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阻抗(impedance)有四种,分别是:
?R: 电阻(Resistance)
?C: 电容(Capacitance)
?L: Coil(自我Inductance)
?M: Transformer(相互Inductance)
前几篇曾经详细介绍电阻与电容的特性,因此接着要探讨有关coil与transformer元件的特性。最近几年电子电路快速IC化,所以利用coil、
transformer与IC匹配(match)的情况相对减少,即使如此依旧有许多电路,必需使用coil与transformer等电子元件,例如无
法数字化的模拟电路,或是有关高频、高功率的电路,coil与transformer更是无法或缺的device。
要彻底理解coil与transformer的元件特性,必需对安培法则与法拉第法则有深入的认识。大部份的教科书介绍的电磁气基本理论,与设计电路常用的手法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是以设计实务为讨论重点。
磁气学与电气学的比较
如图1所示,基本上磁气学可以依照电气学的理论推类获得理解。图1(a)是电气与磁气的对应关系,由图可知电界中的两点之间造成的起电力,是电界与距离相乘的结果。同样的磁界中的两点之间会产生起磁力,则是磁界与磁路长度两者相乘的结果。
虽然在电气学议论的本质上,电界是非常重要的基本量,不过实际应用却使用电压(起电力);相较之下磁气学议论的本质,在实际应用上却偏重起磁力。
图1(b)的磁气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量,那就是磁束密度与磁束的关系。所谓的磁束事实上是指贯穿封闭平面的磁束总合。虽然在电气学也可以成立电束密度与电束的关系,不过电束密度却未受到重视。
图1(c)是磁气学的基本法则「安培法则」与「法拉第法则」的说明图,这两个法则是有关线圈与电晶体的端子电压、端子电流的电气特性,以及磁界、起磁力、磁束密度、磁束造成的磁性特性;而磁界、起磁力、磁束密度、磁束则是磁气重要的量。
(a)电气与磁气的关系
图1 磁气与电气的关系
磁气与电气用语对照
表1是磁气与电气用语对照表。在磁气用语中有两个实用而且非常重要的参数(parameter),分别是「起磁力」与「磁束密度」。电气磁气学教科书中记
载的磁力束是将电气可视化,同时还将磁界与电气电线一样可视化,因此都是属于假想线。此处重视的磁束只是单位的差异。实际应用的磁气量不论是量测或是设
计,都非常简易而且具备很高的实用性,也就是说本质上它与磁气量的关系非常清楚。虽然磁界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不过却不易量测、设计,相较之下起磁力不但容
易量测、设计,而且实用性很高,磁界与起磁力的关系也很清楚。磁数密度本质上也非常重要,不过它比较容易量测、设计,而且实用性也很高。
电气学上最重要的参数是电荷与电界,在磁气学上与电荷、电界相对应的是磁束与磁界。如上所述磁束会与各别面积产生互动关系,因此单位面积的磁束,亦即磁束密度受到高度重视。以目的而言在实际应用上电气量的电压与电流非常重要;对磁气而言起磁力与磁数密度则非常重要。
描绘电压V与电流I时,它的面积是用电力VхI表示,电力的单位[w]=[A]х[V],必需注意的是电力包含时间参数。不过相当于电流-电压特性的磁束
密度B与磁界H的特性,亦即后述的B-H curve制成的面积 ,是表示单位体积的能量(energy)。磁气能量BH可用下式表示:
[T]х[A/m]=[V?s/m2]х[A/m]
=[V?s/m3]х[J/m3]
由于BH的单位包含时间参数s,所以B-H
curve与电流-电压特性不同,它的变化需有时间要因。表1的单位使用SI单位系,不过某些文献会使用CGS单位系,这种情况必需将CGS单位转换成
SI单位。起磁力的单位是[A],有时会被写成[AT] ,主要是coil的绕线数[T]为无次元,不过[A]与[AT]
两者相同,本文为避免与[T]混淆,因此以[A]表示。
注(1)表示AT(Ampere Tune)的情况。(2)与电气阻抗相异,无电力损失。
表1 磁气与电气用语对照表
磁气现象基础论述
图2是大小相同的电流逆向流动的导线,例如与电源与负载连接的一对导线,卷绕后形成的磁界。图中的实线表示磁束,虚线则是等磁位面的断面,由图可知各导线
呈对称状,随着至导线的距离,磁界会成反比减少,虽然两磁界大小相同,不过电流相互呈逆向流动,所以极性相反。虽然导线之间的领域会相互结合,不过其它部
位则相互抵消。
图2中值得注意的重要项目分别如下:
?起磁力的等磁位,是面而不是线。
?起磁力是与磁位面垂直的线(向量vector)。
?等磁位面会随着产生磁界的电流被终结。
?磁束是等磁位面垂直的线(向量vector)。
?磁束为无起始、结束,它是封闭性的线(close loop)。
读者若能充分掌握以上事项,不只对设计coil与transformer,包括电路佈线、印刷电路板的设计,甚至对减少寄生阻抗(impedance),
以及降低电路block之间的干涉都有很大助益。例如为何图中的导线一旦密接,周边磁界会相互抵消减弱,就可利用以上的规范理解它的动作机制。
图2 导体pair周边产生磁界的模样
安培法则与法拉第法则
?安培法则
电流会产生磁界现象是1820年Oersted氏发现,之后Ampere氏依此建立磁气学的基础法则。如图3所示卷绕于磁性体铁芯(core)的线圈(coil),它也是最实用性的安培法则说明图例,换言之所谓的安培法则是指「在线圈流动的电流 ,会产生磁界 」。
图3 安培法则说明图例
?法拉第法则
被称为电气磁气学上重大发现,是1831年Faraday氏提出的的电磁诱导现象。图4法拉第法则的具体说明模式,亦即「贯穿线圈的磁束时间变化,会产生妨害该变化的逆起电力 」。
图4 法拉第法则说明图例
磁性体的特性
磁气学非常艰涩不易理解,主要原因之一是磁气的透磁率为非线形性,反过来说若对透磁率有正确认识,表示对coil与transformer已经完全理解。
?透磁率
磁束密度B[T]与磁界H[A/m]始终维持比例关系,因此下式成立。
B=μхH
比例定数μ[H/m]又称为透磁率,它可用下式表示:
μ=μrхμ0-------------------------------------(1)
μr为比透磁率,μ0为真空中的透磁率,它可用下式表示:
μ0=4πх10-7-----------------------------------(2)
包含反磁性体在内的磁性体以外的导体,它与绝缘体透磁率近似性的μ0相等,也就是说μr≒1。μr≒1的材料称为非磁性体,μr≫1的材料则称为磁性体。
电流会产生磁界依照磁气本质而言,具备电气性磁性体并非绝缘体而是导体,在磁气领域相当于电气绝缘体,由此可知在磁气领域并无μ≒0的材料,因此无法作磁
气绝缘;相反的在磁气领域却有透磁率很高的材料,若用这种材料覆盖coil,磁束会被短路残留在磁性体内,这意味着这种材料可作不完全的磁气遮屏
(shield)。
若将磁性体磁气化就可以描绘如图5(a)的磁化曲线。磁化曲线的斜线代表透磁率,原点附近的斜线称为初透磁率μi,从原点描绘的直线与磁化曲线连接形成的斜线,则称为最大透磁率μm。
图5(b)表示磁界与透磁率的关系。构成coil与transformer的材料,其磁性体透磁率随时都在变化并非一定值,也就是说「透磁率是随时会变动,而且透磁率会随着温度改变」的特性,在磁气学上乃是非常重要的常识。
图5 磁界、透磁率与磁束密度的关系
?B-H curve
施加电流至卷绕于非磁性体形成的coil时,磁界 与磁束密度 会出现如图6(a)所示的倾斜状直线H0。若将磁性体插入上述coil时,磁界
与磁束密度 会从原点开始描绘如图6(b)所示的轨迹,而且不会折返原点,外侧轨迹称为B-H curve或是滞留回路(hysteresis
loop)。上述曲线的倾斜称为透磁率μ0,如果磁束密度B超过饱和磁束密度值,曲线的倾斜会变成真空中的透磁率
,此时的能量(energy)密度w[J/m3] 可用下式表示:
假设磁性体的体积为Ve[m3],能量(energy)W[J]可用下式表示:
i:coil内的电流[A]。
v:coil的端子电压[V]。
图6(a)的曲线逆时针方向上扬时,表示储存能量,曲线朝下下跌时表示释放能量,最后会变成0。
图6(b)的A+B的曲线上扬时,表示储存能量,A的曲线下跌时表示释放能量,因此两者并不相等,上述能量是磁性体内部的损失,因此被称为滞留(hysteresis)损失。若对coil施加交流信号,该信号会以一周期一次环绕该回路,因此滞留损失与频率呈一定比例。
图7是core有gap时的特性。虽然饱和磁束密度几乎相同,不过此时透磁率会变小,造成饱和磁束密度B的磁界,亦即起磁力会变大。
图6 非磁性体与磁性体的B-H
图7 空隙与透磁率磁的关系
?core材料
理想的core材料必需具备下列特性:
?大透磁率且一定。
?饱和磁束密度极大。
?阻抗率极大。
不过实际上却不可能达成,因此只能针对影响最大的参数进行改善。表2是常用磁性材料一览。图8是常用磁性材料的B-H curve特性。B-H
curve围绕面积若很狭窄,滞留(hysteresis)损失相对比较小,如果阻抗率很大时涡电流损失会变小,因此频率若很高的场合,通常会选择
Ferrite。
图8 磁性材料的B-H curve特性
注:1.以上数值为代表值。2.Amorphous()括号内的温度,
表示结晶化温度。3. Cue点是指比透磁率=1的温度
表2 常用磁性材料一览
涡电流造成的损失
coil与transformer产生的损失,除了以上介绍的滞留损失之外,还有涡电流造成的损失,尤其是频率越高越容易产生这种问题。制作coil与
transformer若有异常发热现象时,除了设计、制作上有错误之外,涡电流造成的损失往往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接着要探讨有关涡电流的动作特性。
?何谓涡电流
通过导体的磁束一旦发生变化,根据法拉第法则就会产生逆起电力,电流会在导体内流动,该电流称为涡电流。涡电流是造成磁性体涡电流损失与卷线表皮效应,以及近接效应的主要原因。
如图9(a)所示,通过导体的磁束若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涡电流损失。涡电流损失不同于滞留损失,它与频率呈二次方比例。根据法拉第法则降低涡电流损失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一).减少与磁性体的磁束垂直的断面积。
(二).增加磁性体的阻抗。
(三).减少动作时的磁束密度。
换言之低频时可以使用已作绝缘的金属core薄板;高频的场合则利用绝缘性接着剂,将磁性粒子烧结制成的Ferrite。随着频率越高磁性体必需更薄更微细,不过磁性体本身也是导体,因此磁性体表面若未作绝缘处理,就无法改善涡电流损失。
?表皮效应
如上所述频率越高电流就不会在导体中流动,只在表皮层流动,这种现象称为表皮效应。如图10所示,电流 在导线内流动时,它的周围会产生磁束
与涡电流流动,中心附近的电流会因涡电流被抵销,成为图10的电流密度分佈。频率越高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也越高,最后造成导通损失增加。
如图10所示,成为表面电流值l/e(e为自然对数的底)的点,至表面的距离δ称为表皮深度,全电流与从表面至δ[mm]之间的流动完全均一时称为等价。
δ可用下式表示:
图11是根据式(6)描绘制成,由图可知50Hz的表皮深度大约是1cm左右,这意味着大电流的场合,若使用直径超过2cm的铜线毫无意义。
图9 涡流损失的特性与对策
图10 表皮效应
图11 导线的表皮深度与频率特性的互动关系(1000C )
?近接效应
类似coil与transformer等将导线近接卷绕的device,会因相互电流造成磁束交互影响,加上表皮效应最后导致导线损失大幅增加,这种现象
称为「近接效应」。如图12所示导体平板比表皮深度δ更厚,图中的(b)、(c)、(d)绕线为1A。虽然多层绕线的场合合计电流完全一样,不过实际上部
份电流却呈增加趋势。
图中(b)的三层卷绕最外围的起磁力是三倍,不过电流最大值却高达3A,表示该coil的损失大幅增加。
图中(d)的transformer是变更图(c)电晶体的卷绕方式,它是将二次卷绕分成两等份,一次卷绕作成sandwich状,其结果是起磁力最大为1.5倍,最小为0.5倍获得大幅改善。
图11 coil卷绕数与近接效应的变化
图13是近接效应造成损失增加特性,图中的层数是换算成起磁力的值,同时它是是以正弦波为前提。由图可知层数很多的高频transformer卷绕损失中,近接效应造成的损失具有支配性影响。
图13 近接效应造成损失增加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