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IEC会议趣闻

2011-6-9 10:40 1700 15 19 分类: 消费电子

这几天参加IEC的会议,由于会场有免费的Wi-Fi,房间里头charge的费用为1元/分钟,包天90RMB,我就选在第二天开会发这篇文章了。

 

   IEC的标准的事情,本来是么有机会参加的,因为有重要的活动,美国的对口工程师把我involve进来,作为观察员。从进入开始,就开始收到不同的文件,不同国家的评论,然后就开始将各种各样的评论分为ABC三类,进行逐项的Review。
 
IEC的标准制定过程,原始链接
 
20110608_zyl_f1.jpg
 
20110608100235321.jpg
ISO与之较为类似
 
20110608_zyl_f2.jpg
 
20110608100516524.jpg
两家就某些问题还会fight,呵呵,其实挺有意思的。
 
20110608_zyl_f3.jpg
 
20110608100717895.jpg
有趣的事情:
 
1.会场最为活跃的是美国工程师,因为是英语交流。其次是德国工程师,谁叫德国汽车OEM多,实力强悍呢。日本的工程师,很喜欢发言,虽然我不太听得明白。国内的xdjm去了一大批,可能与我一样,过去打酱油的,主要是实在文件太多,comment太多,前因后果又不太清楚。给一些时间,持续跟进,相信可能会改变一篇沉默的情况。
 
2.从刚开始的Technical Specification (TS) ,Publical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 (PAS).,还是IS。规范还是指南,这个事情就争论了很久。然后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讨论了这个规范该定义哪些,是否需要协调,相关的内容是informative还是强制性的。花了30分钟的讨论,最后改了Scope前面的一句话,与中国标准的制定10天~2个月,真的搞清楚了,标准不是喊出来的。
 
3.很明显,标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测试内容和相应的产品的实际验证情况。这部分内容,其实是需要花很多实际的钱,去做测试,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标准出来。某种意义而言,产品、验证结果和标准规定的参数和实验,里头有着一种直接的联系。因此就可以发现,这些标准的制定周期是如此之长,出来以后又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管用,直至技术的发展需要进行修订,而且里头又能保持相当程度的连贯性。
 
4.收集和探讨意见,这个环节,永远是需要耐心的。其实在我们常见的所有环节,基本都卡在这里,才使得某项事情得不到充分的改进,对每个人而言可能都是一个大问题。
 
  这次过来打酱油,回去有时间得把技术内容好好思索整理一下,标准的事情需要太多的技术知识了,真不是我这种初出茅庐的工程师能handle的,希望跟进几年能有所改善。
 
插曲
 

开会一直没完,有空就写几句。

 

   由于有美国的同事,又有些专业的翻译工作需要进行,我便兼任了这个神圣而重要的任务了。英语的事情,我看文档是没问题的,讲一些专业问题,由于看得熟了,其实也没问题。不过昨天晚上办招待,被抓去给翻译致辞,我承认有些顶不住,看了龙飞凤舞的致辞稿,我选择了一定的扩展和调整。
 
   人都是给逼出来的,我看来需要给自己增加一些专业上的Load,是否可以进步更快一些,呵呵。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4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663103 2014-9-15 17:22

产品的可靠性,主要是靠验证和实验得出来 汽车业大批量制造可真是与其他行业不同。

用户1641515 2014-8-24 20:20

好久没有学习了,上来就看到这么好的文章,感谢楼主!

用户1678053 2014-8-22 09:56

看看

用户1602177 2014-8-21 15:26

看博文,看评论,都是一次学习~~谢谢!

朱玉龙 2014-8-20 15:59

恩,一点点学习吧,工程师不是一天就能当好的,资历上去了,素质和修养也得跟上,否则就满了。

自做自受 2014-8-20 11:51

不客气!佩服二字,不敢当!实在不敢当!仅仅是经历了,知道了,没有了,就评论评论而已。这要感谢多亏有了互联网,过去街头巷尾的茶馆、棋牌、评书等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理论上),如论坛、博客等。不就是如今人们时髦的话云技术、物联网的实现嘛! 如你所提到的,话题展开要说得太多,长话短说。是的,满足客户。因为需求,所以制造。自律节制很难!生存理想,需要保护环境;生存现实,需要破坏环境。变化面前,人人使然......个人理解可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朱玉龙 2014-8-19 14:52

大哥,我很佩服你。但是做技术以满足客户为己任的,有时候不是我们定义合适不合适,是客户的真实需求确定的。所以有时候,需要有几套和几种思维思考问题,某方面做到极致是可以的,但是更需要理解团队成员的诉求。我很喜欢Larry Edson老爷子的一句话“Like good students, we listen and learn and adopt the methods that work the best. Don’t feel guilty, as others will be doing the same from us.”变化面前,人人使然,坚持固有的思维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考虑不同的角度了。

自做自受 2014-8-19 11:45

不用老的躯体,因为已经腐烂。传承老的灵魂,因为灵魂永存。

试问,一开始智能手机研发者不会做跌落试验吗?

呵呵,承认电子功能问题多,是技术人,而且会清清楚楚记录在案,问题是成品出来了,不可能百分之百解决已知问题,这时是出厂上市?还是报废重新再来一次?两次?......最终还是会有已知的问题(缺陷)存在,这就要有了使用的附加条件,还是技术人能写得清清楚楚,告诉了企业出售到消费者手上该如何正确使用。 问题就出在商人环节,1)有问题,不合格,不会重来;2)使用和维护说明书尽可能隐瞒,不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更快速,是理想,只要是依照标准行事,图快,往往会出现欲速则不达。而要合格,需要时间,结果是等开发者(技术人)学好了,市场已经给人家抢先了,自己没有了。胜出乎?还是胜出! 可以把市场夺回来,只要产品质量令人信服,比如当众演示手机跌落实验。

看看我还在使用的Nokia手机,这可是在洗衣机里遨游了半个多小时啊!拿出来后,因为会使用维护,所以保住了它的生命。昨天凤凰卫视还说到如何对待处理进过水的手机,和我的行为一抹一样,无过之有不及,呵呵,人家毕竟是媒体。可手机制造者不能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如何做这类简单的维护?

img_497_480.jpg

朱玉龙 2014-8-18 17:05

总不能因为有问题就用老的东西吧,一开始智能手机还不耐摔呢就用功能机吧,呵呵。电子功能问题多,那说明做汽车电子的人的方法,不够好啊,还有改进的空间。汽车电子的开发者需要学习在更快速的条件下保证可靠性的办法,谁学好了谁胜出。

自做自受 2014-8-18 16:28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对汽车电子可靠性印象深刻而令人担忧的就是每每听到媒体报道某某车召回之原因几乎都是电系统出问题。这几年召回数量可谓巨大,所以建议尽量远离电子多功能、智能化,毕竟是日常消费,又不是特殊用途。文章也显示出系统越复杂,可靠性越容易降低。
相关推荐阅读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43
电池管理芯片分析
  在这里首先需要向Davide Andrea / LiIonBMS.com表达敬意,他把大部分能收集的数据都收集到了。从他的角度来看,给出了参考建议,也给出了ASIC的参数(http:...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42
电池管理的架构概览
  今天开始对整个架构进行初步涉及,LT的工程师在《BATTERY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FOR HYBRID/ELECTRIC VEHICLES》一文中提及了四种...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40
电池管理的未来可能的技术2
  朱玉龙 汽车电子设计 继续整理余下的部分,这里主要介绍采集部分比较有新意,如建模和控制和测试部分比较传统,就略去不提,有兴趣可以自行查找。 ...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38
电池管理未来可能的技术1
  我在和同学王嵩聊的时候,谈到国内对于测控两端的投入太少。从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言,往智能化的路子,必须是从传感器、数据融合和有效控制开始的。这里,主要收集一些新的电池管理的技术,从美国的研...
yzhu05_597603602 2014-12-02 20:50
【一周推书】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又到周五了,新年将近了。 今天推荐的是一本经济学的书籍,<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经济学领域,只能说是去理解不同人的想法,宏观看热闹,围观看各位老板...
yzhu05_597603602 2014-11-20 17:04
电池系统集合
感谢Google,费了2天的功夫,把30余款车的电池系统尽可能的从安装位置、电池系统外形、开盖照片、分解图、模块图和单体情况大概搜罗一下放在表格里面做对比。基本数据如下: 风冷vs液...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4
1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