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何快速学会不懂的技术问题

2007-11-6 10:56 3330 10 3 分类: EDA/ IP/ 设计与制造

昨天读了原中国惠普高<?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管高建华先生的《Leave HP with Smile》,其中的一小节上提到了管理者的杰出素质之一是发问,能问到点子上,能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问出细节的问题,并能从问题的答案中发现本质的原因。问问题的人也是能发现问题的人,这个能力不仅仅在管理者身上有用,在技术上、在沟通上,在多方面都很有用。一流的人才发现问题,二流的人才解决问题,三流的人才制造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和美国的教育体制的最大差别就是美国从头至尾都是培养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方法,然后是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教育基本上是教师把自己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所以创新能力、科研独立能力稍差也就情有可原了。


问问题既是一种天赋,又有一些方法,对问题的最高境界是问到点子上,答出圈子;


问到点子上指问的问题针对性很强,有个技巧,就是关注细节,“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二字”,毛主席都这样说了,我实践来也觉得确实没错,问问题的时候只要认真追究细节,就绝对能保证发现问题的本质。测谎仪配套的有一套测试题目,全都是细节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不是机器,设计再周密也是百密一疏的。一个古代的断案故事,证人证实凶手在夜晚作案,包括作案工具、作案过程都描述得一清二楚,他躲在柴禾垛后面能清清楚楚看出凶手的脸等等,清官断案的依据是那晚的弦月在后半夜,按照证人的描述,凶手的脸应该是逆光的,不可能看清楚他的脸,由此推断证人撒谎,然后继续追查细节,连诈带唬,把证人和真正的凶手及栽赃陷害的事情全部招出;


《福尔摩斯探案集》建议大家最好认真看看,绝对是培养观察能力的一本极好的教科书,福尔摩斯从现场的各种蛛丝马迹,盘查证人,总能推理出很多让人信服的结论并被实践验证。


在生活中也可以用到,比如面试,我常用的一个办法是请候选人自己提供一个其最擅长最经典的代表作项目,然后针对其中的某一个环节环环紧逼,追问到底,就能考查出该人的基本功和技术思维来,我用这个方法pass过一个机械专业的候选人,虽然我不是本专业的技术背景。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候选人带来了自己的代表作品,做车体改装的,好大的图纸,看起来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事实上也确实是他本人画的,面试过程中得到了验证,我针对其中的几部分反复追问,“这部分是您亲自设计的吗?”“这部分是您独立设计的吗?”“这部分参考了过去产品的成熟设计或直接拿来用的吗?”最后追问到了一个风扇,


“这个风扇是您选的型吗?”“是”;


“这个风扇的驱动电压是多少?”“12V”;


“这个风扇在12V时的转速是多少?”“...


“电压跌落情况下,风扇转速有什么变化?其转速和电压的特性曲线什么样?”“...


“电压跌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其扇风的通风量不能满足散热要求?”“...


“电扇的应用环境温度要求是多少?”“...


后面几个问题基本上是没能给出答案,最后坦白了,公司里库房有现成的风扇,有现成的电路,拿来用了,是否适合自己所设计系统的散热通风要求也不清楚了。又追查了两个类似的细节,基本类似的结局,候选人自己说都是在前人的设计基础上作些布局性的修改,面试结论是该人只是一个绘图员和装配工的工作经验,没有独立设计经历,也没有设计思维。


检查下属的工作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具体事例就不举了,也省得本文被上司看到,使更多的青年朋友挨他上司的责骂。至于人家上司自己悟出来了,那就怪不得我了。


问问题也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方式。是带着问题学的,提出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到答案。其实一门课,最后总结下来也就几十个知识点,这几十个知识点能提炼出来,一个个搞懂,基本也就把这本书学透了。但如何问我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全凭个人总结和悟了。下面是我刚开始学EMC时的几个问题,有针对性的查资料或请教人后,用了大概2周的时间基本掌握关键知识点,尤其是一些专业的被问的人表示,不能再问了,再问上几天,他看家的东西也就差不多了。但我也发现,不是每个人都能问出这么多问题来,不知道这是否和这方面的悟性有关,我周围工作学习好的人好像这方面都还可以,不知道是否这就是聪明的体现?


能问出问题来的人是能做领导的人,能解决问题的人是能做经理和技术专家的人,既能问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人是适合创业的人,既不能问出问题又不能解决问题的人是无用的人。如果发现我们自己这方面欠缺,已经无望成才,就把精力转向,从孩子抓起,发现他的特质,从小培养,扬长避短,让孩子合理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家长。你的人生仍然算是成功。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附文(本人刚开始学电磁兼容时问的问题,后来还有很多深入一些的未列出,毕竟本文的主题不是讲电磁兼容的):


1磁环、导电胶条、金属丝网、屏蔽网罩、滤波器、测试设备哪些厂家卖的质量比较好?


2天线的方向如何发射功率最大,如何接收最强?


3常规干扰都是那些频率?


4近远场的差别


5频谱仪的常规设备选什么规格的?


6高频电场、高频磁场、低频电场、低频磁场各自的经典屏蔽措施?


7电感的选择考虑要素?


8穿心电容能否解决一些问题?


9电路板如果加屏蔽罩,如何解决?


10系统设计时,外壳板材料的选择策略?


11显示屏的选择策略?


12接地的实现方法?


13快速脉冲群的频率范围?


14传导干扰的测量方法?阻抗匹配网络的原理


15有没有做个简易屏蔽罩的方法在模拟测试时使用?


16如何识别电路板上的敏感天线?


17如何避免形成天线效应?


18频谱仪的输入?能否从电路的端子处信号直接作为频谱仪的输入?频谱仪输入端的30dBm如何判定?我们怎么知道它从电路取了多少电流?


19电流卡钳的介绍:


20电感、磁珠、电容如何选型?


21如何抓住各种干扰信号?如何判断干扰信号的源头?如何判断对外干扰或引入干扰的薄弱点?


22傅立叶变换的数学原理


23医疗器械对应的EMC标准是哪些?


24机器打静电经常出问题的地方?打静电依据的标准是什么?静电的指标?打静电有极性之分什么含义?静电的测试环境?我们的产品执行的静电标准?


25电磁兼容难以通过的几个指标?电磁兼容的主要测试指标。


26浪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环境


27对应测试项目的简易设备


28接地


29功率密度


30如何区分电场和磁场?


31滤波的几个基本概念:EMI电源滤波器、插入损耗、额定电流、泄漏电流;


32频率波段的划分


33静电的测试方法


34静电的防护设计


35电源输入线上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1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