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发布后,网络上一片质疑声:这样一个没有通话功能、没有摄像头、不支持多任务,甚至没有USB接口的产品,不就是个大屏的iTouch吗?乔布斯在搞什 么鬼?
看看苹果的产品主线,其实乔布斯是在给大 家指引一条走向未来信息化科技道路的康庄大道:iPod、iPhone、iTouch、iPad的成功只是耀眼的假象、是可复制的成功,而iTunes、 App store、iBookstore才是苹果的“渔翁之意”。所有的终端设备,只是内容的载体,真正能让苹果立于不败之地的,是内容。
iPad将苹果的这个意图很直接的表达出 来了:整个iPad的诞生主线里,处处充斥着Kindle的影子。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使得MP3有着广泛而又牢固的市场背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自然撑得 起电子阅读市场——只是因为现在支持电子书的终端产品如MP4、MID、智能手机、上网本等产品形态太多,分散了整个市场需求,以至于厂商混乱不堪,不知 道该跟哪个产品形态比较有钱途;Kindle的模式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该产品所采用的E-ink、Sipix屏处于黑白屏阶段,而且刷新率非常低,无 法很好的支持文字以外的内容表现形式,加上屏幕供货处于厂商垄断阶段,成本过高,因此在短期内,颇有点“阿斗”的风格。
iPad提醒所有的厂商们,如果想要长远 发展,就赶紧布局内容和加强软件研发实力吧!
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硬件的发展一定是有 尽头的,剩下的,就是软件的无尽发挥空间。
不远的未来,什么MP4、MID、 PND、上网本、平板电脑、智慧本、电子阅读器都统统见鬼去了~人们需要的,只是一张屏幕,可折叠的、或者是投影式的。如果你觉得虚拟输入用得不爽的话, 最多还可以配上一个键盘。所有的处理和存储工作,都交给云、交给服务器终端吧。
这张屏幕,将是人们获取所有信息的最主要 载体——需要时,如同打开家里的水龙头一样方便。这一美好愿景的有力推动者很多:正致力内容开发的苹果、大力发展chrome计划的谷歌、最早试水电纸书的亚马逊、以及所有支持云计算 的厂商们……
在这个美好愿景来临之前,所有形态的消费电子都有存在的可能 性和必要性,但终将只是过渡产品。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理解iPad只是以一个过渡品的姿态出 现,起到帮助苹果培养用户习惯和反馈用户需求的作用而已;而苹果一直以来走的封闭路线是有野心的,他希望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内容,排挤对手。
国内的系统厂商该做什么呢?别再只跟着IC厂商的屁股后面要 方案了,赶紧找腾讯、人人网、盛大,和他们抱团谋发展,看看他们的用户在干什么,有什么需求。而高校、科研单位,也应该多注重培养一下数学人才、软件高 手,争取在信息时代植入我们自己的核心代码。政府也别老把钱往龙芯、汉芯这些不切实际的无底洞里砸了,即使奇迹般的砸出一个Intel,也只是为微软作 嫁。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