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裁员声中有了中国之音 (原创)

2005-9-28 16:35 5018 12 8 分类: 工程师职场
  全球电子产业的周期波动似乎一直与中国市场无缘,当市场需求处于上升时,中国电子产业的增长更为迅猛,而在市场需求疲软时或下降期间,各大供应商为了降低成本纷纷亮出裁员计划时,中国市场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裁员浪潮自然与中国沾不上边,俨然是个“世外桃园”。不过,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电子产业新一轮调整中,中国终于再难以置身事外了。因为,中国电子制造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正日益提高,中国完全游离于世界产业发展周期性波动之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由于数码相机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奥林巴斯5月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净亏损的财务报告,并宣布将裁员4000人,占到了亏损的相机部门员工总数的30%,奥林巴斯表示,裁员将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两家相机工厂,绝大部分受到威胁的是中国的低工资员工,奥林巴斯过去几年将绝大部分数码相机制造业务都转移到了中国。

  同在5月份,UT斯达康公布了其200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除净利润同比下降30%以外,还宣布将在全球裁员1400人,其中中国员工将被裁掉800人。靠小灵通起家的UT斯达康,还是被小灵通的快速退烧拖进了经营困境。

  友利电已开始实施分散生产基地的计划。据悉,友利电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目前 “都在满负荷运行,一点余量也没有”。友利电近日表示,已选定菲律宾作为新的无绳电话生产基地,公司目前将生产全部集中在中国的状况会给产品的稳定供应带来很大风险。

  据美国再就业组织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最新的统计显示,2005年头三个月,美国科技公司裁员近6万人,是2004年同期裁员人数的两倍,创2003年以来最多的裁员记录。不过,相较于美国的裁员状况中国还是相当幸运的,因为从被裁人数看,中国员工受牵连者还是相当有限的,更为关键的是,在众多公司的裁员计划中并没有包括中国区业务,甚至还在中国增招员工。

  ST的裁员计划是在2006年年中以前裁员3000人,所涉区域仅限亚太以外地区。而从ST欧洲1000名研发人力正向新加坡转移中来看,此次裁员的3000名员工可能将有1500名转至亚洲地区。
  2005年初,ISSI宣布为了降低支出将裁掉公司在美国的30%员工,公司今后将更加依靠中国的人力资源。据了解,该公司截至去年9月底有员工310人,其中在美国有108人。

  松下也宣布了其数字电子部门裁员千人计划。不过,本次裁员不仅与中国松下无关,反而由于生产部门向中国转移,松下(中国)的雇员将会增加。据悉,松下已计划将镍氢电池生产线全部转至无锡。目前,在松下海外销售份额中中国已占15%。

  目前,投资中国的“围城”效应还在持续发酵中,整体而言“进城者”远大于“出城者”的格局在较长的时间内仍然不会改变。2004年,中国IC产量236.4亿只,销售收入282.56亿元人民币,增长15.8%;分立器件(TR)产量585.54亿只,销售收入75.19亿元人民币,增长28.6%。而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tion Network估计,2005年中国IC市场需求将达到450亿美元,增长32%。缺口如此之大的市场,全球只有中国独此一家了。

  其实,已有的“出城者”也并不都是像东芝手机等这样在中国市场的落败者,中国本土公司主动“出城”的国际化运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是中国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出师不利,使中国本土公司的国际化势头暂时受阻。

  本土手机厂商在2004年上半年夺得国内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后,却在诺基亚、摩托罗拉为代表的国外品牌发起的反击战中处于不利局面。排名第二位的TCL手机业务国内的销售总额仅为57.5亿元人民币,与2003年的90亿元人民币相去甚远,经营业绩更是亏损了2.24亿港元。处于本土厂商首位的波导,尽管营运状况较为稳健,但手机销售额也下滑了22%。至于排名第三的夏新销售额下滑了30%,净利润下降了60%。

  在中国市场听到了裁员声,中国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滑坡,这也许都是中国电子业走向成熟必需的历程,也是中国电子业融入全球产业发展周期的表象,从这个角度来看,谁又能说这不是件好事呢?因为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魅力没有褪色,中国公司对世界市场的冲击力正在形成,否则戴尔为什么要在美国市场跟新联想过不去呢?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12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