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分频方法是其中最简单的,下面我来说说怎么实现:
我们知道位图扫描成像中激光束扫描时的状态由图像像素决定,他是我们对图像进行光栅化后保存在内存里面的数据,但什么时候从内存中输出这个像素的数据由成像面位置决定, 可变分频方法中成像面位置一般都由旋转编码器跟踪,编码器同成像面同步旋转,由于旋转编码器的线数有限,一般为几百到几千线,所以编码器输出的信号需要要倍频,具体倍频多少由三个因素决定:1、像素大小,像素越大倍频越小;2、成像面尺寸,成像面尺寸越大倍频越多;3、编码器线数,也就是要将电脑中像素大小和实际成像大小精密的重合。
由于成像面尺寸与图像尺寸往往不是一个整数关系,所以需要倍频后分频得到的这个信号,用这个信号就可以用来从内存中取出以上所说的图像像素的数据了。
如果不进行以上的所说的非线性校正方法校正,编码器输出的信号倍频分频系数是个定值;但是为了达到以上校正的目的需要倍频或分频系数为一个可变参数,不断的随机械和装配的误差而改变。
待续!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