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二,我简称之为舌二。第二集(唉呀好多二)的标题叫“心传”。看过之后,感受挺多。其实每季第集似乎都有不少感受,之所以选择这集写点东西,或许是中间不少的苏州元素吧。
做为**难道出的像样的片子,舌尖上的中国,这两季的风格,一脉相承。无论是节目的结构、叙事的节奏、旁白的用词、解说的音色还是各镜头的角度构图转换以及背景音乐。插播一句,以这一集为例,如果把画面转换成文字,几个故事串起来,就像几颗珍珠被丝线一串,但故事不是孤零零的,首尾呼应和结尾升华,好比最后丝线两头一结做成项链或手串儿,线还挽了个蝴蝶结或做了个穗儿。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文章结构,适合学作文的孩子们学习。好,插播完毕。
心传一集选择了黄山、汕头、陕北、苏州、扬州、上海等几个地儿发生的几个故事。去黄山吃过臭桂鱼、毛豆腐、石耳炒蛋;扬州经历了皮包水,吃过烫干丝、狮子头;上海吃过不知正宗否的本帮菜。当然,还是说说苏州吧。选择的故事是一个苏北姑娘来苏州学苏式糕点的制作。几个镜头的切换:姑娘一早出门,推**门,对着的楼道墙上贴满了小广告;公交车上苏州话报站——“前方停靠,醋坊桥观前街东……”;园区的雾霪下大秋裤和摩天轮……非常的真实和生活,把苏州的过去和现在、古典和现代都揉到了一起。
舌尖上的中国其内容不仅限于美食,还会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心传这一集,多次强调了“口传心授”。口传,口头传授,是大德行,最起码是师者的授业的师德;心授,心中领悟,是大智慧,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修行中包含着勤勉,总行经历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口传与心授,才把美食的技艺传承下来。节目结尾也做了升华,讲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文化的传承,靠的就是是口传心授。不是把一些东西,记在书里、画在墙上,不走心怎么能传承。
这一集里面,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透出一对小小的矛盾。陕北做挂面的老人,他们的孙女说,年轻人外出打工了,外面比家里好,没人学做挂面了。而来苏州学做苏式糕点的,恰是出来打工的人。或许这个矛盾也说明现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一个矛盾。
直接引用片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所谓心传,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生存的信念,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飞言走笔 2014-4-29 18:33
用户1698727 2014-4-29 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