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北京设计中心总工程师李大光
长期以来,ADI一直重视通过创新推动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其产品线主要包括数据转换器、放大器和线性产品、RF IC、电源管理、MEMS和传感器、处理器和DSP等,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应用、通信、仪器仪表和测量、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近年来,更是在医疗保健领域有出色的表现。
能够始终保持业界领先地位,自然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密不可分。在ADI公司内部,入职十年以上的员工不是少数,形成了稳固的团队竞争力。这不禁使人发问,一家半导体公司究竟靠什么来吸引人才?日前,ADI北京设计中心总工程师李大光接受记者采访,彻谈ADI的人才培养计划。
李大光强调,ADI致力于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成为不可取代的半导体厂商。在这一定位下,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就更为强烈。通过长期的、多途径的人才培养,ADI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就中国本土的人才培养而言,除了研发中心内部的培养机制外,自2007年起,ADI每年都定期举办一次亚洲技术大会(ATC),为工程师提供经验分享的平台。此外,每年一届的中国大学创新设计竞赛(UDC)、建立高校联合实验室、在多个城市开展高水平培训课程等项目,也架起了ADI与大学之间的沟通桥梁。
ATC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每年都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工程师们参加,就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交流。今年的ATC吸引了百余位工程师,属规模较大的一次,历时三天的会议,可以说是一个多维度的交流平台。会议的前两天主要由高管和工程师,以及工程师相互之间进行分享,话题涵盖PMP、数字信号处理、IC设计、模拟与混合信号、产品测试、产品实现与验证等领域。第三天,则有ADI联合实验室的学生参与进来,展示其研发成果,并就遇到的难题向工程师请教,“从某种程度而言,ATC也是大学计划的延续”。
李大光表示,对于工程师来说,来自同行的认可更能够带来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比任何奖励都重要。ATC就是要构建这样一种同行认可体系,给工程师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让他们共同探讨研发中遇到的问题,这有利于打破地域限制紧密合作,共同创新。
对于工程师的培养,ADI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就是支持工程师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究其原因,李大光认为,工程师走近客户,能够了解客户追求某一目标的实际需求。例如低功耗的实现,它是工艺技术、设计技术、电路拓扑和产品定义等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帮助客户了解各个方面带来的功耗减少后,客户会有全新的思考角度,而不单纯追求过多的功能或过高的性能,这正是当前高性价比和低功耗产品定义的关键。
对于初进公司的毕业生,ADI会根据其兴趣、特长以及工作需求进行安排,同时指定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事担任其导师,鼓励他们成为更加主动的研究者、挑战者,从而激发创新灵感。李大光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北京设计中心于2001年招聘的11名毕业生,到今天仍有7-8人在做具体的技术工作,从最初设计基本的模块和一些仿真等工作起步,现在,他们都可以处理自己领域中整个系统设计的问题。
“只有持续的创新才有意义,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良好的机制。”李大光强调,“绝大部分科研成果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晶,ADI重视创新,同时也鼓励合作。培养创新的复合型的科研人才,不仅要求其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具备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等素质,这对于一家半导体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228083 2012-4-23 16:14
用户466621 2012-2-6 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