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也写给实验室大二硬件组
本文基于自己在社区上8篇总结, 和7篇培训纪要总结如下:
在最初进入实验室的时候我目光的仅仅关注于单片机各项模块当中,当时我觉得只要我模块比别人调的好 调的多就会比别人更牛一点,随着培训的深入和自己调试模块的增多,我开始理解到模块的调试其实大同小异,我们的目标更重要的在于学习的方法的改善与提高。
在接下来暑假的培训中在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实践中开始了 对于:
实践→记录→讨论并形成文字存档→ 总结(要有体系)→改善
方法的领悟与学习,虽然很惭愧直到现在每一项都没能够完全做到位,但是也不得不说这对我整个的大学的学习生活与视野带来巨大了变化。
2010年暑假培训当中我们同时感受到了讨论的重要性,无论是激发灵感,还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与凝聚力都在讨论中潜移默化的灌入了我们的思维。同时,在问题答案的探索、程序档案的命名,结构,管理方面也给了我们绝对启发。
至于对于问题的改善这一步。诚然我现在依然会有惰性,但我也确实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改善这一步,那我们前面都在干了些什么,我们前面所做所有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简而言之,我觉得一个暑假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让我从一种只注重技能的学习掌握转换到了一种更强调能力方法培养的学习道路上来。
在大二上学期做循迹小车的过程中,我更加意识到了团学习的重要性,相反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理论的学习,要学会如何将理论结合着实践学习。应该说理论学习的高度很大部分决定了我们以后的发展的深度。经过一年的选择与磨合我们选择了一套适合大二学习的教材,希望大二的学弟们不要让那些书长时间躺在实验室里。
虽然大二下学期学的东西比较杂,研究过ARM9处理器的原理与模块,学过DSP,暑假里也初探了PSoC3的应用模块。但始终没有系统的做出一个东西出来,不过我在各种硬件、软件的学习当中开始理解一个系统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做任何东西都不仅仅是会调试一个一个芯片就好,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芯片的外围器件,电路的搭建仿真调试,PCB的制版等因素,甚至临时更换芯片重新学习都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做东西更应以一个系统的眼观来看待问题。
回顾自己两年来在实验室的学习有时总会觉得自己很浮躁,很摇摆。这里想提醒一下学弟学妹们本科生还是要老老实实把心放在基础之上。这分为两方面一是课程的学习,一是在实验室硬件的学习。不要以为能用单片机做东西就很厉害了,我始终相信任何东西核心是算法,而算法来自于你的数学与专业课功底(当然不是指你的考试功底)!而且51单片机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入门,后面的路还长着呢。另一方面不要总想着参加这竞赛那竞赛的,老实说如果真的有实力能参加电赛培训或者TI的比赛,那倒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他的比赛大家就没必要太放在心上了。做硬件需要钱,但不能被钱局限了。如果说大二做星火杯是对我们之前在实验室学习的一次检验,检验之后大家就应该立刻找到新的目标,潜下心来开始真正的硬件学习了,暑假曾带领大家一起讨论过一次MCU的前世今生,其实那次就是想让大家开始着想,51单片机之后,我们该何去何从...不知有多少人能够明白我的心思,但是话说如果当年我能早一点考虑到这些,将会少走很多弯路的。
最后再啰嗦一下,对于那些真心想做硬件的同学,也不能一天到晚总闷着头忙着硬件的事情,我们也应该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关心其他方面例如人文、科技前沿、经济乃至其他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学科上去。因为埋头苦干可以获得技能,但往往也会扼杀灵感。个人感觉视野和技能同等重要,而发现与创新更在它们之上。西电学生在创新与视野这方面的思维,大家看看我们每年星火杯的特等奖几乎尽是智能管家和各种功能模块的小车,应该就知道了吧,当然这里我也没有例外。
xucun915_925777961 2011-9-22 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