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08就业新特点 大学生就业有更多主动权

2007-12-15 11:06 2155 4 4 分类: 工程师职场
http://www.enorth.com.cn  2007-12-12 09:15
3253255_752646.jpg2008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559万人,是近年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眼下,招聘会、宣讲会已纷纷进入高校,应届毕业生比往年更早地踏上了求职的道路。“大学生就业难”的声音出现了好几年,而大多数毕业生最后还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开始自主创业,规划着自己的人生。“大学生就业”究竟是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只要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明确规划,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大学生最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北方网教育频道特别推出“2007大学生就业情况年终盘点”,希望能为即将开始职场生涯的莘莘学子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logo.gif

 

择业、就业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每年此时,又一批莘莘学子奔赴社会,参加各种招聘会,选择自己的第一个职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今年我省就业市场又有着怎样的新特点?


《劳动合同法》将从明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今年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不会更有主动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2008我省毕业生人数将创新高


12月8日,“2008届综合类毕业生专场就业洽谈会”在南昌大学如期举行,150多家招聘企业参加,3万多名毕业生前来争抢3000个就业岗位,招聘会现场非常火爆。


据江西省毕业生分配办公室负责人张爱平介绍,2008年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我省毕业生人数预计达21万余人,比今年增加近5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压力巨大。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省教育厅就业办今年将组织专职招聘会,有综合类专场、财经类专场以及高职类专场等共九场专职招聘会。南昌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陈主任介绍,今年学校已经举办了多场专场招聘会,学生反映非常好,达成就业意向约30%,主要岗位集中在营销、机械制造、财经等专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他认为,学生们都应该积极主动要求到一线磨炼自己。许多成名成功的人,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本土企业占位抢夺优质毕业生


在“2008届综合类毕业生专场就业洽谈会”上,记者注意到,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是本土企业。周文斌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现象,往年这个时候都是一些沿海地区的企业来学校举行专场招聘会,我们许多的优秀毕业人都流向外省,导致我省人才流失。希望今年我们的学生都选择本土企业,为江西的发展出一份力。


江铃建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凤凰光学集团、汇仁集团等许多知名企业都参加了此次南昌专场招聘会,向学生抛出了橄榄枝。汇仁集团招聘负责人袁先生介绍,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一场优质毕业生的争夺战,而往年江西的许多企业都落在了沿海企业的后面。但是现在江西的许多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优质毕业生是企业的一笔财富,我们要借地利优势来广纳贤才,以利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对于优秀毕业生,我们给出了很优厚的条件,不管是薪金、待遇、成长机会都不会比沿海地区差,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优秀毕业生留在江西,为本土的企业服务。”许多本土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我应该工作的地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同学都认清了自己的求职方向,不再盲目跟风。记者现场了解到,许多同学都签约了本土的企业,有的甚至是基层的工作。


毕业生求职如何对接《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许多单位都更新了新的劳动合同。


南昌大学的小许已经签约了深圳的一家电子公司,他告诉记者,这次他与公司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三个月。他说公司要求每个录用的员工都签订三年以上的用工合同,低于三年的都不录用。“不过这样也好,三年了都安心在一家公司里工作,省去了中途跳槽,工作会越来越稳定。”


按照即将生效的《劳动合  同法》,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有些企业不愿将试用期减少到两个月以下,因此打算与应届生延长合同期限。今年很多企业都要求应届生签订长达3年以上的合同。


“这对于毕业生来说是个好消息,短期的合同不可能对职业生涯进行长远规划和投入,就业者素质难以提高;而签订长期合同后,将使年轻毕业生放心规划自己的职场未来,这对于一个要做百年企业的用人单位而言,实际上会使用人成本隐性提高。”有专家向记者表示。


但也有同学表示忧虑,自己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后,万一不能适应要换工作怎么办呢?对此,TCL南昌分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建议:学生在签订长期的用工合同前,都会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条件写在就业协议上,以免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不能改约。


本刊记者张芹


相关链接



明年将建全国就业网络降低求职成本


教育部日前透露,2008年将建成遍及全国的就业网络,逐步改变目前信息不对称、人才招聘大会的无序混乱状况,降低求职招聘成本。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总量压力持续上升,已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64万人,而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二是结构性矛盾仍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基层缺乏人才的矛盾没有得到缓解。三是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部分高校不能根据市场调整专业建设。四是部分家长及社会上的落后就业观念影响大批毕业生及时做出就业选择。


周济说,2008年力争在网上就业服务这块实现大的突破,将建成遍及全国的就业网络,从而逐步改变目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改变人才招聘大会的无序混乱状况,降低求职招聘成本。同时,各地特别是高校可以经常举办专场招聘会,但对各种社会招聘会要从严审批,不得举办大规模现场招聘活动,尤其要杜绝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各地也不得以招聘会为由收取毕业生费用。

稿源: 江西日报 编辑: 赵晶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4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