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速PCB设计 时序问题(三)源同步时钟系统 (上篇)

2012-11-28 18:20 2970 25 27 分类: 消费电子

经过之前对共同时钟系统和内同步时钟系统的总结,可以发现建立时间的关系式和时钟频率, 也就是Tcycle有关,同时由于工艺以及其他一些因素,Tco很难做到很小。随着频率的提升,共同时钟系统很快就遇到瓶颈,时序余量无法满足,在这种形 势下,源同步时钟系统就应运而生,并很快取代共同时钟系统占领了市场需求。直到今天,随着DDR4规范的发布以及相关产品的蓄势待发,源同步时钟系统的市 场还在继续发展。
 

源同步时钟的典型案例就是DDR了,由于时钟选通信号和数据同步发送,增加了时序窗口,提升了总线频率。现在DDR3的最高速率已经突破1600MHz。而DDR4技术也已经成熟,随着9月底JEDEC相关规范的推出,预计2014年左右就全面取代DDR3的地位了。

 

源同步的原理和主要关注点如图一所示,在采用了时钟和数据发自同一源的方式,使得时钟和 数据信号相关,他们具备相同的工艺条件,Tco带来的影响也相同并互相抵消。同时由于数据和时钟在板上有同样的布线结构,在实行了等长控制之后,他们之间 的Skew也比较容易控制,所以源同步总线能在更高的速率下运行。
 

20.jpg

图一 源同步设计
 

源同步系统的时序计算公式如图二所示,其实在源同步系统设计时,已经很少人会采用静态时序计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所以这个公式只是一个参考。更多的设计考虑因素参考图一的描述,由于采用了源同步设计,速率提升很快,DDR4已经能达到3.2G的设计速率,这时候Tcycle只有300多PS。在这么小的时钟周期内,我们要考虑PI带来的电源完整性影响,信号之间的串扰,ISI码间干扰,封装、线路板上的工艺能力偏差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22.jpg
 
21.jpg


图二 源同步系统的时序计算公式

 

一博科技在今年三月份的研讨会上明确提出DDR3设计、仿真需要关注的一些方面,总结如图三所示,从这个总结可以看出,走线之间的等长只是一个基本要求,而带来影响更大,更需要关注的是等长之外的要求。关于ODT,容性负载补偿等技术可以参考研讨会的相关材料(见 http://www.edadoc.com/cn/jswz/show_337.html ),这里不做更多讨论。


图三 DDR3时序举例以及设计仿真总结

 

随着频率的提升,源同步总线的时序余量也变得越来越紧张,设计难度也随着提升。这时候,DDR3等源同步总线也退出各种新的技术来解决时序问题。比如读写均衡(read write leveling)和去偏移(DeSkew)就是这样的一些新技术。

 

我们可以把影响时序的因素分为静态偏移(SKEW)和动态偏移。静态偏移指的是不随信号开关状态以及信号开关数量而变化的时序因素。比如走线不等长带来的时序偏差,印制电路板工艺带来的时序偏差等……这些偏差一旦产生,就相对固定,和信号的变化影响不大。这类偏差的特点就是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使用Deskew技术来消除,如图四所示,通过采用可变的输入和输出延时来跟踪长度失配和电气去偏移。新一代的FPGA采用更加精细的输入和输出延时分辨率(可以达到50PS步进)来进行更精细的DQS间去偏移(独立于均衡功能)。

 

 

24.jpg



图四 去偏移(DeSkew)技术

 

    这时候,动态的偏移对时序系统带来影响会更严重,这些动态偏移有:串扰(Crosstalk),码间干扰(ISI),同步开关噪声(SSO)等。这些偏移基本上很难被Deskew捕获并解决,因为偏移会随着信号每一个比特(Bit)的变化而不同。在下篇我们重点来讨论下动态偏移,以及如何降低他们带来的影响。

 

 

高速PCB设计系列文章:

高速PCB设计之一 何为高速PCB设计

高速PCB设计 - 高速会带来什么问题

高速PCB设计 时序问题(一)共同时钟系统

高速PCB设计 时序问题(二)内同步时钟系统

高速PCB设计 时序问题(二)共同时钟系统时序案例

高速PCB设计 时序问题(三)源同步时钟系统 (上篇)

高速PCB设计 时序问题(三)源同步时钟系统 (下篇)

高速PCB设计 各种高速问题归类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2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678053 2015-9-11 08:54

看看

用户1454308 2015-9-11 08:45

Good

忆轻狂 2015-9-10 21:39

每个企业都会有称霸的欲望,当年微软发布surface的时候,不也是试图抢占平板的市场么

用户1110542 2012-12-23 11:35

图三 DDR3时序举例以及设计仿真总结。看不到?

用户1110542 2012-12-23 11:11

可惜有的图片20.jpg和22.jpg看不到!
相关推荐阅读
用户1631862 2016-06-20 18:25
SI与EMI(一)
Mark为期两天的EMC培训中大概分成四个时间差不多的部分,简单来说分别是SI、PI、回流、屏蔽。而在信号完整性的书籍中,也会把信号完整性 分为:1.信号自身传输的问题(反射,损耗);2.信号与信...
用户1631862 2016-06-06 18:34
EMC学习之电磁辐射
文 | 袁波   一博科技高速先生团队队员   我们在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通常习惯用自己熟悉的知识去解释自己不熟悉 的事物。EMC知识更多的涉及到微波和射频,对于像我这种专注于信号完整性而...
用户1631862 2016-05-31 15:18
围殴EMC培训之开篇
前不久高速先生邀请美国著名EMC实战专家Mark I.Montrose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EMC爱好者或者希望了解EMC设计的工程师们也亲临现场参加了培训,我们的高速先生平 ...
用户1631862 2016-05-26 18:18
围殴拓扑和端接之终结篇
上篇文章把拓扑里面最常见的T型和Fly_by型拓扑简单的总结后,本期的围殴话题又该划上句号了,在此也感谢大家的一贯支持和意见,尤其是某些细 心的小伙伴们帮忙指出了中间的一些错误,当然还有我们勤劳得...
用户1631862 2016-05-23 13:52
FLY-BY拓扑,阻抗是怎么不连续的?
相比T拓扑,fly- by在传输较高速率信号时更占优势一些,当然fly-by也并不就是完美的,它自身也存在很多缺陷,例如使用fly-by,负载之间有延时差,导致信号不 能同时到达接收端。为解决这个...
用户1631862 2016-05-12 18:36
FLY-BY,你不可不知的两大布线细节(一)
作者听过这样一种说法,DDR的历史,就是一个SI技术变革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拓扑与端接之争。DDR2使用的是T拓扑,发展到DDR3,引入了全新的菊花 链—fly-by结构。使用fly-by并不完全因...
我要评论
2
2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