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救中国
2009-6-16 11:37
2099
6
7
分类:
消费电子
一、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平均每年递增8%以上,第一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龙头,但经过二十多年经济长足发展的中国人,现在才开始认识我们的经济发展与周围环境并不和谐。由于我们不断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快速开采能源,并且不断地加快消费,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结果,在中国每分钟将要失去7公顷的森林或耕地、流失20吨肥沃地表土壤、大气中增加3000吨二氧化碳,每小时有230公顷具有生产能力的土地转变成沙漠,每天有8万吨硫酸以酸雨的形态降落在每一个角落,使桥梁、窗户被锈蚀,使水泥墙壁及装饰脱落,使树木枯黄,使庄稼减产,使人生病;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大城市,中国占了8个,还有,黄河枯竭,水灾、旱灾连年,以及,沙尘暴、能源开采中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也越来越频繁,伤亡人数也越来越多,每年仅沙尘暴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就高达540亿圆。——上帝正在开始不断地惩罚中国。
中国的经济增长越快,能源的损耗也越来越快,可惜中国的能源并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中国的石油资源已经枯竭,煤炭资源也将要耗尽,水资源也在不断下沉。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江浙和广东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能源紧张,工厂开始停水、缺电。能效的问题,即: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已经开始摆在我们的面前。根据统计,中国的投入和产出的能效指数只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中国每创造1美圆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在中国,拉动经济发展的因数70%是靠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不到10%,而在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拉动经济发展的因数70%主要是靠技术,而不是靠资本投入。如果让这种情况再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将会在15年内面临着能源很快就会耗尽的危险。据初步估计,按照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速度,中国的能源大部分将在15年左右就会耗光,最后连老百姓喝水都将成为问题,因此,这种对自然界掠夺式的低能效高速经济增长,对中国越来越没有意义。现在国家能够解决这个能耗与发展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靠技术创新,提高能效指数。
二、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2005年10月,“自主创新”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被明确写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之后接受央视采访被问及“自主创新”的主体时,回答说:“我一生都在做科研,如果你在10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科研机构是主体。但是,经过这10多年不断地升华认识,特别是接触到中国技术创新的实际之后,我现在会坚定地回答是企业,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坚定不移的。”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依靠国家的科技研究部门以及大专院校,每年国家把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科研经费投放到这些科研部门,专门去研究那些所谓的尖端科学(其实很多都是重复别人的劳动)和科学论文发表数量上,而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却无人问津,政府对企业只是看作一个简单的赚钱机器要求它永远不停地运转。这样的机器哪怕它起初技术多么先进,性能多么优越,机器运转几年之后也会因磨损过度,以及部分元件没有及时更新和维护,很快就会咽气。
当年的742厂(后来改名华晶)就是一个例子,1979年742厂与南韩三星同时引进东芝公司的IC生产线,后来三星却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商之一,而一个具有世界最大半导体市场的国家——中国,他的IC工厂却会在引进成功刚好十周年时就倒闭了。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缺乏技术创新的结果,越是技术先进的企业,更加要求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企业光靠吃老本,最后一定会倒闭,中国在集成电路技术引进方面花钱并不少,继742厂引进IC生产技术之后,还有多家企业也引进过国外IC生产技术,但几乎没有一个能成功,这个原因可能到今天人们才会慢慢地开始明白。
中国政府对企业和企业家过度的管理,以及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都是阻碍“自主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一个国营企业的老板如果一年任期不出成绩,或二年任期内完不成国家任务,这个老板的下课必定无疑,而一项新的技术发明,申请专利审查需要三年,实施和转化成商品平均时间需要7~11年,并且能把新技术转化成商品的成功率最高才有15%,可想而知,当今有哪个国营企业的老板愿意冒风险去搞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之初,在被称作“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出现了数万家科技型企业,但个个都长不大,也活不长,大多数企业平均寿命不到五年。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企业在诞生之初由于选择技术产品对路,使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但当产品生命周期一过,紧接着企业就会陷入倒闭的泥潭。其中:北京四通、杭州UT斯达康、广州南方高科等企业都是典型的例子。企业光靠一个产品或一代产品,没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种企业注定都是命活不长。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政府创新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从当年的国营企业脱胎而来,通过股票上市,给政府减轻了包袱,但企业的包袱并没有减轻,而是更多地转移到了普通老百姓身上。名义上企业的性质已经转变了,但实质上根本就没有改变,政府不但完全丢掉了那些亏损企业或潜在亏损企业的包袱,而且通过税收还在大把、大把地从这些企业中抽钱。
以康佳公司为例,康佳公司最好的年头曾经向国家上缴利税12个亿,而自己最好的年头税后利润还不到3个亿。例如:2004年康佳公司上缴利税81,546万元,而税后利润大约才5000多万元。而对于康佳的所有股民,公司上市十几年来几乎没分到过一分钱,政府这种对企业涸泽而渔的做法让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的管理者首先是考虑股民资本的安全,在这种沉重的包袱束缚之下,怎么会有人愿意冒风险去搞技术创新。无论多么精明的商人,做生意也有亏的时候,同样,哪怕以前多么风光的企业,也会有亏损的时候,但政府对亏损企业的税收却永远不会减少,企业永远都是政府的酿酒料。因此就有,企业倒闭时,第一个债主是政府(——我的税收一分不能少),其次是银行(——我是国家的,不还钱,我起诉你欺骗罪),然后才轮到职工(——虽然倒霉,还有比我更倒霉的),最倒霉的是供货商和业主(——企业是我的,债务更是我的)。两个人合伙做生意,其中一个人永远是赢家,到最后只能是散伙,这就是中国当今企业的命运。
政府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虽然也出台过一些优惠或扶植政策,但起到的作用并不很大。例如政府支持的IC技术开发,以及AVD、EVD技术开发,还有HDTV技术开发等项目,都没有使这些项目或参与这些项目的企业得到健康发展,政府的支持反而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使人们的思想更加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更加急激升华,年初招标,年底就可以获收,只能鼓励企业弄虚作假,谁的台词说得漂亮,谁就胜出擂台,因此,弄虚作假的行为到处横流,1999年50周年大庆就宣布试播成功的中国HDTV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现在已经时隔7年还在继续试验之中。
没有市场竞争,经济就不可能搞活,但市场竞争并不是让企业变成动物家园,弱肉强食。政府作为企业的守护者和支持者,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参与竞争的企业更有序,大家都愿意遵守游戏法则,使企业之间既有竞争也有谦让,不要让所有企业都去争夺同一快蛋糕,让企业死得更快。认真执行专利法是避免企业过分竞争的有效法则,也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好方法。政府对企业的扶植和支持应该更有普遍性,让企业提出自己熟识的项目,然后政府提供部分项目发展资金进行扶植和支持,同时企业也要拿出一部分自己的资金,并由企业来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这样的合作项目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不应该由政府挑选几个科学家,搞个形象工程,放个鞭炮,就宣布中国已经进入自主创新的自由王国了。
大企业的技术发展应该代表着国家技术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不应该由科研机关和大专院校来主导,因为大企业是国家经济创收的机器,是民族工业的栋梁,也是创造社会稳定因素的重要机器,大企业还应该是给消费者提供服务和执行国家政策的典范。在市场经济法律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小企业容易造假,但大企业应该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绝对不能造假,大企业还应该是制造技术标准和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的单位,因此,大企业才是真正主导技术发展方向的部门。
政府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关心、保护和支持大企业的技术发展。大企业一般在技术转型的时候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如果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可能会倒闭。例如:美国的IBM公司在准备从生产传统的针式打印机技术转型到生产电脑技术时候,差点就倒闭,因为任何一个新的技术产品,在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成本都很高,用户很少,可能会亏本,但是一个大公司的技术转型成功后,将会带动上千上万个技术关联的企业同步发展,给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IBM公司在几次技术转型的时候都受到很大的挫折,如果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及时支持,可能早已倒闭好几次了,每当IBM公司面临倒闭危险的时候,美国政府就加大对IBM公司产品的政府采购计划,使IBM公司重获新生。同样,美国的波音公司如果当年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很早就倒闭了。波音公司在经济萧条时期最难熬的时候,美国政府为了救它,给了它一笔非常巨大的军品科研经费用来研制B-52型远程轰炸机,后来该公司把轰炸机的科研技术应用到波音707飞机上,使波音公司一跃成为全球最著名的远程客机制造商。可见美国政府对大公司的经济地位非常有远见。
一项大的发明如果转化成功,可以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同时政府可以从产业中获得非常巨大的收益,首先政府可以从第一次分配中获取毛利的17%纯收入(增殖税),第二次分配政府又可以获取纯利的50%(企业所得税),第三次分配政府再可以获取纯利的12~15%(个人所得税),第四次分配政府又可以获取纯利的8%(个人消费税、营业税),还有继续的多次分配,如银行利息税等等,政府都可以继续获利。
这么大的利益为什么政府这些年来还对发明专利的转化工作却漠视于衷一点不感兴趣呢?原因之一就是还有一块更大的肥缺可让政府无本万利——卖土地以及进口税。以前土地属于公有不值钱,最多只能卖一张门票或收租,现在把土地使用权卖给个人,一卖就是70年,相当于连后面几代人的财产现在都可以开始卖了,每年几千亿元的土地税和卖地收入怎么能用得完,所以还有1万亿美金存在美国银行中呢;除此之外,每年还有几千亿的进口税。可惜的是,土地很快就要卖完了。当中国完全加入世贸以后,进口税这个肥缺很快就要降低了,这个肥缺不但要降低,中国的企业每年还要给国外企业交一笔非常可观的专利税。可想而知,中国政府不应该对向外国人交专利税不闻不问了吧?也不会不对中国人申请专利不感兴趣了吧?也不会不对扶植中国人的专利转化不感兴趣了吧?
其实政府手中的钱太多了并不是好事,政府手中的钱只能用于公共利益事业,剩下的钱就是由政府乱花。如果让政府去办企业,其效率是最低的,这条路已经实践过好几十年了,国内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政府手中的钱太多了反而会影响群众消费,使企业开工不足,不但影响企业发展,还会影响老百姓的就业。目前中国的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平均有46%的产品被积压,同时中国还有600多万受过高等教育的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硕士生和博士生没有找到工作,或游离于失业的边缘。每年政府招聘公务员的录取比例是三百分之一,著名企业招聘本科应届毕业生录取的比例也是一百分之一。一方面企业由于产品积压而开工不足,另方面群众由于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而没钱消费,更有,目前银行80%的资产,以及老百姓本来可以用于创业或消费的钱,现在全部都转化成了房地产泡沫,虽然大家都不情愿地等着看到泡沫正在不断地长大和破灭,但总会有一天这个泡沫会破灭,这一天可能为期已经不远了。
目前,中国的所有企业正面临着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同样所面临的困难,2006年12月23日中国将要正式加入WTO,而紧接而来的就是我们的企业也要开始给技术引进国不断地交专利费。日本企业在90年代之前也是通过技术引进,使经济发展得到快速腾飞,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将要赶上技术输出国的时候,技术输出国就会挥舞知识产权大棒来限制你的经济发展。因此,日本每年也被迫要给技术输出国支付上百亿的专利费(其中有一年为26亿美金),迫使日本也把部分产业向台湾以及中国大陆转移,虽然日本当年也是无可奈何,但却让日本逐步走向技术强国指明了方向。此后,日本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申请发明专利,经过不到十年的时间,日本就由一个技术输入国,一跃变成了技术输出国。
中共16大,把“自主创新”写进党的16大报告之中,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已经早早的就知道这一天一定会要到来,就是中国的企业将要在不远的将来被迫给技术输出国的企业征收高额专利费。现在,企业搞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也相当于是一次企业的技术大转型,由原来的单纯产品加工型,转变成具有独立技术开发能力的产品生产型企业。现在政府主动提出,要企业搞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企业也是一件渴望已久的好事情和新机会。但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搞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将很难取得成功。
因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同时也意味着企业要增大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在资金方面基本上只能勉强维持生产,难以拿出再多的钱用于技术开发。并且搞技术开发转化成商品的过程时间非常慢长,风险很大,更没有人愿意把有限的钱用来搞技术开发。政府必须在政策上,以及财力上给与自主创新型企业更多的支持,企业才会有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经济普查主要数据第二号公报显示,我国在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中仅一成多开展科技活动,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56%,而固定资产投入一直在GDP的45%左右。估计要到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才会达到GDP的2.5%左右。这个数值与技术先进国家企业在技术研发经费投入方面进行比较,低得可怜。下面是全球研发投入总额最多的10大公司投入技术研发经费的比较表。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在全球研发投入前50家企业中,欧盟(18家)多于美国(17家),日本为12家。这些企业在前50家企业研发投入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欧盟企业36%,美国企业35%,日本企业12%。
四、政府要多为企业服务
搞自主创新不能单纯看成是企业的事情,政府也应该改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多为企业服务。目前政府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有非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世界银行公布的《2006年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报告》显示,在世界155个国家或地区当中,中国内地的经商环境排在第91名,处于中下游水平。报告通过测评满足政府各项要求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对一组与企业开办、经营、贸易、纳税和企业关闭相关的法规指标进行了跟踪调查。报告认为,在东南亚太平洋地区有一些经济体的商业环境的宽松度非常高,如香港和新加坡。但中国内地的商业环境并没有这么宽松,对中小企业而言尤其如此。仅以企业开业注册为例,在澳大利亚需要2天时间,新加坡需要6天,中国香港需要11天,中国内地多数地方则需要约30天。这意味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开业注册成本大大高于以上国家或地区。
政府在创新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不仅直接推动制度创新,还通过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政府创新对于技术创新尤为重要。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促进自主创新还存在一定的体制障碍。政府不仅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消除这些障碍,还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促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激励作用。一项技术创新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其投入是难以收回的,更谈不上获取收益,这样就无法使技术创新进入良性循环。创新型企业最怕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虽然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诸如法律法规不健全、多头管理、执行不严等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知识产权,让企业的创新活动有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法律基础和保障。任何社会产权制度的形成,都需要政府做出法律上的安排,通过对产权的初始界定,保障不同产权所有者的排它性地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须通过政府来实现,企业无法为自己提供这种外部条件。促进自主创新需要提高科研开发能力,必须深化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竞争机制,坚持国家科技计划对全社会开放,支持和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各类机构平等参与承担国家重大计划和项目,为全社会积极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等优惠政策。例如,美国联邦政府税收优惠不针对特定产业,税收激励主要就表现在鼓励研发,研究开发费用直接作为成本列支,而不作为资本性支出。企业在创新方面投入有多大,往往要看是否有完善的激励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鼓励自主创新,要鼓励技术创新,更要鼓励制度创新。
促进自主创新需要进行投资和融资体制改革。企业自主创新急需大量资金,但无法及时便利地从合法的金融机构获取,一些民营企业只好通过地下钱庄来解决,这不仅不合法,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很高的成本。让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如果不进行融资体制的改革,无疑是让企业做无米之炊。在国内资本市场面临诸多发展困难的前提下,有学者呼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一是构建一种商业银行对于科技研发、自主创新活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二是用好财政贴息、财政支持之下的政府目标信用担保体系等政策性金融金融工具。
无论是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制定各种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还是进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和制度创新都离不开政府创新。只有通过政府创新,包括公共政策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才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是通过政府的公共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动科技创新的,不是政府直接投入,也不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呼吁就实现的。
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企业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用于自主研发,是因为公共政策的导向,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驱动。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就是要通过公共政策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一些保障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善或者执行不力,财税、金融体制对自主创新还存在障碍,缺乏鼓励和推动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而这些制度基础设施都需要通过政府改革和创新才能提供。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进行政府创新。
不对请指正!——陶显芳2006.4.26
sunke9_998892717 2009-7-29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