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汽车发展的趋势下,底盘架构向着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的方向转型,与智能汽车的安全行驶、节能减排等领域息息相关,进而催生出智能底盘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智能汽车对底盘性能提出了新要求,“解耦”和“多域协同” 成为关键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智能底盘技术的发展也提出线控化、一体化融合控制与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等目标。
线控底盘主要包括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线控换挡、线控电门五大执行系统和底盘域控系统。预计到2026年国内乘用车线控底盘执行系统的市场规模达650亿元,2022-202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4%,从增速和规模综合而言,线控悬架和线控制动将成为线控底盘行业的主要增长部分,目前处于规模化商业化初期
线控制动可分为电子液压制动(EHB)、电子机械制动(EMB)和混合线控制动(HBBW) ,EMB是真正意义上的线控制动系统,但技术仍不成熟,目前主流方案为电子液压制动(EHB),其中,“One-box”方案比“Two-box”方案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受到主机厂的青睐。市场格局上来看,外资博世垄断局面接近打破,市场份额从90%下滑至60%,国内厂商依托新技术研发灵活配合的优势,快速跟进,伯特利等厂商配套本土新能源品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目前乘用车市场普遍使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渗透率近95%;未来转向系统进一步向线控转向系统(SBW)升级,其占用空间少、安全性提高。目前英菲尼迪Q50、Q50L、丰田bZ4X是全球仅有的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乘用车量产车型,特斯拉将在其电动皮卡Cybertruck上使用线控转向技术;国内车企也纷纷布局。同时,国内外厂商加强研发,预计2025年小批量上车
空气悬架是线控悬架行业重点推广产品,2022年有下探到30-40万的车型趋势,市场想象空间最大,但由于成本较高渗透率上升空间有限,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空气悬架渗透率约为1.2%;结合路面预瞄感知能力,魔毯智能悬挂系统成为新的高阶细分赛道,代表方案为奔驰Magic Body Control,近年国内车企与供应商也加强研发量产,比亚迪发布云辇技术,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局面
底盘域控制器是底盘一体化融合的产物,可优化整车功能与驾乘体验,由于所需算力小,仍以ECU控制为主;另一方面,技术壁垒较高,采埃孚等国际Tier 1更为领先,合作模式上由主机厂和Tier1厂商共同研发完成为主。现阶段量产方案较少,蔚来底盘域控制器ICC为国内首个自研方案
国内线控底盘赛道玩家受到资本追捧,相关初创公司积极融资,产品也进入市场化初期,虽然体量小,未进入到跟博世大陆等全球大厂充分竞争的阶段,但本土厂商基于产品适配更灵活、成本更低的优势,使得国产替代呈现极大的成长空间
滑板底盘是线控底盘技术应用的终极产品形态,其最大特点是上下车体完全解耦,支持独立开发迭代与快速升级。现阶段,滑板底盘领域的玩家多数为初创型企业,产品处在早期阶段,多应用于半封闭且低速的场景,未来走向市场普及仍任重道远
与传统底盘相比,智能底盘主要包括底盘域控系统与底盘执行系统,其承载的对象和完成行驶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为自动驾驶系统、座舱系统、动力系统提供承载平台,具备认知、预判和控制车轮与地面间相互作用、管理自身运行状态的能力,从而完成行驶任务。在“新四化” 造车理念的指引下,底盘架构向着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的方向转型,催生出线控底盘广阔的发展空间。
线控底盘执行系统主要有五大子系统,分别为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线控换挡、线控电门,其中线控电门、线控换挡技术成熟,渗透率近100%。2022年线控制动渗透率约19%,线控悬架约1.2%,线控转向全球仅3款车型搭载,因此,从未来几年的增速与规模而言,线控制动和悬架将成为线控底盘行业的主要增长部分。预计到2026年国内乘用车线控底盘执行系统的市场规模达650亿元,2022-202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4%。此外,底盘域控制器可实现系统集成与智能协同控制,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线控悬架系统来看,空气悬架是目前乘用车市场上最主流的线控悬架方案,由空气弹簧和线控减震器组合而成,刚度与阻尼均可调节。其中,“空气弹簧+CDC型线控减震器”为当前主流量产上车搭配方案。此前空气悬架系统多搭载于如保时捷、BBA、林肯等豪华品牌的高端车型,近几年来,自主品牌寻求高端定位,旗舰车型开始搭载空悬系统,并且配置空悬的车型价格持续下探,目前已下探至30万元左右。以孔辉、保隆科技为代表的国内企业自主突破核心部件,具备相应技术实力,并且基于本土化的成本优势与响应速度优势,在自主车企品牌配套上实现快速突破。
集中式的EE架构加速线控底盘技术的应用,也推动集成化、一体化的滑板底盘产品的突破性发展,滑板底盘最大的特点是上下车体完全解耦,支持独立开发迭代与快速升级。其中,线控技术是实现滑板底盘的核心技术。
从当前主流滑板底盘企业切入市场角度来看,Canoo和Rivian两家初创选择切入整车C端市场;更多的滑板底盘玩家如国内的悠跑、Pix Moving、易咖智车等选择从不同角度切入B端市场,布局自动驾驶场景、移动/公共出行市场和物流运输市场,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厂商与零部件厂商则基于自身硬件整合能力,为主机厂客户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推荐学习:智能汽车滑板、线控底盘技术开发
作者: 可可盖世大学堂,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351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可可盖世大学堂 2023-10-31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