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1999年加入微软,并参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无线和卫星通讯、网络、数字影像以及多媒体领域有深刻造诣。2006年1月,张亚勤升任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领导着一个超过1200人的研发团队。如今,100多项出自中国的技术成果被转移到微软核心产品中。
张亚勤曾在美国总部负责移动及嵌入式系统设备产品部。Windows Mobile 现在已经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25%的分额。这段经历让他每次说到Windows Mobile时都备显兴奋。
当这位13岁考上大学、31岁成为IEEE 院士、拥有50多项美国专利的科学家面对媒体的“神童”比喻时,急忙解释说“首先我不是‘神’,其次也不是‘童’。”
2007年伊始,CNET科技资讯网在北京知春路上装修一新的微软办公室采访了张亚勤。他谈到了微软中国研发团队在新一代Windows 和Office中的贡献、Windows Mobile产业链及其与诺基亚的竞争、微软的搜索及网络广告研究,以及微软的硬件研发战略。在张亚勤的眼中,一个“中国的微软”轮廓日益清晰;一种从“自造”到“制造”再到“智造”的中国经济正在崛起。
记者: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一周年了,其战略的研发重点是什么?
张:我们的战略越来越清晰。首先,继续以微软亚洲研究院为依托,从事基础研究,做出学术贡献;第二,以微软亚洲工程院为依托,把技术孵化与创新作为我们的重点,开发更多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第三,开发更多面向中国用户和新兴市场的产品和技术;第四,成立战略合作部,通过外包、技术授权、人才培训和产品合作四种方式来深化战略产业、政府间的合作。我们已经确定把最重要的资源集中在五个方面:移动通讯,互联网技术与服务,数字娱乐,服务器和开发工具,以及面向新兴市场的产品技术。
战略合作是2006年的亮点,我们外包了超过3500万美元的项目,并通过技术授权方式将三项技术成功转让给国内的两家企业:湖南拓维和深圳科通,其中一家的产品将于1月份推向市场。
记者:微软最新发布的2007 Office、Vista、Exchange Server 2007 三项重大产品,有多少技术和功能是出自中国的研发团队?
张亚勤:百分比很难讲,大部分功能还是美国团队开发的,但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来自于中国。比如Outlook移动服务,用户可以在Outlook中创建彩信或短信,或者将Outlook的内容转发到移动设备上。这个功能完全由中国开发,一开始是针对中国用户,现在推广到全球,因为微软总部看到不仅中国用户使用短信,欧洲、美国用户也开始用短信,尽管还很落后。
第二是语音合成系统,微软亚洲研究院很早就有一个团队在做语音合成和识别方面的研究,后来由工程院把它转换成产品;这是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孵化、到产品开发、再到推向用户,都在中国完成的一个功能。
此外,Vista支持7多万汉字的显示、输入、排序及分组,中国的书法,少数民族文字如藏文、彝文、蒙古语,还有卡拉OK这种特别中国式的东西,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做了很多创新。此外,Exchange 2007 增加的移动功能、跨平台功能是工程院完成的。等等。在这三大产品里面,大致有将近100个功能是来自中国自己的研发团队,这是很让人自豪的事情。
记者:您对于Windows Mobile有很特殊的感情。据说,Symbian 将于1月中旬到中国来设立总部,它是不是微软移动最大的竞争对手?
张亚勤:微软移动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Symbian而是诺基亚,尽管Windows Mobile是个操作系统,但微软并不仅仅做一个操作系统,而是端对端的整个产业链。Windows Mobile过去十年快速发展,首先在PDA,Pocket PC方面我们是第一,超过50%的市场份额,在Smart Phone智能手机方面的份额是25%左右。除了诺基亚之外,所有别的厂商都从不同程度上采用了Windows Mobile,包括西门子、索爱、三星、摩托罗拉,在国内厦新、联想、TCL等。另外,从平台来讲,Windows Mobile相对比较开放,有各种不同的应用和终端。这一点和Symbian是完全不一样的。
记者:但最大的竞争对手诺基亚持有Symbian最大的股份。三年前,微软移动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主流厂商的支持和缺少丰富应用,现在,这两点是否仍是主要障碍?
张亚勤:从发展的趋势看,目前Symbian的出货量主要是诺基亚,别的厂商都在不同程度上转向Windows Mobile,Linux 支持者只有摩托罗拉。每个厂商有不同的战略,但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主流厂商经过三年考察都开始支持Windows Mobile。
其实,微软智能手机的最大竞争对手并不是Symbian、Linux等操作系统,而是传统手机(Feature 手机),用户为什么要用智能手机?相比传统手机为什么更好?但如果看到目前3G的发展,看到手机和互联网、PC、服务器的融合,智能手机总体来讲有很好的前景,而且发展速度也很快,Windows Mobile过去是每年400%的速度发展,这比任何一个现在的平台都高。再看应用,用户在Windows Mobile上可以做出选择,可以用微软的,也可以用Java,J2EE,因为它的平台是开放的。
记者:您认为未来手机有没有可能取代PC成为人们上网的首选终端设备?
张亚勤:我认为将来三到五年中人们最生动、最丰富的体验还是通过PC,它有很大的屏幕,有大量的故事,有丰富的内容。但从发展潜力来讲,手机上网从人数、频率来说,可能会超过PC,比如说现在我自己通过手机上网的时间已经超过PC,但这并不是说PC不存在了。其实PC的定义、范围、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PC本身不仅仅是现在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桌上电脑,它已经变成了个人的计算终端,包括各种移动终端,手机、PDA,Xbox,音乐播放器,甚至小到手表。
记者:电脑越来越小,手机越来越大。
张亚勤:过去30年在IT界最大的两个创新,一个是数字化,有了统一的描述格,一个是IP化,有了统一的联通格式。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后端越来越集成化,产品越来越多样化,服务可能越来越本地化、个性化。
记者: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深圳还有一个“亚洲硬件技术中心”,它具体做什么事情?
张亚勤:微软整体来讲是一个软件公司,但有一个部门是专门做硬件的,包括鼠标键盘、Xbox、Zune,做硬件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体验以及服务。在中国,硬件变得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制造中心,Xbox百分之百中国制造,每年给广东创汇超过10亿美金。同时,深圳的亚洲硬件中心也从事许多像PC外设(键盘、鼠标)的一些设计,规模越来越大,今年人数会增加一倍。
记者:您最新写了一篇文章是《中国智造,慧及全球》,“智造”虽然“制造”不一样,但终归还是“造”。现在公司招进来很多大脑机器,如何让这些机器运作起来呢?
张亚勤: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找到这些最优秀的人才很不容易,进来之后怎么样把他们的潜质变成生产力,这相当的难。我们采取了几个方式,一是吸引了资深人士做新人的导师制,告诉他们怎样开发产品;第二是参加正式的培训;第三是轮岗制。每个新人都有自己的导师,可能导师和门徒岁数差不多,只不过来的稍早一些。我的导师是比尔?盖茨,在美国工作时每个月我们都会花一个小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找到人才,并让他们很快作出贡献非常重要,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年前我们基本上没有任何竞争,我们的工作邀请基本上百分之百被接受,但现在遇到一些良性的竞争。整体来讲,这对整个生态系统其实很有好处。
记者:下一个问题是关于创新。2006年,上到政府,下到一些小公司都在谈创新,您对创新的看法是什么?
张亚勤:创新是一个多维的、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也包括文化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中国要成功,一定要很好地把创新结合起来。其实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远远不够,必须要不断开发面对用户、文化、适合市场运作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去,特别是针对互联网。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有两个重点:第一是作为人才基地,开发的产品面向全球;第二是面向中国用户,有几个研究方向完全是在中国制定的战略,然后和中国的销售部门合作,端对端推向市场;另外,要和中国的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完全是美国文化的东西,在中国是没有生存能力的,完全是本土的文化,则可能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没办法发扬。所以,创新是多维的。
创新不仅是一种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承诺,创新必须是从上到下的,在任何公司里面一般工程师都喜欢创新,管理者都不愿意创新,大型企业中,管理者往往是创新的阻挡者,所以决策层一定要支持创新。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