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进入概论的分述。第一章第二节:单一网络的信号质量。
个人觉得讲的有点乱……是我没弄懂呢,还是翻译不好?哈哈……先动动“笔头”,在来消化。
7/29
网络不仅包括信号路径,还包括信号电流的返回路径。
单一网络的信号质量与信号路径和返回路径的物理特征都有很大关系。(插一句,为什么要翻译成物理特性呢?原英文:Signal quality on a single net depends as much on the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signal trace as on the return path.直译的确是物理特性,可是我有点不清楚,是不是这个物理特性和我们高中学的物理特性不是一个概念?这本书非常注重理解各个环节的physical feature,看来我有得迷惑了……另一个就是返回路径,这个概念以前从未重视过,也不甚清楚,是指信号从地回路流回去么?得弄清楚)
当信号沿网络传播时,它不断感受到互连线引起的瞬态阻抗变化。(这个是剖析本质!一针见血!)
使信号所感受到的阻抗发生改变的情况有:
1.线宽变化。(这个实际中应该很多,由于尺寸或者布局的影响,有些网络可能在宽的地方走线粗,窄的地方就“刷”一下变的很细了。看来得注意这个问题,敏感网络更是得想办法克服这样的情况。)
2.层转换。
3.返回路径平面上的间隙。
4.接插件。(这个,这个……)
5.分支线、T型线、桩线(暂时理解为走线拓扑结构)。
6.网络末端。
减小阻抗突变的方法:1.使用均匀的传输线;2.提高使沿线阻抗保持不变的拓扑结构;3.在关键位置放置电阻来控制反射并设法是接收到的信号干净些。(说实话,感觉每个都很难。第一个还行,第二个,我一直不清楚什么样的拓扑结果才能称之为菊花链,得进一步了解,第三个,直接不懂。什么叫关键位置?电阻如何控制反射?继续……)
通常认为“振铃现象”("ringing")实际上是由阻抗突变产生的反射引起的。
先记下这么多吧。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