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人类简史》,没有把这本书拖到二月份,这也是2016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之前也有所耳闻,但是没有太在意,倒是罗胖子的跨年演讲上偶然提到,不知怎么就勾起了阅读此书的欲望。
本文的标题用了“脑洞大开”、“三观重塑”两个词,当然有些夸张的成份。但还是要惊叹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这位以色列的年轻历史学家丰富的想象力。不足500页的书,把石器时代到当下的智人历史,从宏观的角度和另类的视角进行了高度的概述。所谓宏观的角度,这毕竟是整个人类的简史;所谓另类的视角,就如序言中所说,作者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者,正如第一章标题——“人类:一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作者的学识够渊博,从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统计学、生物基因学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作者的语言也够幽默和有文学色彩,当然也要感谢译者。书里会引用很多中国的事例,比如儒家思想、秦朝的统一等等,这些让读者读起来很有亲切感。序言里有透露,作者在为不同国家的译本有针对性的表述,可谓“量身定作”,有些讨巧,但也可见其很有心思,而且功力深厚。
书让人脑洞大开、三观重塑的地方挺多,以下罗列几点让我印象深刻的。
/***/
首先是尼安德特人的灭绝。我们人类这个品种很单一,叫“智人”,几万年前,智人还有伙伴,比如尼安德特人。跟智人平行发展、演化的至少有六种人,而到今天,只剩下我们孤零零的智人了。
关于尼安德特人,我是在《锵锵三人行》采访吴军的时候,吴军提到说当年智人祖先与尼安德特人祖先相比,智人在音乐和梦想方面比尼安德特人要强。当时看节目时,我想,还有关于“梦想”的能力?当看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提到说,智人在演化过程中,有一个认知的革命,这次认知革命,将人类向前推进一大步。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是“讨论虚构的事物”。引用书中一句话——“据我们所知,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得煞有其事”。我觉得这句,就应该是吴军所言“梦想”方面吧。
“讨论虚构的事物”其实就是一种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想象,一起虚构。这里虚构的事物有神灵、宗教、国家、企业等等等等,我们会看到,今天所有的秩序都是这些“虚构的事物”。我们智人的祖先,就是靠这种虚构的事物,让我们智人团结起来。这种虚构的事物就构成了“文化”,智人开始从基因演化转变成为文化演化。
/***/
“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这一观点也够让人三观尽毁的。从事农业之前,人类都是从事采集工作。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人类开始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几种动植物身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开始过上定居的生活,不再像过去一样为了采集而到处奔波流浪,慢慢也就形成村落,这就形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引用书中的话——“确实,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产生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普遍来说,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糟。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人类进入农业时代之后,出现大量疾病,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农业尤其是种植业是靠天吃饭,一旦天景不好,生活还不如狩猎采集者;因为粮食增加,代表个人财产增加(土地也是个人财产),在遇到强敌时就要拼命,这使得人类的暴力行为增加(因为采集者遇到强敌可以选择逃跑);农产品的种类总归有限,人类出现营养不良,同时人口聚居,产生了传染病。
作者以小麦为例来说,表面上是人类驯化了小麦,其实是小麦驯化了人。作者还用了“奢侈生活陷阱”的说法,用中国古话来说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引用原文——“一开始只是各种小事,主要是希望吃饱一点,生活安全一点,但最后累积引起的效应,就是让远古的采集者开始花上整天的时间,在烈日之下挑水务农”;“人类一心追求更轻松的生活,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结果并没有任何人料想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乐见的”。
/***/
科学源于无知。当然,这可能不算是太脑洞大开的理论,但在之前没有去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在科学兴起之前,人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已知的。即使自己不知道,但是各种神灵知道。
首先承认了自己的无知,再用观察和数学作为工具,科学兴起了。
“总之,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意识形态能够让研究所耗的成本合理化。而代价就是意识形态能够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并且决定如何使用研究成果。”作者还是挺敢于去表达的。自己也有类似的想法,但会有些包袱,总觉得“科学”这玩意儿太神圣和纯洁了。
/***/
书里有一章关于“幸福”或者“快乐”的。序言里面有交待,翻译参考了英文版,我个人推测,译者面对的是“happiness”这个词,想来书中“幸福”、“快乐”指的是同一回事。书中说,历史上有关于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等,历史书上强调王侯将相、伟大的思想家或艺术家,“这些书籍对于社会结构的建立和瓦解、帝国的兴衰、科技的发明和传播,可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对于这一切究竟为个人带来快乐或造成痛苦,却只字不提。”
当然,书里从心理、统计、生化等角度来分析“幸福”或“快乐”的来源,但也承认,快乐这件事的历史,我们的理解是空白。前文“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也说明这一点,人类从采集时代走进农业时代,历史在前进,但人类未必感到幸福或快乐。或者举例来说,文明落后的时代,村里的老人冬天倦在阳光照射的墙角里,吸着烟袋聊着家长里短,未必比我们在有空调或暖气的屋里玩手机不幸福快乐。
我们从小被教育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讲究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只这一章,对历史观的打击还是挺大的。
/***/
作者在最后一章对智人未来的思考也是挺震撼的,其脑洞大开的感觉秒杀不少科幻作品,但是这些思想未必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之前曾跟同事、朋友都聊过人工智能能否战胜人类的话题,而且不少电影、科幻小说也对这个主题乐此不疲。我的观点是不可能。就如同前面提到的智人淘汰尼安德特人靠的是“虚构”的能力,所以人有“原创”的能力,这一点是人工智能所达不到的。
大概是自己从事电子技术的工作,思维总是局限。书里没有提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从基因、生化等多学科交融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基因程序设计”。人类对生命的创造或改造不再局限于生理层面的,还有可能去创造知觉、情感等等,那这样可能被人类创造的“人”也有了“原创”的能力。
最后一章颇有《圣经》最后一章启示录的味道。
凌凌乱乱写了不少,感叹于作者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总之,书里的观点未必被每个人接受,但是其看问题的角度和逻辑思路还是值得去学习的。
自做自受 2016-2-6 18:55
用户593939 2016-2-6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