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用电脑复制的CD效果要差

2010-6-18 15:49 3373 21 37 分类: 消费电子

一张数码照片,如果冲印出来,经过几年颜色就会变得暗淡,但放在电脑中的照片文件即便是过去一百年,也不会出现和冲印照片一样的褪色问题。这就是将声像信息保存为数字记录的优点,记录的信息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这一优点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不然声像产品数码机不会如此快将磁带机的市场主导地位替代掉,人们都相信,只要存放数码文件的存储介质没有损坏,文件内容就会永远保持不变。

可生活中有一种情况会让人们犯晕,去音像店买CD时,正版的价格会相当贵,如果你对售货员抱怨太贵,他们会告诉你这价格贵有所值,盗版CD效果要差一些。许多人可能都不会相信这个说法,会认为是售货员为了推销才有这么一说,CD和其它电脑软件光盘都是同样的东西,软件光盘用电脑复制刻录的同样能用,如果复制刻录的光盘不能完全一样,肯定不能使用,可复制出来的软件光盘从来没听人说过会有问题。CD同样是用光盘记录的歌曲数码信息,我自己复制怎么可能效果要差呢?道理上解释不通。

可实际情况是售货员真没说谎,不管是谁,自己用电脑将原版CD复制另外刻录一张,播放出来的效果就是比不上原版CD,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现象。要是问售货员这是为什么,售货员只能是含糊回答盗版的碟质量要差,做得没有原版的好,别的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电脑知识不多的人会认可这个解释,但有一定电脑知识的人,就会是坚决不信这个解释,他知道现在做盗版的材质和设备甚至比正版的都要好,绝对不是盗版碟本身质量有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是越想越糊涂。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对光盘的数据存储方式做一个初步了解,你可以这样理解,从光盘的内圈开始有一条线,线绕成蚊香状的螺旋型,当然这条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为了便于理解才这样假设。光盘的数据信息就记录在这条“线”上,我们可以在这条“线”上制定一个规则来记录0和1状态,比如每毫米为一个数据位,黑色为0,白色为1,我们只要有一把刻度尺就能将上面记录的数据位信息读出来。

光盘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只是每个位占用的长度要小许多,0.163毫米的长度能记录288个数据位,数据位的0和1状态也不是黑和白,而是平面凹下去为 0,否则为1。光驱是用激光头去读取数据位,对于数据位0和1,是高低两个平面,反射效果几乎相同,但两者交界处反射会有明显差异,光头利用这一特性辅以其它技术判断当前数据位是0还是1。刻度是通过光头的旋转来进行计算,光盘的旋转和常见的电机不同,是恒线速度,这样就可以在“线”上标定出正确的位置,你可以观察一下影碟机,光头位置越靠外,转得越慢。可不要小看这个恒线速度的技术,这可是全世界花了二十余年才得到的成果。

因为误差的存在,是不可能将线速度完全控制在绝对值上,一定存在一个误差,如果不做其它处理,是以“线”的起点为参照点,越往后偏差就会越大,一张光盘就算是600M字节的容量,到最后也会把小小误差累计成一个天文数字,接下来看看到底是用什么技术来实现0和1的识别的。

1.jpg

 

 图一 光盘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一中凹坑和突起分别叫“坑”和“岸”,这些"坑"和"岸"是原始数据信号先经过EFM(8位到14位编码调制)调制,再加上3位间隔代码,最后形成通道代码就是光盘里的实际数据序列,这样处理就能保证正确读出0和1。

光驱的激光头读取光盘数据时,“坑”和“岸”对激光的反射效果几乎相同,规定此时读到的状态位为0,这个0的个数由“坑”和“岸”的连续个数决定。在 “坑”和“岸”的交界边沿处,光头会读到另外一个状态1。这样对于8位原始数据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续的1,此方法无法进行表示,两个边沿之间一定会读到至少一个0。为此需要将两个连续的1,要中间插入0的方法分隔开。

如果我们直接规定连续两个1中间就插入一个0,这样原来为11的数据就变成了101,可8位的原始数据中也有这样的可能,两者会混淆在一起,显然不能这么简单处理。EFM就是用一个14位数据来表示一个8位数据,从 16384中组合总提取256种不出现连续两个1的数据组合(通道码)与8位数据对应。为避免调制所得相邻两个14位数据(通道码)出现两个1连续,在 14位数据(通道码)之间再加上3位合并码(DVD中用2位合并码),形成17位的最终数据码。光盘中的数据就是这种17位的数据,读取光盘时,将读到的 17位数据码经过解码系统反向转换为8位二进制数。

对于EFM编解码我们不用过多了解,可以看成一个简单的查表转换操作,具体转转也是由激光头硬件自己完成,对于用户来说并不公开,只需要知道存在这一步处理就可以。

虽然光盘上记录的是数字信号的位状态0和1,理论上两者是不会弄混,实际情况并不如此。比如写在纸上的0和1的字样,通常我们是可以准确认出,但如果纸被水打湿,字迹模糊后就难以分辨,同样道理,激光头读光盘数据时,也会有一定几率出错,而且这个几率还比较大,全新的光盘也高达10-4,对于旧盘尤其是刮花的盘,误码率更是会大幅度上升,如此高的误码率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不然播放的音乐随时都是杂音。设计者在制定CD数据格式标准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不是将所有的数据都用来记录声音数据,而是以扇区为单位,每个扇区实际有3528字节数据,但用来记录声音数据的只有2352字节,另外的 1176字节数据用作同步、控制和纠错,经过这个纠错处理新的光盘误码率可以降低到10-9。

这里的纠错简称为 EDC/ECC,这个误码率对于音乐播放来说可以接受,但不能用于计算机数据存储。简化计算可知道这个误码率读新盘平均1G位就会出现错误,也就是说读 100M字节理论上就会有一个字节出错,象WINDOWS之类的安装碟很大机会读回来包含好几处错误,所以误码率要求降低到10-12才能用做计算机数据存储。

说这些目的只有一个,虽然光盘里面记录的是0和1这样的数字信息,但在光驱读盘的过程中会出错,这样对于CD碟电脑抓到的数据相较原始数据就已经包含了一些错误,再将抓到的数据刻录到CD碟中又会产生另外一些错误,这样就使得自己复制的翻版CD效果要差过正版CD。

正版CD ---(电脑复制正版CD)---> 电脑中CD数据文件 ---(电脑刻录CD)---> 翻版CD

和压缩算法一样,纠错算法也有许多种,而且更为复杂,我们常说的CHECK_SUM和CRC不属于纠错算法,它们只是有简单的错误判断功能,并不能纠正中间的错误。比如有0x12 0x34 0x56 0x78这样一组数据,传输过程中错为0x02 0x34 0x56 0x78,CHECK_SUM和CRC只能发现出了错,并不能改正,而纠错算法不但可以知道是什么地方出错,并能将错误的0x02改回正确的0x12。好的纠错算法功能会非常强,有的理论上可以在误码率50%的情况下依然能将原始信息恢复。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6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pwm55_704153681 2015-5-15 12:02

好文章,没看此文之前我根本没有这样的认识,现在才知道数码转录也不一定能完全复制原声音。以前我以为数码声音转录无论多少次,其音质总是不变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谢谢作者。

pwm55_704153681 2015-5-15 12:02

好文章,没看此文之前我根本没有这样的认识,现在才知道数码转录也不一定能完全复制原声音。以前我以为数码声音转录无论多少次,其音质总是不变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谢谢作者。

pwm55_704153681 2015-5-15 12:01

好文章,没看此文之前我根本没有这样的认识,现在才知道数码转录也不一定能完全复制原声音。以前我以为数码声音转录无论多少次,其音质总是不变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谢谢作者。

用户1454308 2015-5-14 09:09

Good

用户1154735 2010-6-28 09:12

学习了

用户1154735 2010-6-28 09:10

学习了

用户1525219 2010-6-28 08:58

了解了,谢谢!!!

daishangju_162733976 2010-6-27 16:16

感谢质疑,注意文中所说的误码率是最理想的状况才能达到如此低的值,也就是说盘面不存在任何污损、光头工作性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实际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理想状况,比如光盘盘面存在细微不平、马达的轴心存在偏差、伺服系统装配公差的存在等都是不良因素,所以实际中的误码率会远高于理论误码率。 至于你说的MP3为有损压缩,和CD的复制完全没有关系,许多CD复制工具都是直接抓音轨,抓回来的数据是没有任何压缩的PCM音频数据,一首歌曲大约会占40~50M字节的空间,就是这样抓得的歌曲复制出来效果同样会变差。如果是你所说的成本问题,一张普通的CD-R碟,现在才几毛钱,就算是10年前,也不过就十几块钱,换成是你觉得有必要省这点钱吗?换过头来说MP3出现的才多久?真正流行开不到十年,九十年代中期PC的兴起CD就已经是PC的标配。 如果有兴趣,你自己可以找一张CD碟,然后用抓音轨的工具重复抓同一首歌曲,比较抓回来的数据看是不是能始终保持一致。

用户1053229 2010-6-27 15:33

似是而非,偷换概念。就算按文中说的10^(-9),十亿分之一的错误率。CD上存的是声音的波形,按16bit,双声道,44.1ksample/sec计算,每秒14Mbit,共需71秒,才能达到10亿bit。也就是说,平均约1分11秒你能遇到一个错误。如果这个错误发生在数据低位上,你什么都听不到(最低位发生错误的话,对音波的影响约是最大波峰输出时的3万分之一);如果发生在最高位上,你听到有一个声道发出一个22us长的爆破音——而这么短的脉冲在绝大部分音响上是几乎发不出声音的——最好的人耳才能听到20kHz,谁会犯傻去做频响达到44kHz的音响呢。

有些翻录CD音质变差的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有些盗版者为降低成本,走的是CD->MP3->新CD的方式,而MP3是有损压缩,音质当然会变差。或者根本就是用其他途径获得的MP3转成CD,没有原版CD。MP3的文件可以比无损翻录的小10倍,拷贝、翻录、运输成本都会低很多、速度也快得多,盗版者当然喜欢。如果是无损翻录CD,十亿分之一的错误率,在的大部分情况下,正常人类的耳朵是很难听出区别的。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我猜的,对这方面技术不熟),估计并不是走电脑转录的路线,而是用原版CD翻模板,再用模板大规模生产CD。但原版生产用的模板毕竟是失真度最低的盘,是从录音室做出来的。D版用的则是拿人家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低成本、材质相对较差的成品CD上倒翻回去的模板。这个倒翻的误码率,恐怕要比电脑带纠错算法读出来的误码率要高得多。

用户1543272 2010-6-27 11:59

以前一直听人说没听人解释,现在长知识了
相关推荐阅读
daishangju_162733976 2015-12-19 20:46
个人所见植保无人机
      实在是太久太久没有了上来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一些不方便说的原因,还一些方便说的原因,缠绕在一起,让自己封闭(不好意思用蛰伏这个词)一年多,不单是博客没有来,就是邮箱都很少打开。...
daishangju_162733976 2014-10-23 19:48
微观经济1409
位于东莞市凤岗镇的一家小吃店,旁边是一家酒店,老板去年请了7个工人,每天销售5000~7000,今年9月只有1个工人,销售肯定1000以内。   ...
daishangju_162733976 2014-10-23 17:27
市场去哪儿了
好像是从2008年开始,但凡是市场情况不好,总是能见到是经济危机导致欧美市场疲软的解释,看到电视里面安然轰然倒下、华尔街员工茫然抱着纸箱的画面,我对这个解释也是深信不疑。转眼五、六年过去,可是市场...
daishangju_162733976 2014-09-10 14:29
一名电子工程师在深圳的迁移路线图
1999年中,来到宝安区翻身村,在某电子厂工程部当小弟混饭吃,当时小霸王系诸多好汉豪杰正在那边分猪肉。(今天是WWW要搞的前海CBD)   1999年末,转往福田区华强北,在某电子公司开发...
daishangju_162733976 2014-09-05 16:37
另眼看客户“你自己去做,我一定支持你”这句话
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小X在某行业中打工,经过一番努力,做得还不错,这时候就有客户说:“小X啊,你自己去做吧,我一定支持你”,这个时候小X往往都是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要自己出去单干,听到这样的话...
daishangju_162733976 2014-07-03 16:47
谁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LEE是公司元老,在公司上下眼里,他能力超凡,数次于水火中力挽狂澜,没有人不承认他是一名福将。LEE有多厉害呢?他主导的产品成功率大约为三分之一,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他是如何选定产品的,甚至他自己...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16
21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