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一打开立即能看到电视节目,电脑启动则需要等待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多人往往凭借启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电脑的快慢,而不是CPU的频率。随着操作系统变得越来越臃肿,启动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从某种意义上讲,Pentium 4电脑甚至还不如20年前的286电脑那么快。
针对这个问题,三星推出了混合型硬盘,Intel则发布了Robson技术。两种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利用速度较快的闪存取代速度稍慢的硬盘,作为系统文件的载体。两种存储技术结合起来,体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系统启动速度和读写速度都得以明显提高。那么,混合型硬盘与Robson技术各有什么特点呢?
闪存和硬盘同时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就不像使用单一存储设备那样容易处理。如何实现两者的共存与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技术上有相当的难度。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发展出两种基本的技术路线:微软和三星主推混合硬盘(Hybrid Hard Disk)方案,就是把闪存芯片集成到硬盘上(图1),Intel的Robson技术则将闪存芯片置于主板上或通过一块Flash卡来执行启动任务(图2)。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Figrue 1 Hybrid hard disk
Figure 2 Intel Robson technology
从技术角度来说两种方案都可行,但是再从性能和成本方面去考察,两者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由于这两个方案暂且都未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所以还难以给出准确答案。不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
(1)可扩展性
Intel的Robson扩展卡可借助多通道总线把多颗NAND芯片捆绑在一起,实现数据的并行读写,这样便可大幅度提高闪存模块的读写性能。例如,扩展卡如果采用三星的OneNAND闪存芯片,读取速度为108MB/s,若采用双芯片并行工作模式即可实现216MB/s的读取速度。Robson技术无论把闪存做在主板上还是通过PCI-E连接,不仅数据传输速率可以随系统速度的提升而水涨船高,而且位宽设置也十分灵活,可以从1位提升至8位、16位甚至更高。
而混合型硬盘会因沿用传统硬盘接口而受到限制,虽然目前SATA的数据传输率已经达到150MB/s,SATA II的速度可达300MB/s,还不至于对闪存构成传输瓶颈,但从长远来看,混合型硬盘的数据传输通道只有1位的位宽,数据传输速度上将难以与Robson抗衡。这种缺乏远见的方案,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遭遇传输瓶颈,而不得不放弃。
(2)可维修性
这方面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依照Intel的观点,混合型硬盘出故障的几率会更大一些,一旦闪存芯片出现瑕疵,就必须扔掉整块硬盘。而在硬盘制造商看来,更换硬盘是很方便的,但主板上的闪存芯片出了问题就难以收拾了。
(3)可管理性
在三星看来,混合型硬盘当然是一种更好的设计,因为这种设计将闪存和硬盘同时置于存储子系统的管理之下。微软公司专门为三星的混合型硬盘所开发了一套称作ReadyDrive的混合型硬盘存储管理软件,并捆绑到操作系统中,混合型硬盘可以与操作系统实现无缝连接。
反观Robson技术的拥有者Intel,由于未能获得微软的支持,只有自行开发Robson驱动程序,并将它固化在主板上的某个芯片中。这种方案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想要升级驱动程序,难度会很大。
(4)兼容性
无论老的机器,还是新的系统,装入一块硬盘就能提升系统性能,混合型硬盘的兼容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混合型硬盘只得到Windows Vista的支持,如果用户的电脑配置较低,并不想立即升级到Vista平台,就无法享受混合硬盘的好处了。
虽然Robson技术也可以通过插入一块闪存卡来实现,但因为Windows内并未捆绑Robson驱动,只有支持Robson技术的主板才可以使用。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