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年到了世界杯的炎炎夏日,我就比较紧张,因为大家见面聊天时总会聊到足球。 每到饭店、咖啡厅等几乎所有有屏幕的地方都在播放世界杯比赛。 朋友们会问,“你喜欢看世界杯吗?”,“昨晚看球赛了吗?” 可能是比较虚荣或者是心智不够成熟的原因,以前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总不知道怎么回答。 现在我面对这个问题时立即回答道,“我不看世界杯,不懂足球”。 (我自认为能这样坦然说明我够老了,在有些方面已不在乎别人怎么评论。) 于是朋友的眼光里充满了鄙夷,接着问道,“那么你有什么爱好吗?” 我抬头努力去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朋友的眼神更加鄙夷,我正色地回答道,“我的爱好就是工作,还有就是读书。” “工作狂!”,朋友的鄙夷到了极点!
什么叫流行? 足球就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流行了N多年,还在流行,以至于你没有这个爱好都见不得人一般。 于是在这个环境下,你真的不喜欢足球,也要摆出喜欢足球的样子来。 这令我想到著名的《引爆点》一书中提到的引爆流行的三个法则,其中第三个法则叫“环境威力”——人的行为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而不仅仅是性格。 话说“张国荣自杀后,媒体刊载了大量报道并大肆渲染,自当天开始深夜到第二天凌晨9小时内,全港有6名男女跳楼自杀,当月发生了131宗自杀身亡个案,较3月份增加32%。” 人类的从众思维由来已久,在18世纪的时候很多人竞相模仿维特自杀,是谓“维特效应”。 前段时间兽兽门之后很多类似的“门”竞相争艳,疯狂地追求“裸名”(靠裸照出名),这也是环境威力带来流行的又一生动案例。
“工作狂”在当今实在是一个比较负面的词汇。 如果一个男人被说成是工作狂,往往是指这个人没有什么爱好、没什么品位,生活枯燥甚至可以说是不懂得生活,没女人喜欢,等等。如果一个女人被说是工作狂,那想起来似乎有点恐怖了。 最近读到袁岳先生的博文《做一个快乐的工作狂》,欣喜不已,被深刻地共鸣了一把。总算有人为工作狂正名了。 这厮的文字表达确实了得,他写道:“他们(工作狂)比其他人揽的事情多、他们做的很多事情比同行做得好、他们还会额外承受很多负担,但是他们高效、积极、进取,最重要的还有快乐。他们不只让自己有更强的解决能力,他们也是驱动很多人前进的榜样力量。我不敢说自己能与所有这些优秀的朋友是一类,但是有一样我能感觉,就是我能做比别人更多的事情,我爱做比别人更多的事情,而且我比别的很多比我做的事情少的人更快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自己做的事情,并且比别人更为投入。工作狂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富有热情与感染地向别人传达自己的热爱,以至于他所做的事情比其他平静地做的事情更加具有色彩与味道,从而也更有可能吸引到别人的资源;工作狂在工作中的投入超过了其他的一般人,幸运的工作狂既有一群与他一起狂的同事,还有理解与支持他的朋友与家人,这使得自己的工作狂不会变成一个造成困扰的严重的问题;很多的时候工作狂在台后的投入比台前多很多,在那种投入里面是因为有他们的痴迷,有一样或者一些东西让他们沉浸在里面,凝聚了他们的注意力,有这样痴迷点的人是非常特别的,因为他们的时间、精力与其他资源投向就有了很确切的落点;当然工作狂追求在自己喜爱点上的成就的需要超过了对于其他事情马马虎虎的应付,这让他们因此而与大部分混日子的人不一样,因为他们的目标感与成就感更加突出。工作狂如果得到了让他狂的空间与机会,这本身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所在,而且正因为他们有狂迷的特点,就使得他们追求在工作中间的不断深化,因此工作狂的狂与成就感具有很强的主观可持续性。我要说,今天这个时代,人们更加讲究平庸的幸福感与平衡感,因此工作狂就更加金贵,他们是稀少的真正的创业家、是最可能的业务骨干、是最可能拿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经营者、是后来享受人们
爱戴的事业家。
工作狂中有一型是自始至终热爱工作以工作为乐的,他们在工作的痴迷中体会到了只把工作当应付的人不能体会的职业奥妙。”
如果我的文字也能有袁岳先生这样的概括力就好了!
用户207881 2010-6-29 21:45
用户1584993 2010-6-29 09:39
ilove314_323192455 2010-6-28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