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运营商提出流量经营概念以来,一直以来都是以公众用户向运营商支付流量费方式为主,而随着微信引发的OTT之争出现,由服务提供商为用户使用其服务产生的流量付费的流量后向经营模式在2013年开始兴起,并得到了业界大企业的认同,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认同,主要是在流量资源对大家还稀缺的情况下,一些巨头们可借助流量资源打击对手,提高竞争门槛。而用户对这种方式也很欢迎,因此,流量后向经营模式的市场需求已经初步显现出来。
但是,回顾2013年来的一些流量后向经营案例(这些案例集中有:腾讯QQ音乐在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定向流量包;腾讯手机游戏定向流量包;QQ定向流量包;腾讯与中国联通广东公司推出微信沃卡;腾讯与中国联通广西公司谈判拟再推类似微信沃卡业务,同时与浙江、上海、贵州联通等合作也在计划中;在手机上使用来往、淘宝、天猫、支付宝等阿里客户端产品获得阿里赠送的免费流量;易信依靠电信合资优势送流量等等),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集中体现在市场需求与运营商的供应能力有限这个矛盾上。造成电信运营商供应能力不足主要的原因有:(1)电信运营商对流量后向经营的矛盾心态,担心对前向经营业务产生冲击,从而把后向模式作为一种补充,小心翼翼进行;(2)能力不足,从腾讯、阿里、网易、百度等的案例来看,合作都是局限在个别能力相对较好的省份,包括2014年新浪微博红包活动,规划的全网的计划都无法落地。从而使得互联网企业不得不与一个一个省份去谈,进而不可能避免造成不同省份的合作方案也是五花八门。尤其是从腾讯逐步拓展各省地盘的情况来看,假如腾讯与某个运营商的各省都有合作,则流量后向经营模式用户的行为数据首先反而在腾讯手上集中统一了,如此,这又将是一个神奇有意思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出发,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如何抢占流量后向经营市场的先机?个人认为,问题关键在于电信运营商首先要搞掂自己!谁能从内部首先把自己搞定,谁就能优先掌握后向经营市场的先机。具体而言,搞掂自己包括:
(1)运营商内部对流量经营模式认识转变上要思想统一,如果认为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那就需要尽快改革业务模式;
(2)组织保障方面,需要强化流量后向经营模式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
(3)在考核导向上,加强对流量后向经营业务营收任务的增长率目标以及考核权重,容忍暂时对前向业务造成的冲击;
(4)尽快按照互联网化的方式重构网络能力,在服务能力还主要依赖各省本地网的情况下,如何构建超越本地网之上的统一调度能力,这是更加灵活多样的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
(5)而4G网络的建设上,也需要重点考虑朝着有利于互联网化服务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
就目前而言,在流量后向经营模式方面,似乎中国电信暂时走在了前面,我们注意到,2014年1月23日,在广东电信公司总部举行了中国电信综合平台开发运营中心成立发布会。从综合平台的业务设想来看,流量后向经营是其关键任务之一,这也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第一个对外意义上的流量后向经营的统一机构。但是,我们从综合平台合作的一些案例来看,首先也是可提供服务的省份有限,再就是其推出的流量宝产品,个人在体验上就遇到了流量兑换的难题,流量币被扣了,但流量并没有在承诺的时间内到帐(给我的解释就是电信流量充值系统对接存在问题)。因此,前文所说的几个关键问题表现的十分突出,尤其是首先与各省it系统的对接能力。要有效开展流量后向经营业务,还有很多内部工作需要协调搞掂。前几天,我们也看到中国联通也成立创新业务的新机构,而中国移动在发布4G和品牌的时候,就提到了资费全国统一等问题,但是这些动作与流量后向经营的关联都不大。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们而言,流量后向经营,总体上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常言道: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我。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在流量后向经营模式上,同样是如此。如果电信运营商不从内部区搞掂自己,实际的结果就如同腾讯的合作案例一样,各个省份被大企业逐个搞掂。当然,也有可能最后倒逼电信运营商,但那样就可能又被动了。哪个运营商会首先搞掂自己,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