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某地热炒机房的电磁辐射,菲菲觉得其实这不是很容易验证的事情么?拿个手持频谱仪N9344C测一下不就行啦?正好今天刚上班就看到一个新闻,说成都市做了全国首个电磁环境调查,转过来给大家看看?
成都首次“体检”电磁环境
城区环境 全部达标
295个测点中,98%的测点工频电场值小于0.01千伏每米,最大值为0.023千伏每米,均远小于国家标准限值4千伏每米。成都城区电磁环境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9米以上 空中更强
监测发现电磁环境低频段不随高度变化;射频段在地面9米以上的测值则呈震荡性、不规则的上升,但最大值也仍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电磁辐射 三大来源
经分析,低频段主要来源于电力设施,射频段主要来源为广播电视发射装置、手机基站。
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电磁波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已经随着各种电子电器产品的应用而越来越多地充斥在我们身边。它对我们的健康有没有影响?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独家获悉,该站历时1年调查掌握了成都市区电磁环境整体水平、构成来源及其时空分布,掌握了常见电磁设施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完成《四川省成都市区电磁环境调查报告》(下称《报告》)。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站长邓晓钦介绍,这是国内首次对一座城市的电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
监测295个点位 成都城区电磁环境达标
成都三环以内以及高新西区等部分三环外居民聚居区,都覆盖在调查范围内,总面积近300平方公里。监测指标涵盖了常见电磁设施如手机(移动通信)基站、变电站等的电磁频段,包括低频段的工频电、磁场,以及射频段0.1-3000兆赫兹的综合电磁场。
省辐射环境监测站负责此次调查技术的电磁环境监测室主任徐斌介绍,他们按技术规范要求将整个区域划分为295个正方形网格,对每个网格进行监测,结果反映调查区域的整体水平。
《报告》显示, 295个测点中,98%的测点工频电场值小于0.01千伏每米,最大值为0.023千伏每米,均远小于国家标准限值4千伏每米;95%的测点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小于0.0001毫特斯拉,也远小于国家标准限值0.1毫特斯拉。81%的测点射频综合电磁场功率密度值小于0.001瓦特每平方米,最大值也仅为国家标准限值0.4瓦特每平方米的7.9%。徐斌介绍,上述结果说明成都城区电磁环境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城市与农村基本相当 9米以上空中电磁强于地面
农村电磁设施较少,其电磁环境水平基本可以反映天然水平,因此选点进行监测,并和城市点进行比较。
对比发现,城市区域中,电磁环境低频(工频)段整体与农村环境处于同一较低水平,射频段部分约19%的网格区域相对农村有所升高,但增幅很小。这说明,绝大多数城市区域的电磁水平与农村基本相当。
“同时,还选取城区各方位的高层建筑,不同高度进行测量,了解城市低空电磁环境与地面的差别。”徐斌说,监测发现电磁环境低频段不随高度变化;射频段在地面9米以上的测值则呈震荡性、不规则的上升,但最大值也仍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住宅和购物中心等室内 优于体育场等室外
徐斌介绍,他们还对普通住宅、购物中心、地铁站点、体育场、学校、医院等92个日常活动场所的电磁环境进行了监测。经分析比较,其结果与区域电磁大环境一致。同时发现,室内有墙体屏蔽的场所如住宅、购物中心等,相对体育场等室外开放性场所有一定降低。
电磁受人类活动影响 白天强于夜间
此外还对电磁环境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长期连续监测,其结果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徐斌分析,凌晨1点~4点,人群活动减少,电磁设施的使用率大大降低,整个城市的电磁环境测值变小;4点之后,电磁设施的使用率增高,整个城市的电磁环境测值也随之增大。整个电磁环境与人群的作息时间紧密相关。
5867张频谱图揭示电磁三大来源 高频多来自广电和通信设施
电磁环境包括了来自宇宙等天然产生和人工产生的电磁现象,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调查团队对宽广的电磁频段分段进行大量、详细的监测,取得5867张电磁环境频谱图,由此得出电磁环境的构成和来源。
经分析,低频段主要来源于电力设施,射频段主要来源为广播电视发射装置、手机基站。
广播电视塔: 地面电磁辐射远小于高层建筑
省广播电视塔位于猛追湾,塔高339m,广播电视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位于257米的天线发出,而周边建筑最高不足150米,信号不受遮挡,可以覆盖到较远区域。以电视塔为中心,对其布设8条测量线,对塔周边近1000米区域进行详细的测量。并对临近电视塔的一些高楼如长城锦苑、富临大厦等,从不同高度的位置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发射塔产生的电磁辐射会使临近区域的电磁环境水平有所升高,如发射塔周边近1000米范围的测值大多在0.001~0.01瓦特每平方米之间,略高于总体水平。”徐斌说,附近区域地面一般仅为国家标准限值0.4瓦特每平方米的百分之一,附近高层建筑最大不到标准的三十分之一。
变电站和高压线: 下地设施影响很小距离很短
调查对110千伏、200千伏的户内式、户外式变电站及线路进行了详细的监测。
结果表明,电力设施产生的工频电场对电磁环境无明显贡献,测值约为国家标准限值千分之一,工频磁场在设施周围15米内产生轻微变化,但测值最大不到国家标准限值百分之一。
徐斌说,这个结果与区域电磁环境水平监测结果一致,说明电力设施不会使大片区域的工频电磁场增大。也同时说明,电力设施工频电磁场影响的范围和大小极其有限。
手机基站: 天线离楼顶面越高电磁波越小
移动通信基站方面,对GSM、WCDMA、CDMA2000以及TD-SCDMA等各种制式、各种发射功率、天线增益的典型基站,在架设楼顶、楼内以及邻近建筑等位置进行了详细测试。
数据显示,天线与楼顶高差小于6米时,楼顶测值最大为0.0745瓦特每平方米。高差大于6米时测值最大为0.0225瓦特每平方米,天线离楼顶面越高,对楼顶的影响越小。不过,所有测值都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而楼内测值最大仅为0.0025瓦特每平方米,高差更大电磁波更弱,同时楼板对电磁波也有反射、屏蔽作用。基站临近建筑测值最大仅0.0093瓦特每平方米,可见基站对临近建筑的影响同样很小。
专访
省环保厅厅长、省核安全局局长姜晓亭:
四川电磁环境 监测数据将上网公布
作为国内首次对一座城市电磁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监测,有何背景?这是否预示着四川即将进一步加强对电磁环境的监管?就此,成都商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环保厅厅长、省核安全局局长姜晓亭。
成都商报:怎么想到要做这个调查?
姜晓亭:电磁环境是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的监管内容。这些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各地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应用项目大幅增加,以成都为例,除了大家熟悉的广播电视塔、气象台雷达外,三环路以内的城区移动通信基站就有大约1万多个,110千伏以上的变电站数量约有70个,110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120多条,10千伏的输电线路更是不计其数,而且数量还在快速增加。
但是,这些设施到底对环境有多大影响、有没有超标等电磁环境问题需要查处、电磁环境处于怎样一个水平等等这些问题,公众很关注,我们很关心。同时,近年来电磁环境问题已成为公共关注热点,环保部门对此理应给公众一个科学、可靠的答案。
另外,这个调查对于涉电磁辐射设施的建设规划,比如城市发展、区域开发、电力、通信等规划的电磁设施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有很大帮助。也可有力支撑我们摸清底数、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监管。
成都商报:此前国内没有类似的全面系统调查,你们的调查准确吗?
姜晓亭:这次调查是开全国先河,是全面系统的区域电磁环境调查,没有经验可循。所以我们邀请全国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完善。调查除了对区域大环境中的电磁水平及其时域空域频域分布进行监测外,还针对公众关注的日常活动场所的电磁环境水平、常见电磁设施的影响大小和范围等做了详细监测,确保了调查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调查完全基于现场监测进行,动用了大量的监测设备和人员,历时1年,获取了42000多个现场数据,经过客观数据汇总分析得到结果。
成都商报:你们打算如何根据调查情况对一些主要的电磁辐射设施加强监管?
姜晓亭:这次调查不仅服务公众,其结果还将支撑我们进一步加强电磁环境的精细化监管。比如,我们据此可以从规划环节就介入和实施监管,推动城市发展等综合规划对电磁设施的合理布局,推动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和规划环评,从设施布局、从源头控制电磁设施。对于具体的电磁设施建设项目,将依据规划和规划环评的要求以及设施的影响,规范审批和建设。同时,随着自身监管能力的增强,我们还将对大型电磁设施实施重点监管监控,加强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常见设施的规范监管。
成都商报:公众对电磁环境总体上还是比较陌生,你们打算如何向公众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电磁环境信息,以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姜晓亭:提高公众对电磁环境的科学认识水平,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发布有关信息。
首先,监测数据信息,我们在成都市区有国控和省控电磁环境质量监测点,每个季度都有监测数据。省辐射站网站即将上线,这些信息将可在网站查询。第二,涉电磁建设项目的环评信息,也一直按规定发布,我们将充分听取公众对涉电磁项目建设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第三,综合性信息,比如我们这次的调查报告,也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报告简本,向公众对外发布。
用户1655806 2013-8-23 15:05
用户1406868 2013-8-23 09:00
首先官方数据,你也信?
另外目前人类对辐射的认识还很肤浅,国家标准更是可笑。
很多基于统计的案例都说明手机基站,变电站等附近住民的癌症,白血病几率要高很多。
sead_cn_562752139 2013-8-19 15:04
用户1690967 2013-8-16 16:48
用户1602177 2013-8-16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