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加密方式分析
关键词:版权保护、防盗版、加密芯片、防抄板
大家经常遇到的是,长时间辛辛苦苦开发的方案,结果一经面世,市面上立即出现大量的仿冒品,不但赚不到钱,使得前期投资打了水漂,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长此以往,大家都不原意进行原创性开发,而是进行copy式产品设计,对产业也造成伤害。
对于大部分产品或者方案,一般会遇到如下情况:
1, 无任何防护型产品,此种产品可被随意复制和销售,没有任何门槛。
2, 具有外观等设计型专利,当出现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后,可举报侵犯知识产权,但这种方式属于事后防护型,当侵权事件发生后才能追责。
3, 在产品方案中增加加密IC,使得即使对手抄出PCB,但由于无法获得正确的软件以及相应的加密硬件,仍然无法运行程序。但问题是很多加密IC采用MCU实现,这种方式很容易被**和复制。
4, 互联网型产品的软件切换,互联网型产品主要靠入口以及持续的流量获取利益,硬件本身无利润;但众多的第三方ROM打破了他们的美梦,刷第三方ROM后,加密IC也被绕过,其APP入口和流量分成直接被截取。
珠海智融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的防盗版加密IC-SW2001,采用先进工艺全硬件电路实现认证过程,同时采用小型SOT23-6封装,大幅度减小占板面积。
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 全ASIC方式实现防**,所有的加密解密算法完全由IC内不电路实现。想比于传统的MCU实现方式,其保护能力大幅加强,不可能通过copy程序或是跟踪指令的方式进行**。
2, 具有“防绕”功能,其特有的硬件信号Pin,只有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才输出特定信号,以控制相应的模块单元,因此不能绕开加密IC而运行系统。比如网络设备,如果未能认证则相应的模块被disable,使得客户不能刷第三方ROM。
3, 独有的多功能Pin脚,不但能作为解密认证成功的标志信号,还能输出PWM;同时还能作为上电的power on reset功能和watchdog,适合于MCU系统里,保证工作的稳定可靠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