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己整了个恒流源,方案就是最简单的34063的buck,没什么好多画的。
先是用普通的小功率的LED来进行调整,用一个绿色的LED大概是0.1W左右的吧,具体也没看。
接上电源,调整电阻,电流变大的过程中,看到原来绿色的光源变成了有点米黄色了,摸了摸,有点热。看来差不多到极限了。
于是拆下之,换上了个大个头的,哈哈,1W的白光LED上场。在市场的时候听说白光的比暖色的要贵,到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换上之后,马上就发出刺眼的光芒。大功率的果然不一样,同样电流,但是发出的光却要强的多。这个应该和光效以及功率有关了。虽然电流相同,但是lm/W较高,而且大功率的LED的导通电压也比较大,所以当然亮度就高了。到这里就疑惑了,到底如何才能让LED既发出强光,又不会刺眼呢?
先转载个:
有关LED的“亮度”单位:mcd
描述光的常用物理量有4个,它们是:
1、发光强度,为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单位candela,即坎德拉,简称坎、cd。
2、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量称为光源的发光通量,单位流明,lm
3、光照度,1lm(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m2表面上所产生的光照度,单位勒克斯,lx
4、亮度,单位光源面积在法线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流,单位尼特,nt衡量LED一般用发光强度,但早期的LED“亮度”低,因此都用毫cd来衡量,即mcd,后来出来了上千、上万mcd的,单位也不改了,因此10000mcd=10cd。同样管芯的LED,5mm的mcd值就没有10mm的mcd值大,原因是10mm的聚焦好、光点小。实际它们发出的光通量显然是一样的。衡量发光效率的一个指标,就是每瓦的电功率可以发出多少流明的光通量,理论极限是683流明(而且需要是0.54微米波长的黄绿色光)。
白炽灯是每瓦10流明左右,好的白色LED应该可以达到200流明以上。白色的LED,本来就是篮色的LED,在管芯周围加上了荧光粉。因此,看看白色LED的发射谱线,有两个峰值。弄不好偏篮是很自然的。
看了上面的说明,能了解个大概吧。同时也有个问题,即:LED发出的最大的光通量(lm)的极限值是如何确定的。同时,也提到了看看LED的发射谱线,不知能不能对LED的发光有所了解。
整理一下今天的问题:
1。为什么白光的LED比同功率的暖光的LED要贵?难道是光效(lm/W)的不同?
2。LED的发光的lm的极限值是怎么确定的呢?仅仅和光线的波长有关?
3。怎样的控制才能让LED发出强光并不刺眼呢?恒流控制?PWM控制?
用户191889 2009-3-13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