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人的后门情节

2009-8-15 16:28 721 0 分类: 工程师职场

时下,网络上门多搜者众,今天是这个门,明天是那个门,这个门进来,那个门出去,好不“热闹”!


  我这里说的不是这个门,也不是那个门,说的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后门”。


  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形成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思维定势。比如凡事走个后门,就是思维定势中的其中之一。孩子求学,家长走后门;自己跳槽去冷弯型钢厂当主任,请领导吃饭;上个月车辆年检去找老同学;万向轴坏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找联轴器厂的战友老赵......这都是我们的后门情节。


  记得是几年前,儿子高考失误需要复读。而儿子又不想在当地读,想转到其他学校去。这样,我就想到了另一所一中。想到这所一中后,我又在脑子里搜索我的熟人、朋友,看是否有人能在那里帮说上话。最终想到了我的一位网友。他是另一个县市的教委副主任,我们常在网上聊天,关系非常好。只不过他工作的地方不是我想的那所一中的所在地,但他属于那里人,老家在那里。我想他在那所一中里一定有熟人,或是通过朋友能说上话。打过电话问过,他说:“有啊。我的一个同学就是那里的教务主任。”一听这话,我高兴得不行,说:“这事我就拜托你了。”我的朋友也很热情,说没问题。然后就给我打了电话。并给我约定时间,让我去找他的那位同学。得到这个消息,我和妻子就进行了“充分准备”。一是准备了我们当地的土特产。二是在我昨天新买的服装的口袋里揣上足够的钱。打算是请学校的正副校长、陆主任以及班主任到宾馆里搓一顿。如果人数凑不齐,我就直接把这钱交给陆主任,由陆主任去办理。


  他的那位同学姓陆。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内赶到那里,学校就放了假。好不容易找到陆主任后,我先给了他土特产,他硬是不要,说要我走的时候带回去。然后才说事。说过事,陆主任倒是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只是在约他们出来吃饭时,陆主任因为要开会,就推辞了。我说:“那我们就另约时间?”陆主任说:“你不要客气。你们在八月二十号以前来学校报名,来的时候带齐学生的身份证、成绩单。”说过这话,他就走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和妻子还是不放心。于是我们决定在报名的前一天提前到学校。可是等我们于十九号来到学校时,我们就发现来了不少报名的学生和家长,我问其中一位家长:“你的孩子到这里复读找没找关系?”那家长说:“找什么关系?他们敞开大门招生的,根本不用找。”听了那家长的话,我一下子就傻眼了。


  这就是我们的思维定势。


  后来我了解,这所学校的复读班是他们专门抓收入的主要渠道,对外敞开招生。他们愁的是生源,根本不存在找关系。可是因为有这样的思维定势,我们却不直接走大门,而非要走羊肠小道。这种思维定势,或者可以归纳为“中国人的后门情结”。凡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走个后门。这种思维定势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给我们留下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思维定势。比如:“官场情结”、“等级情结”、“人情情结”、“熟人情结”等等。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维定势,我们的事情就搞得更加艰难了,人际关系就搞得越来越复杂了。我们也为此花了更大的代价。


  我们中国人是到了该改改我们的思维定势的时候了。尽管改变思维定势就像金蝉脱壳一样非常艰难,但是不改不行。不改社会就不能进步,人生就不能幸福。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