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线控转向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6
    2023-10-23 10:30
    1270 次阅读|
    1 个评论
    在智能汽车发展的趋势下,底盘架构向着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的方向转型,与智能汽车的安全行驶、节能减排等领域息息相关,进而催生出智能底盘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智能汽车对底盘性能提出了新要求,“解耦”和“多域协同”成为关键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智能底盘技术的发展也提出线控化、一体化融合控制与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等目标。 线控底盘主要包括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线控换挡、线控电门五大执行系统和底盘域控系统。预计到2026年国内乘用车线控底盘执行系统的市场规模达650亿元,2022-202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4%,从增速和规模综合而言,线控悬架和线控制动将成为线控底盘行业的主要增长部分,目前处于规模化商业化初期 线控制动可分为电子液压制动(EHB)、电子机械制动(EMB)和混合线控制动(HBBW) ,EMB是真正意义上的线控制动系统,但技术仍不成熟,目前主流方案为电子液压制动(EHB),其中,“One-box”方案比“Two-box”方案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受到主机厂的青睐。市场格局上来看,外资博世垄断局面接近打破,市场份额从90%下滑至60%,国内厂商依托新技术研发灵活配合的优势,快速跟进,伯特利等厂商配套本土新能源品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目前乘用车市场普遍使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渗透率近95%;未来转向系统进一步向线控转向系统(SBW)升级,其占用空间少、安全性提高。目前英菲尼迪Q50、Q50L、丰田bZ4X是全球仅有的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乘用车量产车型,特斯拉将在其电动皮卡Cybertruck上使用线控转向技术;国内车企也纷纷布局。同时,国内外厂商加强研发,预计2025年小批量上车 空气悬架是线控悬架行业重点推广产品,2022年有下探到30-40万的车型趋势,市场想象空间最大,但由于成本较高渗透率上升空间有限,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空气悬架渗透率约为1.2%;结合路面预瞄感知能力,魔毯智能悬挂系统成为新的高阶细分赛道,代表方案为奔驰Magic Body Control,近年国内车企与供应商也加强研发量产,比亚迪发布云辇技术,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局面 底盘域控制器是底盘一体化融合的产物,可优化整车功能与驾乘体验,由于所需算力小,仍以ECU控制为主;另一方面,技术壁垒较高,采埃孚等国际Tier 1更为领先,合作模式上由主机厂和Tier1厂商共同研发完成为主。现阶段量产方案较少,蔚来底盘域控制器ICC为国内首个自研方案 国内线控底盘赛道玩家受到资本追捧,相关初创公司积极融资,产品也进入市场化初期,虽然体量小,未进入到跟博世大陆等全球大厂充分竞争的阶段,但本土厂商基于产品适配更灵活、成本更低的优势,使得国产替代呈现极大的成长空间 滑板底盘是线控底盘技术应用的终极产品形态,其最大特点是上下车体完全解耦,支持独立开发迭代与快速升级。现阶段,滑板底盘领域的玩家多数为初创型企业,产品处在早期阶段,多应用于半封闭且低速的场景,未来走向市场普及仍任重道远 与传统底盘相比,智能底盘主要包括底盘域控系统与底盘执行系统,其承载的对象和完成行驶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为自动驾驶系统、座舱系统、动力系统提供承载平台,具备认知、预判和控制车轮与地面间相互作用、管理自身运行状态的能力,从而完成行驶任务。在“新四化”造车理念的指引下,底盘架构向着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的方向转型,催生出线控底盘广阔的发展空间。 线控底盘执行系统主要有五大子系统,分别为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线控换挡、线控电门,其中线控电门、线控换挡技术成熟,渗透率近100%。2022年线控制动渗透率约19%,线控悬架约1.2%,线控转向全球仅3款车型搭载,因此,从未来几年的增速与规模而言,线控制动和悬架将成为线控底盘行业的主要增长部分。预计到2026年国内乘用车线控底盘执行系统的市场规模达650亿元,2022-202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4%。此外,底盘域控制器可实现系统集成与智能协同控制,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线控悬架系统来看,空气悬架是目前乘用车市场上最主流的线控悬架方案,由空气弹簧和线控减震器组合而成,刚度与阻尼均可调节。其中,“空气弹簧+CDC型线控减震器”为当前主流量产上车搭配方案。此前空气悬架系统多搭载于如保时捷、BBA、林肯等豪华品牌的高端车型,近几年来,自主品牌寻求高端定位,旗舰车型开始搭载空悬系统,并且配置空悬的车型价格持续下探,目前已下探至30万元左右。以孔辉、保隆科技为代表的国内企业自主突破核心部件,具备相应技术实力,并且基于本土化的成本优势与响应速度优势,在自主车企品牌配套上实现快速突破。 集中式的EE架构加速线控底盘技术的应用,也推动集成化、一体化的滑板底盘产品的突破性发展,滑板底盘最大的特点是上下车体完全解耦,支持独立开发迭代与快速升级。其中,线控技术是实现滑板底盘的核心技术。 从当前主流滑板底盘企业切入市场角度来看,Canoo和Rivian两家初创选择切入整车C端市场;更多的滑板底盘玩家如国内的悠跑、Pix Moving、易咖智车等选择从不同角度切入B端市场,布局自动驾驶场景、移动/公共出行市场和物流运输市场,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厂商与零部件厂商则基于自身硬件整合能力,为主机厂客户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推荐学习: 智能汽车滑板、线控底盘技术开发
  • 热度 7
    2023-8-30 10:14
    652 次阅读|
    0 个评论
    高性能力反馈方向盘MXsteerWheel相信大家已经期待许久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MXsteerWheel的产品介绍,以及基于MXsteerWheel的完整转向手感解决方案。 简介 线控转向的兴起,使得精确地仿真方向盘反馈愈发重要。良好的方向盘反馈能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转向手感,让驾驶员清楚地了解车身状态,从而采取合适的车辆操作。 转向手感解决方案应当能满足测试和开发需求。小编从以往的项目经验总结出以下关键点: ·在早期定义需求,能够减少开发成本和时间 ·真实、全面地模拟方向盘行为 ·稳定的仿真模型,仿真真实的转向手感 ·能够支持未来ADAS功能开发 为此MdynamiX公司推出了高性能力反馈方向盘MXsteerWheel提供独一无二的转向手感,并且在模型在环、车辆动力学以及ADAS功能方面均有关键应用。 接下来,本文将从MXsteerWheel的典型案例出发介绍它的核心构成,然后展示整体的系统框架,最后展示详细配置参数。 桌面式驾驶模拟器 MXsteerWheel的典型案例之一是桌面式驾驶模拟器。 MXsteerWheel作为高性能力反馈方向盘,既能快速响应驾驶员的转向输入,也能将高精度的力实时反馈给驾驶员,带来真实的转向手感,再通过EtherCAT总线与车辆动力学软件及转向模型形成虚拟车辆仿真环境,实现真实反馈转向手感的驾驶模拟效果。 图片说明:车辆动力学软件为Vector DYNA4,残余总线仿真工具为Vector VN8914 仅需简单的几个步骤就可以将MXsteerWheel固定在桌面上,高集成度、紧凑的结构使得获取真实转向手感的更加便捷、高效,从而更好地支持相关产品的研发、测试。 专业的转向模型 实现真实可靠的驾驶模拟,除了高性能力反馈方向盘,专业、准确、应用广泛的转向模型也是不可或缺的。 由Pfeffer教授团队开发的专业转向模型Pfeffer MXsteering Model具有以下特点: ·实时的三自由度模型,模型实现达到部件级 ·用于EPS和HPS的转向手感仿真和分析 ·兼容简化或者复杂建模的转向助力模块 ·支持参数化通用参数集 除了以上特点,该模型还可以集成ADAS接口,或自定义ECU功能,如反馈手感算法,全面支持车辆开发、测试的定制需求。同时可以无缝集成到各商用车辆动力学模型软件,形成完善的虚拟车辆仿真环境。 系统框架 了解了专业的转向模型后,接下来从整体的角度,看一下以MXsteerWheel为核心的转向手感解决方案的系统框图: MXsteerWheel具有实时能力,提供真实的转向手感,除了桌面式驾驶模拟的典型案例,还支持升级与MXsteerHiL联用。 图片说明:左侧MXsteerWheel与MXsteerHiL联用组成静态驾驶模拟,右侧MXsteerWheel桌面式驾驶模拟 MXsteerCon作为控制逻辑单元,接收MXsteerWheel的方向盘角度输入,并输出模型计算出的方向盘力矩给MXsteerWheel,MXsteerWheel执行此力矩就表现为转向手感。 而来自MXsteerWheel的方向盘角度,经过内嵌于MXsteerCon内的转向模型计算,产生相应的转向拉杆位移输入给车辆动力学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根据路面、整车参数等计算得出拉杆端负载力和反馈给方向盘的力矩,最终影响了MXsteerWheel的转向手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Pfeffer MXsteering Model提供了接口可以支持模型覆盖、ADAS在各层级的功能,这意味着转向模型可以支持不同厂商对车辆开发、测试的定制需求。 RTpro & RTpro+ 目前MXsteerWheel提供两种配置: MXsteerWheel RTpro和MXsteerWheel RTpro+ MXsteerWheel RTpro 提供最大27Nm的扭矩,可以覆盖通用车辆开发、测试中的全场景,如行驶工况、停车工况、智驾辅助工况等。 MXsteerWheel RTpro + 提供最大54Nm的扭矩,是特别研制的产品。用于支持赛车极限工况下的开发、测试。 以下是两种配置的详细参数: 结语 以上就是本次MXsteerWheel产品及转向手感解决方案的介绍了。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后续的产品介绍。 MdynamiX公司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为来自宝马、Tüv Süd等的技术专家,总部位于德国贝宁根,主要研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在慕尼黑有分部,主要研究车辆动力学、车辆舒适性、声学和NVH技术;是全球知名的、行业领先的驾驶体验服务商,在转向手感、NVH、智驾舒适体验等领域均有卓越的产品,已经全球为多家OEM、Tier1提供产品服务,如保时捷、BMW、博世、ZF、KIA等。 北汇信息作为汽车电子测试全产品服务商,在国内是MdynamiX的重要合作伙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底盘测试解决方案。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