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瞎聊汽车行业(作者:autokoenig )
2008-8-29 12:53
1460
1
3
分类:
汽车电子
前言
前一阵,天涯有篇长贴,说的是汽车零部件行业,引来不小关注。最近,因为高油价,新能源汽车在媒体上也挺热闹。看着大伙都聊汽车,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凑着这股风,和大伙瞎掰掰,内容基本都局限在自己看到,经历到或听到,了解到的认知范围内,也不一定就是事实的全部或行业的主流,大伙都来集思广益补充哈。。。
一, 汽车行业的人的出处
要说行业,得先说行业里的人。汽车行业是个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得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咱其他的就不说了,单说汽车行业里做技术的,或做与技术相关工作的人。因为其他一些职位,比如人事,财务,与是不是汽车行业,联系并不紧密。
在汽车行业做技术的或者与技术相关的(比如采购)人,一般有这么几个大出处:吉林工大,同济,上海交大,清华,北理工,江苏理工,武汉理工,重庆大学等。
吉林工大自不用说,不仅出的人最多,多到就连其它高校里的一些教授都是从吉林工大过去的。历史长,算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咱学的那几本汽车教材都是吉林工大出的。同济依靠着与德国的渊源,以及与很早进入中国的大众关系,毕业生在上海的汽车行业里已经有很广的分布,加上万钢的影响,汽车学院的发展就又有了很大的机会。上交大和清华本来就有不错的工科基础,汽车行业里这两校的人也有相当数量。
其他,当然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海归,有些是国外汽车公司有过工作经验的,这基本上回到国内大小都可以当上领导了;还有一些在国外读完书,回来工作的,那也就不会比国内的员工高太多了。
二, 汽车行业的收入
收入是个敏感的话题,并且汽车行业的收入曾经非常火过。基本上,2003年前就已经工作的,那是相当的小康的,但是随着汽车行业的充分竞争,汽车行业的收入也就逐渐被拉平了。总体来讲,如果做统计的话,汽车行业的收入方差会比其他行业小,也就是说各个公司不是那么天地之差。当然这是建立在同等层次的公司,以及同等职位的前提之下的,特别是一些较大的OEM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方差较其他行业要更小一些。
一定要说数字的话,我抛砖引玉,以上海地区进入主流汽车公司的应届毕业生为例。本科生前两年一般税后年收入在35k~50k;硕士生大概65k~100k。
当然工作3,5年后,跳槽的,这个收入就看个人发展的不同情况了。
三, 汽车行业的组成
汽车行业是个巨大的行业,应用不同的分类法,当然可以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但我只大概按照我的思路粗略的分一分。主要是两大类,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当然在国内,还要分是本土的,还是国外的。因此,排列组合一下,就是国外的整车厂,国外的零部件供应商,本土的整车厂和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四种基本情况。
排头牌的肯定是国外的整车厂,在我们国内,他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各大合资厂。比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一汽丰田等等,看看他们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销售排名,就知道他们占据如何举足轻重的地位了,但是基本上都是拿国外车型,到中国小改改,然后拿出来卖了。
国外的零部件供应商基本都是随着国外整车厂来到中国的,因为零部件的本地化的要求,这些外来的零部件供应商在国内也有了相当数量的工厂了。渐渐地,随着自主研发,本土整车厂的发展,国外零部件供应商也开始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比如Bosch, Delphi等,以为本土整车厂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本土整车厂,比如奇瑞,长城,上汽等都以各自的途径在近些年发展了起来。但是推出车型,并不代表掌握了核心技术,事实上,许多汽车核心技术是掌握在国外零部件供应商的手里的,比如动力系统,整车通讯,造型设计等。相对而言,本土整车厂具有的是集成能力。利用世界资源造自己的车,这没有错,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技术能力,不能站在同一层次上与国外零部件供应商对话,将会在许多方面被人牵着鼻子走。
在汽车行业而言,最弱的就是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稍微有点实力的比如万向,亚普等,但都较少涉及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尤其是汽车电子领域,更是与国外零部件供应商差距巨大。如果说,真正要有一个完整的自主汽车产业链的话,这其中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尤其是核心零部件,比如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在国外汽车行业,还有一类公司,就是工程或咨询类公司。他们接受客户的研发项目,或提供咨询服务,但自己不做生产。简单说,也可以认为是技术和服务的提供商,比如,德国的FEV,英国的Ricardo等。当然这些技术工程公司有的比较大,业务涉及所有汽车相关的方面,而有的比较专注于更细化的一些领域,比如,德国GIF专注于变速器,IAV专注于汽车电子领域等。
四, 汽车行业的研发
汽车行业同样是个技术超密集的行业。我们时常说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如何,就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汽车工业在国内发展得看上去红红火火,但研发水平究竟如何呢?基本上汽车行业被人批评的最多的就是这个方面,自主品牌没有发展起来,核心技术能力也没有建立起来。当然这方面要批评总是容易的,但是这样的批评也基本都浮于表面,没有意识到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以我的感受随便说说。
在国内,做技术研究的有哪些力量呢?
首先是高校。不可否认,高校凭借着申请来的有限的各种科学或项目基金,居然担负了很大的一部分汽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任务。当然,一些主流的汽车院校这些年因为863等大项目,基金数目也并不小,但是我不认为这应该是汽车行业研发的主流力量。高校的研发谁在做?是博士生,硕士生和少部分的年轻教师。坦白说,那些领导的教授是很少参与到具体的研发任务里来的。而高校的学生是一茬一茬的,几年一拨就毕业了,因此最主要的弊病就是没有延续性,后来的学生又是一张白纸,进来后只能重复一下前人的工作,然后毕业。起延续作用的教授又因为自己不作技术,很难引导后续学生继续拓展,所以就停留在某个低水平踏步不前了。但客观上,因为作项目,一拨一拨的人都获得了一些锻炼,出了校门去企业,企业拿起来还基本就能用了。
好了,高校虽然拿了些钱,但因为体系的原因,要为汽车研发作出大成绩比较难,但毕竟还是培养了一些人,为行业的发展打下了个基础。
汽车行业研发的主要力量应该是谁?“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这句话真是十分正确。我们的一些大汽车集团因为合资,通过一些年的原始积累,积蓄了做自主研发的资金和人才,现如今都开始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尽管以前傍着外资,日子也挺好过,没有自主研发的动力,行动开始的有点晚,荒废过一些日子,但是如今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国内厂商也都开始了行动。但是开始做,并不代表马上就能看到收获。因为我们汽车行业的发展并不是随着全球行业同时发展起来的,后来者追赶会有难度,并且这是一个整体行业的事情,包括整车厂,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等,而非一两个企业所能为。
好,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中国设研发中心的外资公司,他们做什么。通常来说,多数这些公司号称研发中心,事实上做的只是应用,很少作真正的研发。同时,这些外资和合资企业获取了大量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资源。正如前面所说,我们的高校培养了还不错的人才,到后来多数去了外资,本土公司却获取了较少的人才资源,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凭空说些高调的话,就让人才资源自动流动到本土公司。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才是真正的基石。
五, 汽车行业的欧系
就全球汽车行业来讲,有个很明显的派系之别。大体上分为欧系,美系和日系。
先说欧系。欧系的带头大哥一定是德国,大众、奔驰、宝马,零部件供应商有博世、大陆、采埃孚等,非常完备的汽车工业产业链。欧系德国车的最大特征就是技术为本。有个词,“state-of-the-art technology”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追求。持续不断的改进,这种做技术的思想深入到每个工程师。相对而言,中国人在这方面确实差了不少,总是用大概,差不多,这样就行了等思维方式。所以说,在技术上的严谨和执着使得德国车在竞争中占的一席之地。
当然,说欧系,还必须要包括法国。标志、雪铁龙、雷诺等品牌在欧洲还是有不错的声誉的,尤其在大众化的小车领域。
此外,意大利,因为菲亚特的存在,所以在欧系中也占据一定的份量。但是,意大利人懒散而艺术的作风,虽然与他们的合作会产生很多麻烦,但是使得他们的汽车设计公司在业界却十分的出名。也许汽车设计是一种艺术吧,而不是工业。
当然“日不落”的英国在汽车行业里还是落了下去,多少品牌被卖掉,只剩下了一些汽车工程公司。
有落下就有升起,东欧一些国家,尤其是捷克,近些年成为不少欧洲汽车公司发展的据点。捷克有过斯柯达品牌,又因为距离西欧近,加上有不错的人才资源,这些都推动了它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国有三巨头:一汽、东风(二汽)、上汽。另外加上重汽(现在分为:上汽红岩、陕汽、中国重汽),南汽等。如果还要加的话,不应该忘记东方红拖拉机厂。原来上汽主要做轿车,上海牌轿车大家应到都晓得啦。一汽主要生产红旗牌轿车和解放卡车。二汽是因战略需要建设的,专攻卡车,厂址也选在了丛山峻岭之中的湖北十堰。顾名思义重汽当然专攻重型卡车项目。在计划经济时代三巨头分工明确,各忙一摊。因为缺少竞争,三企业的产品都非常单一,一个车型往往能生产数十年,这就我们汽车工业落后的最大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引进汽车项目,从北京吉普开始,到斯太尔重型卡车、夏利、桑塔纳、标致505、捷达、富康、五十铃轻型卡车、康明斯发动机等的遍地开花,除广汽的标致和重汽的斯太尔(重汽这几年的复活其实也要归功于当初的斯太尔项目)项目外都转的盆满灌满。
好,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中国设研发中心的外资公司,他们做什么。通常来说,多数这些公司号称研发中心,事实上做的只是应用,很少作真正的研发。同时,这些外资和合资企业获取了大量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资源。正如前面所说,我们的高校培养了还不错的人才,到后来多数去了外资,本土公司却获取了较少的人才资源,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国内当前很好地完成加工工厂的角色,行业稍做好点的人要么进外企,要么出国,毕竟国内这样的体制,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不公平待遇,很难让掌握技术的人有生存的价值.
中国人承担的就是单一的生产制造,这是个很难突破的问题。本土零件供应商力量微弱,在电器类这种高技术含量零件方面尤为突出。
个人觉得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上,正在努力壮大民族自身实力的企业太少,更多的都是在不停的争夺市场份额,不断的攫取利润罢了。
天天喊支持民族产业,可是行动上去处处帮着外国人,这叫个什么世道!
十一,中国汽车的当前战略
看了大伙的回帖,大家的关注点始终聚焦在要具有自主的核心技术能力这个题目上,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不光看到问题,还要看到面对目前的情况,我们的思路是什么,我们从何开始做。我总结一下我的想法,瞎聊聊,就是要“猛砸钱,建队伍,做项目”,
说道猛砸钱,可能会有不少人反对,说有这些钱给汽车行业发展什么呀,这么多年都没用,不如用到什么什么地方去。说实在的,汽车行业太繁杂,不砸钱,还真很难看见浪花。当然这里的猛砸钱,主要还是指汽车企业自身。就如前面提到过的,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各大汽车集团原始积累之后,多多少少有了些家底,那这时候就要舍得向研发方向投钱,而且要持续,做好长期的准备,形成对研发投入的惯例。在某些周期内,比如北美汽车业遇到低潮的时候,可以出手收购一些工程公司,这些纯粹是人力和技术资源。上汽所走的海外收购之路还是值得相当肯定的。
建队伍主要两个方面,一个是领军人物,一个是有相当质量和数量的专业工程师队伍。领军人物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年自主品牌的发展,比如奇瑞,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一批在国外主流汽车公司发展过的海归。他们当然不是全能型技术专家,但是他们在成熟的汽车公司呆过,通俗的说,就是看过猪跑,也吃过猪肉,知道怎么样作技术管理,这对刚刚起步的国内公司是相当珍贵的。此外,在汽车行业工程师数量绝对不少,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锻炼,没做过项目,那就是白纸,就算不上有质量的工程师,因此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通过作项目来完成。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获得好的人才资源,还必须有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的优势,这在本土公司中还做的不够。当然,企业担心,自己培养了人,东西学会了就都走了。其实有这种担心的公司,心里想着的一定也是怎么去挖人家公司的人。一个以人为本,真诚待人,重视自己人才资源的公司,即使有一些流动性,也不会流动到伤筋动骨。
做项目不仅是本土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开发新车型,这就是个复杂的大项目,但更重要的是做项目的过程,人才得到了锻炼,真正的有能力的工程师就培养出来了,这可以说是企业最大的资源,将来发展的支柱。但是在国内有资源及能力作大项目的公司也不是太多,大的汽车集团不仅要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还有必要帮助本土零部件建立核心能力,以完善自己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很多时候,我们的怪逻辑是,我们没有人,所以我们做不了项目,然后就靠人家做,给了别人钱,然后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自己就更做不了项目。有句话,人都是逼出来的。不逼,永远不往前走。汽车行业的很多事情就是要逼自己去做,投下钱,请来人,项目自然就做起来了,第一轮做下来,就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了,然后重要的是持续改进,做第二轮,第三轮,这样才得到了一步步的发展。
十二,汽车行业与媒体
汽车行业与媒体可谓关系紧密,表面上看到的现象就有:整车厂在电视上、报纸上投放了大量的广告,估计和快速消费品行业有的一拼;汽车杂志,报纸上的汽车周刊铺天盖地;汽车行业赞助的各种活动也持续不断。但是汽车行业与媒体究竟是什么一种状态呢,俺也从一些角度窥探窥探。
说个简单的类比,汽车行业与媒体的关系就和房地产行业与媒体的关系差不了太多。行业要靠媒体吆喝,媒体要靠行业给钱吃饭。基本上各大整车厂要么自己有专门处理媒体关系的部门,要么会请个公关顾问公司来负责媒体关系。所以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媒体上汽车相关的节目、文章,有些时候直接就是厂商的代言人,各厂商都有自己的一些发声筒,媒体说的话直接就是厂商的新闻稿,那把车夸得1.6L的车都赶上了F1。不过,幸好的一点就是汽车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产业特性还有些不一样,所以感觉上汽车行业的媒体还没房地产行业媒体烂得那么厉害。
虽然烂得不如房地产行业,但是嘈杂的媒体声音分贝还是相当的高,在网络上这就更明显了。大家一定发现,在各大汽车论坛上,有一种专职的人——车托。各大厂商几乎都有一批车托,拼命地拍砖别人家的车,死命地夸自家地车,所以要买车地兄弟,在网上看各种评论地时候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汽车行业媒体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好的评论员,或者叫观察员不多,也就是说汽车行业媒体的记者或者参与者专业素质不高。当然汽车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行业,涉及到技术,市场、人力资源各个方面,所以要站到行业高度看问题,对大多数记者也是难以要求的。但是,我们的媒体报道里经常出现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那就非常伤了。因此,作为专业的汽车行业媒体人,当然要比做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要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行。
用户1175192 2008-10-17 15:07
用户1175192 2008-10-17 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