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拖着崴伤未愈的脚,去会展中心参观了IIC(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
这是我第六次参加IIC。与以往5次以主办方身份参与所不同的是,这次我是以参观者的身份进入展厅的。没有了以往繁重的工作任务,我得以悠闲的逛我想逛的展位,不带太多目的性的和展商们聊聊天。
IIC的确是一个半导体产业的盛会。展厅的各个角落,无不透露出环球资源的专业与敬业。
虽说此次IIC深圳站缩水到只剩下一个2号展厅,但除了集体缺席的日本人和因经济危机元气大伤的部分企业外,大多数的精英份子还是到场了。有了英特尔、微软、飞思卡尔、Atmel、安森美等厂商的撑台,IIC的声势还是十分浩大的。
在以往经济情况很好的时候,IIC的众展商们,可以按应用领域划分出很多小团体。而近两年,各个领域只剩代表厂商参展IIC了。
不过,此次的IIC,有两条本土设计厂商的专区展位,顶着一排排的小国旗,着实是个亮点。国际厂商的展台虽说多为特展,炫目多彩,但总归有些零零落落的感觉,本土厂商的整齐划一和日益壮大的趋势,透露出一丝团结、彰显着一股活力,让我感到欣喜。
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国际厂商和本土厂商展台的人气,高低很分明。国际大厂展台前,人来人往,门庭若市;本土厂商展台前,参观者稀稀寥寥,有的厂商展台前甚至门可罗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参观者的惯性逻辑。参展IIC的厂商,历年来以国际大厂为主,经过这十多届的举办,培养了一批较为固定的观众,而这批观众,已经习惯了去IIC看国际大厂的新品或是寻找新的合作机会等,因此,他们的目的性较强,参观本土厂商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
2.大厂商具有品牌号召力。本土厂商品牌宣传力度一向缺乏,除了业内较为资深的人士之外,很多参观者单看厂商的名称,并不清楚其主要产品是什么,因此很难有群聚效应。而国际大厂则十分重视品牌效应。例如,“安森美”三个字可以对需要电路保护、电源产品的参观者起到一定的号召作用,而本土厂商除了MTK、华为、中兴(未在展厅参展)外,很难有这样的旗帜性品牌;
3.主人的好客程度不同。国际大厂历史较长,已经培养了一批忠实客户,具有一定的业界影响力,IIC这种展会,可以为参观者提供一种维护与大厂的合作关系、寻求大厂上游资源以及学习的机会。因次,这些厂商的客户与非客户来参观该厂的展台,都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本土厂商参展,则多抱着寻找潜在客户的目的,对于一些前来“学习”的参观者,担心其为竞争对手,多半存有一定的戒心。他们本身的这种不够开放的态度,已然将一部分参观者拒之门外;
4.硬件设施的锦上添花。各种展会,总有一些不够专业的参观者混杂其中,还有一些带有各种不明目的的“会虫”们。这群人,通常会被花哨的展台所吸引,因为按常理推断,越花哨的展台,越有经济实力。他们会来到这种展台前,等好客的主人们施舍一些小礼物,或是徘徊于其前台前,看看花枝招展的美女前台、模特们过过瘾。这次IIC上,某公司定时派送无线鼠标,有的参观者为了等这个鼠标,不惜耗上一两个小时来排队。
国际大厂们爱用豪华特展+美女+礼物的伎俩来吸引人气。这和江湖艺人们口中的“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是一个道理。人都有凑热闹的心理,只有先把人气煽旺了,总有机会夹杂其中。本土厂商们,有的基于成本考虑、有的担心花哨的东西吸引不来真正的客户,所以有意的省掉了这个环节;
5.参展的经验。国际大厂们参加过许多次展会,对各种展会非常熟悉,知道主办方的实力如何、偏向如何、该展会的观众架构与层次等。这些厂商有专门的品牌营销团队和产品市场推广团队(请注意:市场推广不等于市场销售),他们专职研究这些内容。所以,参加什么样的展会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该带什么产品布展、如何布展、展厅工作人员如何搭配等,他们都了然于胸。参展时自然可以掌控一切,集中精力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
而本土厂商这方面经验不足。有的展台,除了海报和宣传稿,什么产品都不带;有的展台,来的尽是销售人员,一问技术三不知,开口即是忽悠,殊不知这种专业性质的展会,观众多是专家,工作人员一开口即已分出高低上下;有的展台工作人员,开口就问你哪个公司的,做什么的,需要什么产品,一番询问下来,观众已经没有了了解展台产品的兴趣……
6.产品线的齐全与优劣。这是一个太大的话题。不过现在本土的很多IC厂商都发展得非常迅速,也不乏许多认真做好产品的企业。因此这是个备注的命题,就不多加讨论了。
以上,归总起来,还是因为本土厂商的公关意识不强。如何加强自己的公关意识?下次有空了再和大家一起探讨吧。
用户1272890 2010-3-8 12:43
用户1169514 2010-3-8 10:04
用户1379935 2010-3-8 09:27
用户1277994 2010-3-6 11:07
用户1277994 2010-3-6 11:06
用户1471981 2009-12-2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