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富士康不偷不抢不犯法,对于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自然是骂的多,说好的少。但是也不排除有人为它说好,有人说那些在富士康干了几年的人学会了技术,将来可以自己创业,不过在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你能在里面学会多少技术?不过有一点到可以说是在富士康打工经历的好处,那就是如果你不好好读书,那以后就到富士康这样的企业里干一辈子。这些人叫好虽然不那么中听,但还有一些道理。还有一些为富士康叫好的人说起话来有没有道理就不好说了。
有一位蓝狮子的财经作家就是一向为富士康叫好的,前不久他又写了一篇文章,说汽车将是富士康下一个增长更大的产业。在那篇文章中他提出了几个证据。
首先他认为未来的汽车是一台移动的电脑,汽车电子是未来汽车最重要的部分,而这是富士康的强项。
其次富士康的模具是强项,跟最强的德国、日本已有一拼。模具首先用到汽车的外壳和结构上,特别是能够攻克最关键的发动机上。中国造不出汽车和飞机发动机,并不是原理不通,而是制造不精细,能够做得出来,但做出来的产品跑冒滴漏,性能低,耗油高,动静大。精细化首先是模具的精细化,富士康能够攻克。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还举例说富士康造出了镁合金的汽车发动机外壳,到时候造镁合金的汽车外壳也不成问题。
如果一个搞机械或汽车的人这样说,那肯定会被别人笑掉大牙。如果会制造电子产品和模具就能造汽车,那汽车也太好搞了。
先说说汽车是不是一台移动的电脑,是不是会造电脑的公司都能搞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上当然会装上一些消费类电子产品,如个人计算机,车载MP3播放器等。但汽车最重要的功能是代步工具,消费类电子产品差不多可以说是可有可无,如果因为汽车上装有个PC机就说汽车是移动的电脑,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再说这些汽车上装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可不是个有钱途的东西,象车载的MP3,技术含量太低,谁都会造。既然谁都会造,那利润就高不起来。还有一些高技术的产品,如车载导航仪,奥迪和Nvidia合作开发的视频系统等,开发出这些东西的公司可能自己不会造,而是拿给代工的企业,但是核心技术是别人的,电路图是别人设计的,原材料也是被指定的,象这样的产品,代工厂就算做得再大也挣不了多少钱,想跟客户叫板,我换一家就行了。
不做车载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我搞其它的电子系统,如ABS、ESP、ASR、还有发动机电控单元行不行,当然可以。但是这些东西可不是那些代工厂做能的。以ESP为例,ESP的作用就是防止车辆在车辆中出现的转身不足或转向过度,从而提高安全性。要说ESP的硬件也不算太复杂,也就是由微电脑,角度传感器,还有执行机构(液压系统)组成。微电脑一般都是用飞思卡尔的,这个市场上到处都有卖,角度传感器可以买安捷伦的,也没有谁不准出口,液压系统那就更多了。但是能搞出ESP的公司又有几个,实际上硬件不是问题,问题是ESP系统的控制方法,你的ESP系统怎么对车辆进行控制,这需要对汽车的力学特性,还有自动控制有很深入的研究,可不是富士康这样的电子代工厂想做就能做的。
至于汽车的制造,那可不是仅仅会做模具就能解决的,就拿发动机来说吧,想搞汽车发动机,首先你得会设计,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首先你得弄清发动机在工作时的机械应力是多少,还有发动机在工作时的热应力更是个头痛的事,因为发动机是下冷上热(燃烧室位于发动机上部),还有忽冷忽热(吸气时吸入的冷空气给发动机降温,而燃油的燃烧又给发动机升温),这样必然会造成发动机各处的温度不一样,因为热涨冷缩,自然会产生温度应力。只有把各种应力算好了,才能确定发动机各处的尺寸。可算这些应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设计出来了你不一定造得好,首先你要选什么样的材料来做,而这种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又是怎么样的,加热到多少度,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冷却它。做这与模具根本没什么关系。
汽车制造厂在做发动机时一般都只做5C件,也就是缸体、缸盖、曲轴、连杆和凸轮轴。这些零件在制造中虽然也用到模具,但决定其最终精度的可不是靠模具,而是靠机械加工。以发动机的缸体为例,发动机缸体的加工是先铸造,再镗孔,铣缸盖面等。发动机缸体的精度体现在气缸活塞孔与曲轴孔的位置精度,活塞孔自身的尺寸和形状精度,还有缸盖面的精度等,而这些精度都不可能靠模具的。铸造的砂模能有多高的精度啊。
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老是把模具吹上天,好像做模具是什么不得了的技术,实际上对模具来说,模具的材料是高技术,象一些高性能的模具钢,德国的蒂森——克虏伯、法国的阿赛乐,还有日本的新日本制铁等能炼出来,而国内的宝钢鞍钢就做不出来,只能进口。至于模具的加工那可就不是什么高精尖了,和加工普通机器零件差不多,也就是最后加工时用点特种加工技术,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等。所以现在发达国家在模具行业都不想搞加工,因为那玩意技术含量不高,而更愿意卖材料。在亚洲,韩国和台湾搞模具而日本卖模具钢。
至于用什么用镁合金造汽车外壳来证明富士康的技术那更是好笑,镁合金虽然轻,但是强度太低,远比铝合金低得多,而且价格比铝合金贵。所以在航空工业大家都用铝来制造受力件,而镁合金只能用来造一些非受力件,如仪表板等。在汽车上也如此,镁合金也就是用来做一些发动机盖、变速箱盖、还有机油底壳等非受力件,用来做发动机或者车架子根本就不可能。而搞这些非受力件的技术含量可不怎么高,买来的也不贵,汽车公司当然不愿意自己做。
这阵子蓝狮子的一些作家的行为实在是有意思,先是姓吴的写了一篇文章讽刺山西的煤老板,然后又在经济危机中为4万亿唱高调,说通货膨胀预期来了,老百姓怕票子缩水从而去消费,企业就有利润了,说通胀的恐惧也是生产力。现在这位姓徐的作家又写了这么一篇文章,其中的原因,大家发挥想象力吧。
用户1634557 2011-12-9 07:46
用户1406868 2011-5-27 13:43
用户1404790 2011-5-27 13:19
用户1026636 2011-2-17 16:51
其实最初刺激我开始写博文的是因为:
有网友看到郎咸平在演讲中提出要重视自主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说别上郎咸平的当,中国目前只有加工模仿的能力。我看后很生气,回帖说:理想和现实的最佳结合点是怀着伟大的理想去做平常的事,暂时做不到,并不等于我们可以不去最求。
最近关注到一些事件:一种名为尼美舒利的解热镇痛药导致多名儿童死亡,多家医院表示该药易对儿童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三氯氰胺奶之后的皮革奶事件等,又引发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质量的看法。
我希望朋友们能够以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故?如何避免?然后再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我的博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
希望中国制造能够最终成为质量保证的代名词,希望中国创造能够让中国更加强大,企盼世界和平。
用户1407247 2011-2-14 13:31
用户1110542 2011-2-13 10:51
用户1592356 2011-2-11 11:24
恩
用户3809340 2011-2-11 10:04
如果在模仿学习别人技术、产品时,不是表面、全套地模仿,而是将其打散为一个个基础原理的良好实现来理解,那么,自己在这些同样的基础原理条目上就会提高,长期就是积累了。这些已经实现了的基础原理,和中国目前大学所教方式是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在此积累的基础上,创新自然就有了:单一原理的更优化实现也好、组合创新也好。。
有了expertise,就可能有creativity。这是人类正常的心理进化过程,不奇怪,不难。
浮躁的社会现实,让老师、学生、工程师都被拉向快餐、不求甚解那样的简单思维动物。明白了这点,真正的工程师,不愿在现代充斥着方便产品的时代里,自己也变得大脑退化者,自然知道什么才是真酷。。。
而这批人是存在着的,希望是有的!
用户1261931 2011-2-11 09:24
用户1470025 2011-2-11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