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作者经常被人询问各种技术问题;而我也非常关注各个单片机技术论坛,有些问题的回复很认真,讲解细致,但提问者仍无法理解。也许出于职业的习惯,我经常会思考,为什么提问者会弄不懂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怎么来讲才能让人听明白?我自己当初是怎么能够理解这些知识?逐渐地我认识到,单片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对于它的掌握与理解,必须与其应用对象同步。很多单片机的知识,也必须放在应用情境中才能被理解。为了帮助那些已初步入门但进一步提高有困难的单片机爱好者,作者开始写作《平凡的探索》。
学习知识时不能够脱离这些知识点所依托的具体环境,对于工程师来说,很难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抽象再抽象,那是科学家的能力。很多人在学会一样东西以后,觉得这些具体的东西很麻烦,就是一具臭皮囊,完全可以把它抛弃,学习这些例子所包含的精髓。于是教学和写书时就去掉了那些具体的例子,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后来者更快、更直接、更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岂不知,这种抽象是对过来人而言的,对于一个还没有体会的人来说,这种抽象是不能够被接受的,所以高效率的做法变成了最没有效率,因为...没有学会,效率为0。这就是欲速则不达吧。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各种教材普遍被人所诟病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的周围有非常多的优秀人才,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强,他们很会考试,所以他们能够在各种选拔中出类拔萃,出人头地。而中国很多的教材都是由这些优秀的人来编写的,他们有意、无意地丢弃那些具体的东西,因为在他们眼里,那是不重要的,甚至是有害的,会影响学习效率的,而他们要给学生最精髓的东西。可是根据我的观察和自我的经验,很多人是不具备这样的抽象能力的,包括我自己,脱离了具体的产生问题的环境,我(们)就无法解决问题。举个具体的例子吧,有人可以在对“中断”这一概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将这一部分内容学得很好,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非常漂亮的中断程序。而我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却不断纠结于“中断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这么写程序?这样写程序有什么好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且在这些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答以前,我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非常没有动力。
如果教科书都是让那些优秀的人去读,那也没有问题,可是遗憾的是,根据我的观察,和我有着同样思维方式的人还不在少数,这就苦了我们这一类人了。好在,现在交流的平台越来越多,我们这样的人也有自己的交流空间,那就是论坛、博客,虽然这种交流有时不那么规范,有时还有一些错误,但它对于启发我们的思维很有帮助。如果把博客中的内容更规范一些,如让例子更有针对性,让错误尽可能少一些,让表达性的语言尽可能规范一些,或者那就是作者近期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teach51_109853927 2010-10-7 14:58
用户1528479 2010-10-7 08:47
xucun915_925777961 2010-9-25 19:35
teach51_109853927 2010-9-21 13:50
ilove314_323192455 2010-9-21 12:46
用户1010551 2010-9-21 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