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工程师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3
    2023-3-6 20:51
    593 次阅读|
    0 个评论
    求知若饥,大智如愚,这是乔布斯说的,很多工程师把这句话作为工程师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工程师是科学家;工程师是艺术家;工程师也是思想家。”实际上,工程师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创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质的也是思想上的。许多不朽的工程,伟大的发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术方案,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瑰丽,而作为工程师则更应该看到设计的灵魂。因此我 们应该深入的理解“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工程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工程师思想的结晶。一部精密的机械设备,一个高效而又健壮的程序,一个 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这些都反映着一些杰出工程师的思想和灵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设计中。 成为一个杰出工程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许多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小作为电子爱好者的。爱好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许多人问:“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在学习中和 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会换来一份收获,但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赛谁花的时间最多,而是看谁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为一个学生坐在自习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时的书就是“勤奋”,也可能比呆在寝室里的学生还要“懒惰”。也就是说“勤奋”是大脑的勤奋,而不是身体和和形式上的勤奋。 一次一个人问一个工程师,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来工作,回答:“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思考。” 要多思考,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时候、上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别人谈话的空闲瞬间都有可能诞生灵感。我很多设计思路和灵感就是在跑步或散步的时候想到的。同时,热爱工程师职业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领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学中的美感。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从科学的常识到科学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 然后,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和思维素材的选取。成为一个工程师确实有很多品质是天生的和决定性的,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辅助措施。主要是自己要多动手,多感悟。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比如, PCB 的设计,可以从低速电路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高速电路,场,阻抗控制等角度考虑,这样能极大的拓展思维。 每个人的思维着眼点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从小就会将注意放在自然科学之上,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来的工程师。比如一个 10 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 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 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显然两个孩子一个可能更适合作工程师另一个适合成为文学家。所以人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些人的长处和思维方式在工 程师职业中无法发挥,可中国教育的教条化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许多见解,阅读广泛文笔 也好,可偏偏学了电子这个专业,这不是人才的浪费吗。所以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不是工作时和端起书本时才是。很多学生很努力的去 学习,可一直无法入门就是这个原因。当拿起书本时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他们会努力的解决,可放下书本就不会再自己提出问题和独立的思考了。 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 惯,比如思考深度不够,和不会独立思考。一个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题,能考试,但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自然科学好比一个花园,一些科学巨匠写下了无数“不朽的文章”来描述它,这个就是牛顿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的巨大魅力所在。数学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戏或者简单的背诵有什么意义吗?请问问自己你对这个“大花园”了解多少。你闭上眼睛能想象出这个花园 的景象吗?工作中很多优秀的工程师随笔可以写出很多方程,门外汉会惊讶的说记忆力真好。其他根本“就没背过公式”。因为记得“花园”是什么样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词汇描述的“花园”记不清,可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来。这才是理论,理论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 许多学电子的学生说模拟技术难学,我告诉他们其实学好模拟技术并不是要学好模拟电子本身。世界本来就是模拟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的,这就是模拟。所以 你对自然科学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观直接决定模拟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学水平的高低。我的意见是:不要以为拿着模电书学下去就能有本质的改变,一定要提高 对事物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提高对模拟量的驾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对概念的感性认识。 所以工程师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进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靠死记硬背在这个行业不会走的太远。
  • 热度 2
    2022-5-29 08:29
    542 次阅读|
    3 个评论
    作者吴军博士,硅谷投资人,计算机科学家。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是知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 吴军博士于2002年加入谷歌公司,与同事一起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谷歌工程奖。吴军博士还是谷歌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盟腾讯公司,出任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的副总裁。2012-2014年回到谷歌,领导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2014年,他在硅谷创办了丰元资本风险投资公司。 硅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是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1971年,记者创造了硅谷这个词,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从事与由高纯度的硅制造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产业活动。 硅谷 面积大概500平方公里,占美国国土面积的大概0.2%。硅谷地区人口大概500万,占全美人口的1.5%。就这么一个弹丸之地,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也包括英特尔 、苹果、谷歌、脸书、雅虎、惠普、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等巨牛的高科技公司。不仅是在美国,也可以说硅谷是全球的创新高地、圣地。在中国,深圳和北京的中关村,都曾经试图对标硅谷。各地建科技产业园的时候,也总想去硅谷学习经验。 第一章 硅谷的奇迹(人财) 第一节 硅谷的公司, 第二节 硅谷的大学, 第三节 硅谷的风险投资, 第四节 硅谷的产业 第二章 宛若似真的分析(自然政策) 第一节 硅谷成功的气候说, 硅谷是地中海气候,全年晴天占2/3时间,每年4月到10月,几乎滴雨不下,每天都阳光明媚。全球只有5个面积不大的地区,有这种气候条件,被视为世界上最值得居住的地方之一。 第二节 斯坦福之说, 第三节 风险投资说, 第四节 政府扶持说, 第五节 知识产权保护说, 第六节 波士顿地区并没有出现硅谷 第三章 硅谷的起源 第一节 前硅谷时代——冒险家的乐园, 1835年,旧金山湾区发现金矿,而后大量冒险家来这里淘金。1849年,大批外国人来到这里。由此奠定了冒险和多元的文化:普遍想要公平的环境,不存在主客之分。 所以在文化上,这个地区的人,更愿意DIY,自己动手尝试做新东西,所以车库经常成为实验室。 第二节 天时与地利, 第三节 一位怪才和八个叛徒, 第四节 仙童公司 第四章 硅谷的发展 第一节 硅谷1.0——信息革命的前夜, 第二节 硅谷2.0——信息时代, 第三节 硅谷风险投资自身的发展, 第四节 硅谷3.0 第五章 硅谷的奥秘(上) — 硅谷独特之处 第一节 叛逆和宽容, 叛逆能够成为硅谷的常态现象,一方面是早期源自加州人的冒险和多元,另外一方面,在后期也得到了当地的法律保障。 科技公司一般都有竞业禁止协议,比如工作相关的专利,都属于公司;员工跳槽,不能直接去同行业的竞争对手那里;如果创业,也不能和原公司的业务有重叠。 在美国的其他地区,竞业禁止协议会得到充分的认可、法律保障。但是,在加州,竞业禁止协议就很难被执行,因为加州有另外一条优先规定:当一个人必须使用某一项技能才能生存时,那么就可以使用该技能。公司的员工拿了原来公司(或者大学)的成果办公司,在其他地方不被允许,但是在硅谷,却司空见惯,前公司也似乎并不在意。比如,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用职务发明创办公司,比比皆是,而斯坦福大学官方就很宽容。而政府呢?加州政府甚至禁止公司之间私下达成“互相不挖角”的君子协议。2011年,加州政府甚至状告苹果、谷歌、英特尔、Adobe四家公司,因为发现它们之间很少主动去挖对方的员工,这“影响了员工的收入”。 第二节 多元文化, 第三节 拒绝平庸 第六章 硅谷的奥秘(下)— 硅谷的企业文化 和情怀 第一节 宽容失败的文化, 成功本来就难,失败本来就频繁。如果不宽容失败,就会避免尝试。 硅谷地区不仅对失败以后宽容,也更在一开始就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什么叫“试错”呢?就是知道很可能是“错”的,还是要“试试”。 接受犯错,和拒绝平庸,某种程度是同时发生的。 孩子的叛逆,说明可能比父母辈更出色。 无论给孩子,还是对自己,在探索能力、探索高度方面,都允许自己犯错。 第二节  扁平式管理 , 第三节 工程师文化, 第四节 不迷信权威, 第五节 世界的情怀 第七章 工业时代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牛顿和机械思维, 第二节 泰勒管理理论, 第三节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制度剖析 第八章 硅谷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三论与管理, 第二节  从预测到反应、从局部到整体、从控 制到通信,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企业制度剖析, 第四节 大数据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附 录 三论概述:贝塔朗提出 系统论(最优)、 诺伯特.维纳提出 控制论 (闭环) 、克劳德.香农提出信息论(开放). 这三条理论引领人类从机械时代来到信息时代. 索引 参考资料: 硅谷之谜(2015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书籍)_百度百科 (baidu.com) 硅谷之谜:那些伟大公司是如何成功地?为你揭开谜团 (baidu.com) 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合称)_百度百科 (baidu.com) 238本,《硅谷之谜》:叛逆、犯错、宽容,拒绝平庸。_美国 (sohu.com)
  • 热度 4
    2022-5-23 13:56
    760 次阅读|
    0 个评论
    在硬件与软件工程师的10局对垒前,我们先Po出来网络百科对于工程师(Engineer)的官方定义:工程师指具有从事工程产品或系统操作、设计、管理、评估能力的人员。工程师的称谓,通常只用于在产品或系统工程学其中一个范畴持有专业性学位或相等工作经验的人士。 科学家(Scientists)和工程师(Engineer)往往容易混淆。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发现一般性法则(General principles),工程师则遵照此既定原则,从而在数科理论基础上,运用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简单来讲,科学家研究事物,工程师创造事物。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普遍法则,但工程师使用普遍法则以设计实际产品或系统。我们很多人或许梦想成为科学家,最终能成为工程师也不错。 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应用都离不开电子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电源工程师、产品工程师、NPI工程师、设计工程师、质量工程师、项目工程师、认证工程师、采购工程师等琳琅满目的细分岗位,除非特定产品的研发或身兼多职,中企的研发部门大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中国的特色行业尊称能实现九九归一,那就是以“姓氏”+“工”相称。 虽然听着别扭,但我曾被叫过“吴工”,诸如此类的有龚工、周工、蒋工、施工、叶工、钱工等,若不知其名只闻其声,多少有点尬吧?也正是技术出身的缘故,看到以下有点代入感的漫画,忍不住就分享。 拍明芯城,以服务电子工程研发与采购的各类需求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透明的撮合式元器件电商平台,让天下没有难以交易的元器件,与硬件工程师有着不解之缘。 以上漫画来自“电巢”,仅代表作者观点,在此鸣谢! 如果软件以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代表,那么硬件对应的就是 硬科技 企业。 软件工程师(俗称程序员 或码农 )只需不断打磨 代码,而 现实中搞硬件的门槛相对而言更高一点,从元器件选型、产品方案、电路设计、PCB绘图、 焊板飞线 、仿真验证、联调认证、BOM Costdown 、钢网SMT、芯片烧录和工程治具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方能进击高工或总工。 孰难孰易 , 发言权 留给设身处地的工程师朋友。 如果软件以操作系统为标 帜 ,那么硬件对应的就是芯片,两项均是未来中国自主创新,科技强国的重中之重,国产化进程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下迫在眉睫。事在人为,物在人用,我国的工程师和开发者在研发设计中更多的支持国产,也是必要的。 知乎和 CSDN等平台也不乏软件和硬件工程师的对比与讨论,在此就不赘述。 拍明芯城 作为电子产业服务平台,不遗余力搭设沟渠,打造国内原厂、分销商、方案商、终端厂商供需协作的生态,与工程师交朋友, 助力着 国产替代。平台已有超过10KK的元器件数据,超过4KK的供货信息。我们不生产和使用元器件,但我们立志成为最好的搬运工,为电子产业提供物廉价美的掘金铲,携手电子人迈向科技强国。
  • 热度 19
    2020-8-6 11:53
    1277 次阅读|
    0 个评论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工程师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苦心专研。软件、硬件、电子……数不胜数,统称为工程师下的枝流叶布。但是,面对工作以及未来的迷茫,整体上都是一致的。比如很多人都会关心——现在从事的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如果现在转行来得及吗?软件被看好,硬件不行了吗?等等诸如此类,围绕在脑海,伴随在忙碌的工作中。 那么,在收集了大部分人所疑惑的问题,小编这里罗列了4个,进行交流探讨,一起学习。 没有前辈带,心态没调整好 作为新手小白的你,刚踏入社会,满怀期待的开启人生新篇章。然而,一方面缺乏对行业的整体认识,研发上时忙时闲的工作特性,导致觉得无所事事,不知道从何下手;另一方面从学校转到职场,没有导师在一旁悉心教导,跟身边同事也不熟,缺乏交流,致使心理有落差。同时年轻气盛,好胜心强,害怕出糗丢脸,导致听不进去告诫。 因而,摆正好心态是第一步。虚心请教同事,工作闲暇之时,积极去问去观察去学习,才能摆脱“没事做,没人教”。对于那些让你丢脸、给你难堪、给你丢难题的人,要保有感激,杀不死你的只能使你更强大,时刻反省并不断地提高自己。 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这是很多人面临的抉择,其实换个角度来看,相当于选择安逸还是拼搏?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行业前景当然更好,工作机会多,大公司都聚集于此。固然,大城市承受压力值也大,生活节奏快,生活成本高,幸福指数低。 而小城市的机会相比之下,略显单薄。由于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致使奋斗的环境氛围并不浓烈,整体更强调舒适安逸,没有“996”、“007”。 两者相比,各有各的优劣,都是自身的选择。喜欢奋斗,热爱事业的你,选择大城市更适合你;更偏向享受生活,喜欢慢节奏生活方式的话,选择小城市是最好的。 如何成为个中翘楚 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决定其前期需要不断的积累,长年累月的学习。因而,自身的学习态度要摆正好,学习方法也要不断摸索,自行领悟总结的能力最为重要。比如前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如何通过自己的理解,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想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要先沉下心的学习,并树立目标,朝着目标有规划的前进。做好五年、十年的的准备,去钻研拼搏,掌握核心技术。 勤于思考,勤于动手,严于律己,长此以往,将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处于前期积累阶段的小白,建议选择大公司。因为大公司稳定,而且能者倍出,高手如林,通过和他们接触,学习他们的技术,为人处世的态度,看待事物的眼光,然后沉淀自身的技术,取其精华,一定收获颇丰;而且大公司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开放的企业氛围可以塑造你的好习惯,让你一辈子受益无穷。 不过,由于大公司的上限性, 个 人能力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可以选择去小公司,将会是不同的体验。小公司相对来说,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氛围也更为轻松,通过前期积累的你,或许将 成为一名管理者,职业的方向也会更上一层楼。 小结 问题总会有答案,在于自己如何去抉择,最主要的 关键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小编觉得,我们都是一边在走着,一边在舍弃间取舍。只要不后悔选择,去乘风破浪的活出精彩人生,终有所获。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