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美公司文化对比与产品创新

2007-7-31 23:20 2492 8 16 分类: 消费电子

在美国,一个成立多年的公司都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有很浓的学术氛围,所谓的学术氛围就是同事之间的交流比较密切,公司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研讨会也多,在项目开始之前,学术领导小组会作对项目之前的论证,(我知道现在许多中国公司也有这样的学术领导小组)每个产品在对外之前都有学术方面的研讨,欢迎任何人参加并发表意见,别人在发表意见时,作为课题组或研究组,当事人只能听,你的设计在流片之前,最后的决定权在你,其实这也是最后一次的Review当事人的设计是否可行。

在中国很多公司,大部分的工程师不愿意把他所做的东西公开出来,这里有基于就业的问题,有公司间竞争的问题,有保密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造成了学术交流方面的保守,也没有提问的习惯,不懂 是我自己的问题,与别人无关,呵呵,当然我不说,别人也不知道我懂不懂。 其实不懂是正常的,不懂就直接问。中国的教育体制缺少学术交流的气氛,一开始就是填鸭式灌输,教你这些东西,你就应该会这些东西,没有一个学术交流的氛围。 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创新的东西自然就少。作为公司的领导就很难下决心,这个项目究竟要不要做,如果做了,是不是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呢?

与此同时这也造成创新能力与盈利对立起来,认为抄袭是一个捷径。在市场开拓方面出现了大量人才,但是在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这样就造成市场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任何一个产品只要到中国来,就会打得头破血流,因为有太多的市场精英,有太多的销售方面的花招。而在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这些领域,创新又太少。

我们公司也碰到同样问题,我的一个工程师在公司演讲他所做的课题,2次都没有一人提问,工程师讲完了,下面一片寂静,我以为每个人都听明白了,结束后一问,其实许多人都没明白sad.gif

一家之言,欢迎交流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8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406868 2011-6-2 22:49

国产工程师更愿意从经理人角度考虑,主观以为这个技术没有经济效益; 而国产经理人(在偏向于高新技术领域)更愿意从技术角度考虑,觉得这个技术没有专业创新。 最大的问题是在于不专业的人考虑专业的问题得出了不专业的结论,总之是不纯粹吧。

用户1200022 2010-12-23 15:41

高见,为了取得客户的认可,有的企业标准比国标定的要严格。

用户1585040 2010-12-19 16:56

“标准是随时代和需求及时更新的技术资料,其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工程意义,掌握标准,其实就是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掌握了一个无尽的技术宝库的钥匙,他将带给你个人的进步,带来产品的高质量高可靠性,带来企业发展的未来。” 是的,我也在引用标准中看到于您所说的,标准是个不错的成事的钥匙。

用户1581346 2010-11-30 12:00

说的对,谢谢!

用户1428735 2010-11-25 07:55

标准时很实用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要有一个标准去评价它,去测试它。

keendawn_745908826 2010-11-24 23:42

这说的太对了, 很多人忽视了标准的实用性,大多数标准真正是本行业内技术专家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我们以往对于标准的态度很有问题,当然不排除国内有一些很撇的标准。

tamkay_819533976 2010-11-24 08:40

真的是很有启发性的好文章,很实用。

用户1017912 2008-6-25 15:33

我们公司倒是每次REVIEW都讨论的昏天黑地的,口干舌燥的。

只要觉得有问题都可以详细的讨论。

似乎没有那么多顾忌。

用户1029102 2007-12-30 23:34

如说文化原因,不如说长期的体制弊端。

技术是没有止境的,什么都懂是不可能的。我很喜欢提问题,从不怕让人小看,而且不管是谁都敢问,得罪了多数人,也有幸得到了赏识,不断升职。

为了让别人敢于提问题,我经常声明自己在某些领域不懂,对自己方案中没有把握的首先声明,这样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都比较愿意发言。

不过也有许多人真的以为我的水平很差,说自己不懂,是要顶着压力、冒风险的。

国内有一批技术出身的领导或干部,或靠工龄熬出来的总工、高工、教授、专家,长期不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可由于自己曾经非常优秀过,便自以为很懂。在这种人面前提问题,很危险,基本会被认为水平很低,如希望和他深入讨论以澄清问题,那是无法进行的,因为他们只了解皮毛无法深入细节,经常会你说东、他说西,讨论没有重点。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最好都深藏不露,好像水平高深莫测的样子。

用户1272051 2007-9-10 14:03

其实如果都是年轻人会好点吧,当然还要适当引导,如果关系比较融洽,那么在研讨会上也不会太拘束,另外你与会与否也可能有关系
相关推荐阅读
用户1316073 2008-12-13 01:53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设计师产品所应有的思维转变
       作者:天津英诺华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褚以人        产品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到航天飞机,小到一盏灯,都牵扯到多个专业,不同的生产过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过程中...
用户1316073 2008-01-09 01:15
说一点我的一家之言
目前手机太阳能电池板大概是0.5-0.7w, 如果每天充电一个小时的话,足够一天的待机时间,如果要使用手机的话,大概可以保持十几分钟的通话时间。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的技术还不能满足真正意义上的使用而不去研...
用户1316073 2007-10-12 08:21
英诺华微电子将随美国硅谷科技协会参加2007年苏州电博会
英诺华微电子将在10月18日到10月21日随团硅谷科技协会参加2007年中国苏州电博会,硅谷科技协会的展位在3Q05,同时我在10月18日的下午将在南部区VIP3-1,硅谷专区研讨会有个演讲,欢迎大家...
用户1316073 2007-09-21 22:18
浅析太阳能电池在手持设备中的应用 (1 )
手持设备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源问题,很多人自然想到使用太阳能 循环能源,随时随地可以充电。第一代太阳能充电,直接对电池充电,即利用太阳能电池高内阻特性,做成恒流充电,这种方式应该说是不错的,它的充电效率最...
用户1316073 2007-08-25 01:13
一个IC设计师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我的一些工作经历)
电子工程杂志网路版这个月刊登了老编对我的一篇采访《一位用激情经营人生的本土IC创业者   》,将我在创立英诺华微电子以前几乎所有的经历与读者分享,我的经历在有些读者眼里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我的真实...
用户1316073 2007-08-24 23:18
谈谈电源中过热保护的问题
现在很多电源芯片里都集成了过热保护电路,这过热保护电路是对电源芯片本身的保护还是对主控芯片的保??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电源芯片应该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这里面应包括散热问题的解决,所以它应该比主控芯...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8
8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