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思想实现技术管理
一个组织开明的标志是“分散、自治、多元化”,由组织相对自由的制约,而不是领导者人为的捏制一个组织,其组织的爆发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这样的组织也需 要领头人,但领导者的主要责任是维持组织的分散、自治、多元化规则的实施,就像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是维持规则的,但不干预具体过程。象两个小孩子打 架,一个大人只能保证他们不动凶器,旁人不得干预,至于他俩打得谁输谁赢那时他俩自己的事情,大人别去人为干预拉偏架。做经理做老板的最容易干的就是上场 参与进去,那会体现权力的感觉,但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来说,尤其是对技术人员,潜移默化的坏影响颇深。
我做过两个类似的实践,一个是在技术部有5个项目,5个经理分别领衔,曾经有段时间,项目经理辞退员工比较随意,反正上面你让我负责,我这么做也无可厚 非,有几个上级觉得很可惜的基层骨干离职了,这是一场相对不公平的打架,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毕竟经理有辞退权,员工想在公司干也没办法,就是说经理有错 的话,付出代价的是员工。后来采取的办法是项目经理可以自由决定在项目中是否录用某员工,但不能直接将其辞退,退回到我手里成立一个人才交流中心,其它项 目如果缺人,对交流中心的人经考核觉得合适的话,可以到新项目重新上岗,如果发生两起辞退员工,但被辞退员工在别的项目中干得颇好的情况,对项目经理就要 考核扣分了,经理的压力也就来了。反之,如果一个员工被两个项目组都pass了,那他的压力自然也就大了,毕竟是物竞天择,后来经理辞退员工的现象越来越 少了。
另一个事情是研发项目竞争上岗,把项目拿出来,大家自由报名担当,领导没有内定的目标候选人,甚至是员工、其它部门的经理都参与进来评选,制约某些领导喜 欢把自己的意见参与进去的欲望。这样保证来的都是想干的人,是民选的,试验表明,他们对结果的追求,对心理满足感的追求非常强烈,关键是这是一个鼓励精英 脱颖而出的机制,上级所需要作的事做好第三方公正的技术评价就可以了。自由竞争出来的人是多方平衡之后的结果,是分散、自治思想的体现,它对人心理的影响 力相当大,它使有自我发展野心和能力的人有了追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承包政策使这种思想的政治性体现。
5. 中国管理重在攻心
我参加一次研发管理沙龙,一位生于台湾、长于美国,40几岁到大陆工作的华裔管理者发言总结,他打了一个比方,国内的管理者有自己的圈子,在一起讨论西方 管理如何应用好,纯粹的老外也有自己的圈子讨论国内企业应该如何做管理,他两边都参加之后发现,大家似乎在关公战秦琼,根本不是观点的冲突,两边都是自说 自话,双方都没有理解对方。国内的文化环境有自己的特点,美国的、澳洲、东欧的也一样有自己的特点,在国外读MBA的学生们,无意识的都以同类文化背景的 人组成了课业团队。那作为中国的职业人,职业态度还很不成熟,工作方法远未成型,这是国人的文化特点,基本属于游击队进城后学着搞城市建设的阶段,采取的 管理方法就要有针对性了,我的理解是攻心。
中国人重视心理感觉的,尤其是技术人员,特别明显的,我如果在某个活动中被冷落不被重视,下次肯定不愿意参加该活动,为什么中国大陆的职业经理阶层和老板 阶层难以心心相印,而在香港、台湾的华人就能做到,是大陆还未达到那样商业化的程度,读书人的心理犹存,老板在承受压力下的暴躁,职业经理感觉到不被尊重 就会跳槽,加上职业态度不很成熟,导致的管理问题就会比较多了。盗取公司的信息自己去开公司,发现隐患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事情屡见不鲜,这时的人肯定 是没有心灵的归属感。但如果他有归属感那又是士为知己者死了。
所以感情留人在中国大陆,对技术人员绝对是很好的管理手段之一了。有了心理的认同,我们的技术人员是会豁命去做的。
以上的这几点均为笔者在国企、民企的体会,有其适应症的范围,仅限于国企、民企,仅限于技术设计和制造类企业的工作流程,仅限于以国人为员工主体的工作文化氛围,对于其他与此不相关的组织,这些仅仅算是参考。
举个小例子说明这种差异,前些天去荷兰大使馆参加一个Cocktail Party,有个演讲主题是Earning in China,好多老外互相交流在工作中的感受,其中一个提到中国雇员似乎很盼着被裁掉[**],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拿到几万块钱补偿金走人挺好。而外国人很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如果自己是被裁掉的,他会很痛苦,几乎是带着怕被辞掉的惊恐来 对待自己的工作。所以国外挺好的资遣管理到了国内却没有威慑力了,这就是地域文化导致的差异。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说这些总结不要拿去直接套用了,或 者说套用后执行得不好的时候别埋怨我的观点方法不对,鞋是双好鞋,只是不合脚。(全文完)
用户800019 2010-6-18 17:30
用户800019 2010-6-18 16:36
用户800019 2010-6-18 13:27
用户701891 2010-6-17 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