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下的人与自然关系
摘要: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建设美丽的中国,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COVID-19的爆发要求我们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彼此的主体和客体。只有建立平等与和谐的状态,我们才能实现最高价值。自然、人与实践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基本要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观念不断提高和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生活中,而且体现在生态环境中。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最终目标是回归自然和人类本身。
关键词:人与自然 人化自然 生命共同体
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自然界已成为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方向 eq \o\ac(○,1)1。黑格尔强调绝对精神,认为自然是物化的自我意识 eq \o\ac(○,2)2。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中考察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将自然分为自然和人性化的自然,并根据实践证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eq \o\ac(○,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指出了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向在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梦”以及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eq \o\ac(○,4)4。新型冠状病毒猖獗,流行病在世界各地蔓延。经过多方努力,中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贡献了自己的经验和力量。在抗击这一流行病的斗争中,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化和外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 eq \o\ac(○,5)5。
一、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基本要素
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考察“人”与“自然”两个方面,而且要认识到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必要中介 eq \o\ac(○,6)6。在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自然:自然本身与人性化的统一
“自身的本性是指人类活动并未对其进行修改的性质,包括人类历史出现之前的性质以及人类认知和活动范围之外的性质。”在德国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优先于人类。在自然世界中,人类和动物都必须从大自然中吸收他们所需的生物材料,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是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中的人。为了使个人能够生存和发展,他们首先需要基本的生活条件,从自然界获得生活和生产材料,维持生活并通过劳动实践创造财富。因此,可以说自然赋予人类生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
(二)人物:“真实人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评了费尔巴哈的观点,指出“真实的个体”“从事活动并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在一定的物质边界,前提和条件下运作,不受其任意支配”。“整个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一个活着的个体的存在。”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某些社会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的“真实个体”是人类历史研究的起点。人们生产所需的物质生活材料时,便会与动物区分开。
(三)实践: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
人与自然是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自然,任何人都无法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是自然的产物。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他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质材料,不断地进行转化和进化,获得了发展的动力,而实践则是二者统一的实践基础。首先,实践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动物只能在特定范围内移动,而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实践来制造各种自然资源的工具,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其次,实践是人们正确理解自然和知识来源的方法。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改变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最后,实践是人们改变自然的手段。大自然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方式和生产资料,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这些物质和加工资料,以满足生产和繁殖的需要。
二、人与自然思想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辩证法上是统一的 eq \o\ac(○,7)7。人类发展离不开自然。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以破坏自然为代价获得利益。否则,我们将受到自然的惩罚。COVID-19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尽管尚未确定爆发原因,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仍然值得进一步反思。
(一)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出现,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依赖于人类。“我们与我们的肉,血和脑一起,属于并存在于自然世界中”。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食物,衣服和住房都是从大自然发展而来的。因此,自然和劳动也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人类历史就是改变自然的历史。在原始文明的初期,生产力低下。人们以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像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并生产劳动工具以实现自给自足,从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程度。在工业文明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利用自然创造出自然界无法获得的东西,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力。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性”不是开端是直接而始终如一的,而是工业和社会条件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几代人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人都基于前一代,在此基础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人的产业和交流,并随着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其社会制度。”生态马克思主义也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进化的结果。通过利用和改造自然来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它们可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再生产需求,并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拥有主动权,能够通过实践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创造了文明。
(三)人与自然是生活的共同体
在当前严峻形势下,有必要从整体角度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生态文明,在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性就是生命”的思想,强调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站在新时代的角度提出的。生态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共存,共同控制和共同繁荣关系。”人是天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他能够理解和改造自然。两者相互制约,共同前进。
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启示
生态的兴起导致文明的崛起,而生态的衰落则导致文明的衰落 eq \o\ac(○,8)8。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文明的兴衰。纵观历史,生态退化导致古埃及和巴比伦的衰落,而中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森林砍伐和毁林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它也导致了许多生态问题,例如严重的环境污染,生物物种的快速灭绝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日益激烈的冲突。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重要。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需要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概念
“和谐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平衡与协调的内在本质和自然状态。共生是指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与发展。他们不应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杀害或出售野生动物或破坏自然生态。同时,要使自然界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方向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人类应该在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以有限的方式增强红线意识,巩固底线思想,并有限地改造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
COVID-19疫情表明对大自然缺乏敬畏和善意。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我们的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绝不应该为了临时的经济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讲待利用,保护和恢复被忽视,人类还必须不断地重新思考观念,架起丘陵,绿色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生态理念的和谐共存,更加外在化。路线,尊重自然,遵守自然,保护自然,保护食物,禁止杀死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它还可以减少人类接触和感染的风险。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提出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到本世纪中叶使我国富强的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美丽”与“富强的民主文明和谐”。并且作为建设全面现代化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更美好的生活,也希望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在美丽的生态环境中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助于建立人类共同未来的社区
“人与自然是生活的共同体”的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也是基于中国当前的现实而开发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对改善环境和生态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活共同体”思想为我们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指明了道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建立人类共同未来的社区的坚实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球生态安全。
COVID-19流行病已席卷全球,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并造成重大损失。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世界应该携手克服困难。在当前的针对COVID-19的全球战争中,建立一个具有人类共同未来的社区已成为现实的选择。人与自然的共生,自然的破坏最终只会伤害我们自己,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人类的未来,每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应该薄薄,责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和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系统,构建和谐美丽的世界,促进人身自由,得到全面发展。
四、人与自然思想的关系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生活上,也体现在生态环境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对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人类共同未来的社区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和掌握,在这种爆发中,为环,珍惜和保护野生动物,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自然与宁静和谐的美丽,以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使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成.论文化生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20.
2.张成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3.杨抗抗.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时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1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课题组,郭如才.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J].党的文献,2016(02):9-14.
5.杨峻岭,吴潜涛.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3):58-66+76+167.
6.周海生,吴秀荣,刘希刚.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01):58-64.
7.余谋昌.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4(01):1-23.
8.余谋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对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J].桂海论丛,2013,29(01):20-28.
作者: curton,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8763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江畔美少年 2020-10-21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