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看多了,只是思绪有点乱,请勿砖头。
中午和算法流吃饭的时候开始闲聊,大概是关于小弟的事情,这总归是我们的谈资,飞思卡尔和创新项目both.
一阵子之后,算法流说飞思卡尔面临断层的问题,嗯嗯,这个我们很早就是有预见的,只是什么时候发生罢了。后来很突然的,他说,下面的人没带好,其实是你们的责任,没有给他们讲清楚,没有组织好,云云。。。
对我来说,思维是有滞后的,而且滞后得比较多,我只能是嗯嗯,嗯嗯,大概这个样子。
再回想起来,似乎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每一届都是有每一届的特色,每一届都在变化。比如现在,大一的丢了两个创新项目过来,他们很关切的询问我项目的经费什么时候到手上,好出去吃吃喝喝,在我们这个时候,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想过这次去买元器件的公交车费能不能报销了。他们申请书的经费计划栏赫然写着:出游,参观博物馆等其他费用,就差吃吃喝喝了。小朋友们,你们参与创新项目难道就是想那点钱出去挥霍吗?难道学校有傻成这个样子么。
再说回飞思卡尔,似乎到我们这里性质就已经变了。原本是竞赛的,竞赛是什么意思?就是优胜劣汰,是择优录取的原则。去跟人家说说你参加竞赛的,人家都认为很牛逼,但是真的是这样牛逼哄哄的嘛?不然,我知道以前是有考核有选拔的,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能坚持下来就可以参加比赛,不管有什么样的水平。可要是知道,做比赛的,是希望有基础有水平的,不是什么人都好做的。人家当然不希望招人进来之后还要告诉你C语言是什么样子,电烙铁要怎么拿。比赛是人才的选择,不是培养的温床。
可惜的是啊,我们的老师并不是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所以我钻了空子来到了这里。我是属于没有基础的那种,但是说到对这个的兴趣,我持不瘟不火的态度。本着好学生学习的态度,我很认真,不挑剔,不管是我懂还是不懂的,都接受下来,一一收入囊中。
我是这个样子的,最后留了下来,如果不是老师的那种态度,其实我很可能就与比赛无缘了,我并不符合竞赛的条件呐。
可是学校里有基础的人又是凤毛麟角,人家还可能不稀罕你这块地盘。那么另一种方式就诞生了,从0开始到精通,很多书也是这个名字。那么好吧,学习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学习不是人人都具有的,比如我的同学,个人很努力,但是理工科的东西就是学不好,挂科不及格,这个怪谁呢?只能说是自己不适合学自动化罢了。那么这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指望所有人投入时间都有回报。
那么如果既没有基础,又不想学习,或者是没有学习的能力,这个该怎么办呢?
创新项目我管得比较紧,因为有前车之鉴。每周两次的碰头开会,我带大家入门,介绍基础的知识和操作,平时也号召大家到实验室来实践。大家都是很乖的,每次开会必到,笔记也都做的,其余时候就看不到人影了。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自己实践,再怎么讲也不清楚。那么这样的乖小孩,我该怎么说才好呢?那么实验室和上课有什么区别呢?还不如去开一门课呢,可以凑学分,拉绩点。
突然想起老师高喊的口号“兴趣驱动,自主创新”。兴趣没有,怎么驱得动。创新,只有口号想法没有实践怎么好行呢?
说完下面,说上面。上梁不正下梁歪。有技术的都跳槽走了,所有的人都要从头开始。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可惜够不着唉。口口声说着集体利益,但是最最重要的又不管,比如和上面大一小朋友密切关心的东西。
。。。。。。。。。。。。。
未完,不想再续了
╮(╯▽╰)╭,茶余饭后的谈资啦。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