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文明传承的载体。读书,读好书也许是我们接近文明,接近真理的最快捷的方法。
读书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良师益友,这样的良师益友越多,对我们的孩子的成长将越有益处。作为开始,我们先引导他去认识这些朋友,喜欢这些朋友。
年幼的孩子不认识字,他自己也如同一张没有写任何字的白纸,这时外界对他的影响是较容易的,正因为容易,这些影响也就显得很重要。
有些平易近人的书很容易与小朋友相处,我们介绍给孩子的第一位书籍朋友是德国作家卜劳恩的《父与子》,这位朋友是如此的平易近人,他用最简单的线条表达方式,将孩子带入了一个有趣的爸爸和儿子的世界。书中没有文字,没有道理,然而我们会看到小小的他或趴在床上,或坐在地板上,与《父与子》一起眉头紧锁?或是发出会心微笑;有几次,他还建议爸爸学会抽烟,也吐一些好大的烟圈给他作跳跃。我们己经知道,他已经有一些好朋友了。
在他的潜意识中,书籍所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快乐而精彩的世界,这种感觉一直保持着,既使到读小学了,已经识很多字,可以读大部头的书了。
他有幸结识这些书朋友,并寻找到了这些朋友带给他的快乐的世界,这是孩子的读书之旅的第一步,在我们看来,孩子此时读书的状态更象一只书虫,书籍带给他的快乐可以和一只饥饿的书虫饱餐一顿相题并论,这是一种解饿或是解馋的感觉。
生活
书虫在饱餐之后,如果能进入到消化和吸收的环节,那对他可以愉快地长大然后变成蝴蝶将大有裨益。
然而孩子还在成长中,他对书籍的理解又依靠理解书籍之后增强的阅读能力,二者是矛盾的。似乎跳出二者之外才有解决之道;同时,人是一种利益导向的动物,在社会责任和未来愿景还没有变得那么清晰之前,追求快乐感受很明显地成为孩子的第一利益需求。因而功利地要求他在阅读之中的理解就变得相对较难了。
于是引导孩子用肢体、用鼻子、用耳朵去阅读,似乎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因为这种阅读并不需要理解力,而更多地表现为直接的身体感知,这些也是一种快乐,而这种阅读更多地表现为玩的形式。
《实用手工图鉴》是最早一位与孩子一起用肢体阅读的好朋友,孩子很快就明白了“燕子飞机”如何才能飞得远的方法和在“弹球钻隧道”中取胜的秘密;《漫画物理》、《地球上的水》也与孩子一起分享了用耳朵、用鼻子、甚至用舌头去读书的快乐。而这些不需要理解力的读书经历却更直接地帮助孩子理解了书中内容,用“喻教于乐”来描述可能更专业些。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书中的快乐世界能在现实世界中有一个近似的映象与之对应时,孩子对书的理解就会更直观。
《网络游戏》比《笑猫日记》更远离现实世界,《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离我们的生活是如此之近,当孩子在仰慕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倾佩保尔·柯察金的坚强意志时,你也会发现,那些价值观,那些好书朋友要传递给孩子的,对于孩子的未来又是极其重要的价值观,他己经收到了。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适合孩了在不同阶段阅读的书才是好书。
好书需要选择,然而我们有一个原则是不变的,选择帖近现实世界,帖近生活的书给他,因为生活本生就是一本多彩的大书。
新知
书虫开始他的消化和吸收变成一只蝴蝶后,有一天当他重新飞回书的世界时,他会发现那是一个花的海洋,而不是象以前看到的那样。此时他更乐于选择和回味。
从良师益友那里获得新知,是一个阅读从数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正如书虫变成蝴蝶一样。
孩子也读了很多书,《滴水藏海》他已经反复读过许多遍了,直到最近的一次重读,他也发现自己才刚读懂其中的一些故事。这位良师是那么的诲人不倦,也那么的有耐心,他可以花几年的时间来讲述一滴水中所蕴藏的道理,当孩子温故而知新的时候,他已经容颜日渐憔悴了。
孩子也参加过许多次帮助贫困儿童的募捐活动,直到前些时候,他告诉我们也许那些贫困的同龄人真的象《平凡的世界》里年少时的孙少平,他们太需要帮助了。
是的,孩子开始读懂《平凡的世界》了,他正在接受这位良师所传递的精神力量,而我们和适当环境所扮演的只不过是生物催化剂的角色,以加快书虫变成蝴蝶的进程而已。
这可能需要时日,我们期待那天快些到来,我们期待孩子也象孙少平那样热爱这个多彩的、平凡的世界。
读书、生活、新知,与好书为友,与好书为师,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孩子与书.pdf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