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评审会,
大致是这样一个产品:根据你的便便,检验你的疾病。
当我听到软件流程的时候,
有点哭笑不得。
软件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下载APP(第二次使用时可以省略),
然后,注册设备(第二次使用时可以省略),
然后,查找设备,
然后,填写个人信息(第二次使用时可以省略),
然后,选择是否检测,
然后,设备初始化,
然后,开始便便,
然后,检测,
最后,出结果。
软件人员非常认真地介绍完这个流程,
还进行了演示,
软件很流畅,注册过程很成功,模拟检验结果出来得也很快。
听完后,我说了一句,这个人得忍多久才能拉。
研发人员突然楞了几秒钟。
大致计算了一下,从准备便便到开始便便大约需要1-2分钟;
如果是第一次使用,还得增加2分钟下载注册时间,而卫生间网络信号往往是不怎么好的,可能等待还会加长吧。
如果马上要便便的人,要用这个马桶,真的要要度过几分钟难以忍受的时间吧。
于是,我提出另一个流程,
马桶上应该有个硬按键,按下是需要检验,马桶进行准备,
人开始拉便便,然后慢慢在手机上进行注册、绑定和操作。
先解决场景里最急的需求。健康指标,对于,忍不住的人来说完全不如把屎拉在裤子上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开发一个“自己觉得非常好”的产品,
扔到市场上去发现并不好卖。
原因就是,技术人员总把自己当成了“工匠”一门心思去思考最好的技术,最优的工艺,而忽略了这个产品是需要在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
场景,决定了产品的客户需求,没有场景就没有需求;也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暂而罕见场景就支撑不起产品的周期。
而场景,是技术专业类书本里不会存在的,它仅存在于社会里,存在于开发者的社会阅历里,只有你走到社会里,不断地与人、与物、与事进行碰撞和出发才会产生新的场景。
自做自受 2018-4-4 19:14
个人切身体会而感悟:生活阅历和开发产品是同步,不分先后!
2005jiangxu_694877046 2018-4-3 15:41
忆轻狂 2018-4-3 09:18
7sms 2018-4-2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