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07年9月18日,阴雨,星期二。76年前的今天晚上,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指令守军“只准挺死,不许还击”。东北沦陷的几年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华北陷入战火,此后便是长达八年的抗战。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曾经讲起那时的事情,姑娘的美丽不再是一种幸福和荣耀,小伙子的健壮带来的可能是死亡,孩子的哭闹带来的是残杀,积攒省吃俭用带来的被掠夺,那个时候,我很天真地问:“国家不管吗?”好像没有老人在回答我这个问题,千篇一律的重复也都是邻居、朋友们团结自救的故事。在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有一个感觉,孩子受欺负了,家长咋地也得出面调停的。那时在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对那时代颠沛流离屈辱艰难度日的百姓的同情,感受到了无助,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多愁善感,开始发自内心的理解国和家的概念。
我是一个理性远重于感性的人,但就在党代会、人代会、体育盛会、纪念仪式升旗的场合,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眼泪都是在眼中打转。70年代的人,没有经历过亡国奴的实际,但有的是记忆,有的是对毛主席的怀念,一个伟大的人,一个伟大的党,逆势而上,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开创的局面值得尊敬。我的姑太老爷,在我读中学的时候,他有80多岁,曾经是王震将军359旅的营长,当年打散了,找不到队伍,乞讨做短工一路从南方回到了河北老家,80多岁的老人从那时起身份一直是农民,生活拮据,我在读高中三年级的时候,颇为惊讶于老人对毛主席诗词和毛主席哲学军事著作的造诣和信仰。“钟山风雨起仓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都是那时才真正理解那种豪情并铭记于心的。
曾经看过一个广告,一个花架,一棵植物在上面盘绕横长,画外音“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就没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自豪”,这个广告记了近20年,每每忆及,颇多感慨。我没在国外长期生活中,没有做过亡国奴,但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民族沉重感,叶利钦离开克里姆林宫的时候,和普京拥抱,留下了一句话“珍重俄罗斯”,转身离去,那一刻我的心似乎和老叶是相通的,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没有了自己的民族,你还算什么,也许这里曾经有我们的同胞伤害过某个人,但那不是我们的民族的过错,何智丽远嫁扶桑,为日本队从中国人手里赢得金牌的时候,中国人暴怒了,我想她的心情也是无奈的一种沧桑和悲凉,离婚后回上海,我们的同胞没有什么过激的报道,这是家,孩子对母亲可以错,母亲不会记仇的,虽然气愤过,但是自己的孩子,气愤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形式而已。
在9.18之后,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东北撤出了,四平、哈尔滨等地相继出现投降现象,日本鬼子在东北养精蓄锐6年,终于在1937年开始了进犯华北。想起在一句话“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没有一个团结的中央,没有一个团结的民族,繁荣是无望的。我细细研究过一些中小企业,其中有很多企业的领导人也未见得水平多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有一个团结一致的领导班子,一个班子的团结必然围绕着一个管理核心。回到历史,蒋介石怕工农大众的崛起和一个对手的出现,从政党之争来看,不好评价他的对错,但在战略方面,他绝对是布了一招臭棋,民族的矛盾必然大于内部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结局是家人和外人的矛盾,阶级矛盾是自家弟兄的事情。自古以来,未见有靠镇压内部而成功扬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权力迷必定会落个悲哀的下场。但似乎国人大部分未能深切理解这一点。于是“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条虫”大行其道。
我深深地感谢邓小平,是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稳定了局势,并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是他用自己的影响力建设了特区,是他逐步的开始了党内民主,是他逐步实现了权力平稳过渡并形成了惯例,是他巧妙人事布局,为第三代第四代领导核心的过渡布好了局,那就是大力营造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胡锦涛同志39岁晋身常委领导层,他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朴实之语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声音是两代元勋民族豪情的最好诠释。
76年,历史转了几个弯,到了这个时代,在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社会将更趋于和谐,国家将更趋于昌盛,生活将更趋于提高,国力趋于增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历史责任,为后人打造一个发展的快速发展的基石,这是我们的使命,华盛顿身后为美国人留下了民主和自由的精神,我们的前两代领导人留下了豪迈和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我们将为历史留下什么,我不知道别的同胞是如何理解,我的答案是:爱国、团结。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