原创 公司里的那些人和事儿(5)

2014-4-9 20:50 10465 16 39 分类: 消费电子
人物六:老F
 
老F是从印度来的,到公司时间也有七八年了。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说到这边的印度人,那话题就多了去了。多到完全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老中和老印之间的比较永远是一个热门话题。都是亚裔,都是人口大国,都在老美这地儿属于外来人口,走的也都是技术路线,连申请绿卡也是仅有的两个有排期的国家。虽然背景上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中差异还是很大的,两者之间甚少交集。具体怎么样,那就慢慢侃吧。
 
   老印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吹,能显摆,这在老F身上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相比而言老中的工程师大多都是闷葫芦。特别是80年代之前出生的,接受的教育都是推崇闷头干活儿的老黄牛精神,鄙视那些花里胡哨的跳站的家伙。周围接触的老中,一方面因为文化背景,一方面也因为语言,往往都是干了十分,说出来的最多六七分,少的甚至都不吭气。老印就不一样了。你不管人家的英语里面有多少的咖喱味,反正那也是人家的母语。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又不是用来评分的,老中听不懂人家的话不要紧,老美能听懂就行了。只见人家一天到晚呱啦呱啦的吧唧,哪怕只做了四五分,也早就被吹成了十二分了。要是把一老中跟一老印放一块,十之八_九会出现,活儿大部分都是老中干的,但是关于项目进展的信息基本上都是从老印口里出来的。然后上面老大们的印象里面,尤其是那些非技术出身的老大们的印象里面,那就是老印把这事儿给解决。至于老中,就只是幕后一个苦力打杂的角色。所以要是遇到要干啥苦活累活,多半是老中在那里卖力,然后遇到升职什么的好事儿,老印吱溜就蹿到前面去了。很多老中不愿意跟老印搅和在一起,这也是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一次,老F跟一老中(权且称作老Q)一起做项目,我们时不时都能够看见老F抄着个手呱啦呱啦的指导人家干干这个,看看那个,跟领导训话似的。私底下一帮老中都在叨咕,人家老Q不论是学历,技术,工作经验跟老F比,都只有高没有低的,唯独就是比老F晚来了两年,当然,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老Q是个闷葫芦,典型的光做事不吭声的老黄牛。两人被凑在了一起,主要的活儿都是老Q在做,还搞得老F跟老板似的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算是哪门子事儿啊。到了后面进Lab测东西,一天到晚老Q就泡在Lab里面,不时老F会去晃悠晃悠貌似指导一番工作。隔了几天,看终于看见老F也做在Lab里面干了一阵子活儿了,然后就听说那几天烧了N块片子。这还真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啊。动手的都成孙子了。更让人唏嘘的两人在公司的结局。据说老F为了升职,还越级跟上面的老大交流了交流,然后升了职立马就跳到另一个分部去了。而埋头努力干活儿的老Q在一拨的裁员当中不幸中招,被撵出了公司,私底下听到的一个原因就是跟人的交流不好,很难在公司中,特别是在上面的老大心中建立起足够的认知度。这就是文化差异啊。
 
既然说到这里,就多聊两个事儿。一个事情发生得早一点,还是在学校里面的时候。实验室里面一老中跟一小印还有另一个人一起做一个课程的项目。因为是终期的项目,要在最终的课程成绩里面占相当的比例,所以大伙儿都很重视。小印大概是因为修的课多吧,做项目的时候基本上就失踪了。等到最后要上台报告的前一天,小印出现了。从头到尾问了很多的问题,然后主动请缨,第二天做报告的时候他上去讲。那老中在实验室里面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角色,当即就把小印给顶回去了。事后聊起这个事情,我们都在感叹,这人跟人的脸皮厚度还真是大不一样。要是事儿不是自己做的,理不直气不壮的,换了我等那是一定低调再低调,生怕给人发现了。可是人家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在外面展示标榜自己的机会。另一个事儿是一次公司开会,来了一个部门的老大的,老印,给我们介绍一个新开发的东西。身边跟来了四五个人,有三个是老中吧,就坐在边上。老印在上面高屋建瓴的说得口沫横飞,天花乱坠,但是只要涉及到任何的具体数据和内容,一律立马让边上坐着的人作答。不能不说人家真是高明,抓大放小,把握全局,至于具体干活儿的细节那是手下人的事情。这一点我等老中还真是得学学,一味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可能到最后也就是一打杂工的命。常常看见报到说硅谷的科技公司里面当头的有多少多少的老印,而老中就只是凤毛麟角,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老中在表达自己上面太过腼腆和低调。你都不开口,在这个全球各色人等汇集的弱肉强食的地方,怎么能够混得一席之地呢。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出来的老中工程师很多都是属于从小老老实实读书,心无旁骛的乖孩子,经过各种考试,大学,研究生,硕士博士的重重筛选,想法多的,活跃的可能大多都早就到现实中去拼杀去了。余下的跟老印比比,那自然是自叹不如了。
 
    话又说回来,虽然老印们普遍比较喜欢显摆,也容易让老中们产生出面对王婆一般的抵触情绪,但喜欢显摆并不能一定代表着人家肚子里面没有货。有不少老印手里其实还不只是有两把刷子那么简单。曾经听过一个老印的讲座,那绝对是功率器件领域的超级大牛,IGBT就是人家发明的,能不牛?人家的讲座上面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对于自己光辉业绩的盛赞,比如什么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自己发明了什么,什么理论又是自己第一个提出,当下自己提出的东西又有多大的影响力,诸如此类。在人家的字典里面,绝对没有酒好不怕巷子深这样的规则。谦逊这个词儿在人家那里的定义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差别的。人家的逻辑是,既然都在卖瓜了,自己都不给自己努力夸一下,还怎么能期望人家来夸自己?老印们的夸夸其谈容易让人产生这帮人就会吹牛的错觉。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人家有那么一部分人是既在显摆,也在刻苦修炼。也恰恰就是这一拨儿人,很值得老中们学习学习。其实放眼看开,在这边混得好的老中,其实也都是敢于和勇于开口的那一拨人。
 
人说老中是散沙一片(对与不对这里先不讨论),与此相对,老印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抱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有足够大的人脉网络。别的不说,我以前住的小区里面有不少的老中和老印。只要不是下雨,每天下午5点到7点,小区的湖边就是一大群的老印。好几十号人,那真是男女老幼,全家出动。一个小区里面的老印之间基本上都很熟悉。反观老中,估计小区里相互间认识的就没有两人,最多就是混个脸熟,见到点个头,知道是住这嘎达的就到头了。在公司里面,老印们的人际网络也是铺天盖地的,这个网络在公司内部是跨越各个地方的分部,延伸到各个角落。很多时候,老印的信息都很灵通,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立马就知道了,而老中很多时候火都落到脚背上面也还是懵懵懂懂的。得益于老印的这个特点,老F在公司也是消息灵通人事。各个地方要是发生点什么,人家总是属于最先知道的那一拨儿。时不时跟人神侃的时候还爆点什么内幕消息之类。人家可不仅仅是跟同一地儿的人在神侃,公司在各地儿可都有人家的眼线,当然,他也是人家在我们这地儿的眼线。这一点上面老中还真是要跟人家学习,不要死抱着那种老死不相往来,或者文人相轻的思想。其实老中也不完全是独狼,公司里面在一个地儿工作的老中之间还是很熟的。但是和老印们比起来,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不断扩展自己的网络方面,确实还有太大的差距。
 
老印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能吃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老中的文章就喜欢说中国人是个吃苦耐劳的民族。其实跟国内国外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吃苦耐劳其实往往是跟经济基础挂钩的。没有经济实力,除了吃苦还能干嘛?当年国内出来的留学生,身上揣的钱就只够路费,生活都是靠奖学金的。上次跟一个毕业于麻省理工的前辈聊天,人家八十年代到的美国,到了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向学长借钱,不然房租都给不出来。人家那时候,为了省一块钱还是五 毛钱的地铁票,大雪天拖着一个行李箱,轮流抱着小孩子走几站路去超市买菜。我等这一批出来的已经是2000后了,不少人都在国内或多或少工作过一阵子,基本上出来身上都有个三四千块钱,能够对付几个月了。而现在出来的小孩子们,像之前我们隔壁的那三人,来了不到一个月,就三辆崭新的SUV停在楼下了。因为经济基础不一样,所以关心的东西就不一样。当年的人更关注的是怎么生存下去,现在的小孩子关心的东西更多是怎么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起来。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处事态度,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跟现下国内出来的小孩子们比较起来,老印们的条件显然不是那么乐观。据说很多老印都是拿的贷款出来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通过一个最快的途径找到一份工作,然后打工还贷,再把家里的人搬运过来。所以,这边的绝大多数老印学生都是读一个硕士,而且每个学期尽量多修课,早一个学期修完学分,拿到学位就赶紧去找工作。这或许也是读博士的老印比例较低的一个原因吧。这里想起一个曾经听说但未经证实的故事。我等在学校的时候,一般都是助教助研(这就是所谓的奖学金,其实就是校内打工),一个月千把块钱。住宿方面一般都是在校外几个老中合租,一人一个房间,共用客厅厨房,一个人摊下来两三百一个月(各地儿不同,不要深究)。一次听说学校里面有一群老印,十几二十个人住一个公寓(这个当然是私下的操作,公寓管理方肯定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因为睡不下,就只有分批去睡,有的白天睡,有的晚上睡。谁要是拿到了奖学金,就可以搬出去,然后又有新的人加入进来。这个事情是听说的,没有办法验证真实性,但是身边却还真是见过另外的一出。以前住过的一个小区里面的邻居是印度人,年轻人是做软件工作的(平均收入比做硬件的高)。两室一厅,住了两户人,两户人都有小孩,而且是婴儿,然后两户人都有老人过来帮忙带小孩。可以想象那屋子里面挤了多少人。换老中应该极少有人能够接受这种状况的。工作结婚生子了都是这样,就不能不让我觉得之前的那个故事的真实性大增啊。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面锤炼出来的印度人,一旦眼前有什么机会,那迸发出来的小宇宙和能量足以把我等往往还有点清高思想的老中轰得无影无踪,就更不用说一天到晚幻想着享受生活而不面对现实的人了。这也就难怪这边混高层的老印远比老中多了。话又说回来,虽然很多时候还是看不惯老印们的一些做法,但是人家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这一篇东西具体着墨写老F的内容不多,大部分时候都在东拉西扯的瞎侃了,不过相信对于老F是个啥样的人,应该也还是有点谱了吧。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23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406868 2014-8-12 10:01

无关语言。老印就是会吹。多少人吃了闷亏啊。说一个月有十几万的单子。结果不到一千,还要你那价钱。

用户1204397 2014-8-11 23:35

写得非常好,在加拿大也基本上是这么回事。见过很多特能吃苦能抗的印度哥们,该说的时候还特能说。战斗力很强的。

用户1256288 2014-5-5 21:40

主要是英文问题.

aike_cui_204589838 2014-5-5 11:26

拜读了,非常有趣

用户1416966 2014-5-4 15:17

有意思。

用户1470025 2014-5-4 09:48

中国人就是能者多劳。

用户616720 2014-5-3 18:01

打酱油的,

用户1406868 2014-5-3 17:36

能忽悠对个人确实好(分得更多的蛋糕),但对国家不是好事(不能做出更多的蛋糕),能干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蛋糕;比较下中国与印度即可,同理,中国人比日本人能忽悠,日本人更多的是干活,所以日本比中国发达(原因之一)。

用户1039939 2014-4-16 15:42

用户573499 2014-4-10 15:50

我是打酱油的
相关推荐阅读
ND7 2014-04-24 15:15
公司里的那些人和事儿(8)
人物九 老I   本来没有打算把老I单独抓出来聊聊的,正好在网上看见波士顿一年一度的马拉松比赛的新闻,联系着去年老I参加这个比赛的经历,就把这位老兄的事儿也翻出来叽呱叽呱,活跃一下气氛。 ...
ND7 2014-04-21 10:04
公司里的那些人和事儿(7)
人物八:老H   聊了好一阵子了,主角都是老外,虽然话题也不时拐到老中身上来,但毕竟还是作为背景角色。不过话又说回来,典型的老中形象估计大伙儿也都忒清楚,聊起来太过无趣,还是找些不大一样来...
ND7 2014-04-14 11:13
公司里的那些人和事儿(6)
人物七:G女士   这次话题的主角是位女士,虽然不知道确切年龄,但肯定还是比我等大些,毕竟人家在这家公司就呆了差不多十年了。不过因为人家跟我等甚少打交道,又是女性同事,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用...
ND7 2014-03-25 20:01
公司里的那些人和事儿(3)
人物三:老C                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化来看,多子多福,老C绝对是大富大贵的人。老C年龄其实不大,离40估计都还差着点。从老美顶级的理工学校本科毕业之后,就投身进入了IC...
ND7 2014-03-25 19:54
公司里的那些人和事儿(4)
人物四五:老D和老E   之所以把D和E并在一起,是因为这两哥们儿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从同一所老美的顶级理工院校博士毕业,到公司的时间都在5年以内,而且也经常混迹在一起,都属于晚来晚...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23
1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