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降噪(ANC)耳机发展历程
「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即是利用扬声器产生与噪音的音量大小相同、但相位相反的声波,来抵消噪音。在通讯应用上,ANC耳机有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早在1936年,Paul Lueg在美国就提出了主动式降噪技术的专利。1955年开始有ANC耳机的研究。1989年,Bose推出第一款ANC耳机。近年来TWS耳机热销,2019年Apple AirPods Pro添增了ANC功能,才让ANC耳机真正走进大众视野。
依照通讯系统不同,所涉及的降噪需求情境可分为3类:
通讯系统噪音控制之辨析
1. 在「发话端」消除背景噪音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送出的信号是干净的,这个技术的受益者是远程受话端。
下列这些技术可应用于这一类情境:
2. 在「受话端」消除发话端传送出来与信号混杂之噪音
这个噪音消除的类别,主要是受话端为了消除发话端已经传送出来信号之噪音。这个技术的受益者是当地受话端。由于语音信号与噪音已经混合在一起,因此只能透过纯软件算法的技术,分离语音信号和噪音。
下列这些技术可应用于这一类情境:
3. 在「受话端」消除背景声学噪音
这样的技术为本地收听者带来好处,免受现场环境干扰,能听得清楚远程传来的声音。
下列这些技术可应用于这一类情境:
因此,一个完美的通讯降噪方案,应同时包括上述三项技术,如下图所示:
并达成下列目标:
由上述的剖析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一般所谓的ANC耳机,其实只包含上述降噪技术中的第三种。
主动式降噪的基本原理
最早ANC降噪技术是由Paul Lueg在1936年提出的美国专利,应用在管道的噪音消除。当时的专利图如下: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声波在管道中的传播。
管道中声波的传播,就像下面这张图(点此看动画),活塞往前推的时候,空气粒子就在管道中被压缩形成压力较大的区域,随着活塞往后,空气粒子就又变得稀疏,如此循环,在特定的位置(如红色点)就可以观察到随着时间,其压力变化的波形。
因此,Paul Lueg的想法,就是在管道中藉由安置麦克风,来取得上游的管道声压,并在下游的扬声器发出「大小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来将下游的管道噪声消除掉。
关于声波的破坏性干涉,下面这张图(点此看动画)可以更具体地说明这个现象。
这个称之为Dipole偶极子的现象,是由两个相位相反的点源相互作用下所构成的声场,可以看见在中心垂直区域, 由于左右波的相位相反,因此产生破坏性干波,因而残余声压几乎为零。
因此,透过合适的安排,就可以达成主动消噪的功能,因此消噪耳机的基本概念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表达:
不过,主动降噪技术通常不能够独立存在,必须搭配被动隔音技术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如下图:
被动隔声主要依靠隔声材料的特性决定,对高频噪音有比较好的效果;若是透过被动隔声来处理低频噪音,则材料体积会非常巨大。
反之,主动降噪由于利用破坏性干涉的原理,对低频声波反而处理得更好;因此,被动隔声和主动降噪是相辅相成的。
当我们谈论ANC耳机的降噪/隔声性能时,被动隔声和主动降噪能力都是应该要被考虑的。
百佳泰降噪耳机测量环境架设
为了评估消噪耳机的消噪性能,我们将它放置在声学人偶(HATS)上,透过其上的人工耳测量消噪前后的音量大小(也就是计算它的插入损失),透过这样的方式来评估消噪性能。
实际架设照片
我们以耳朵位置的声压大小为基准,再测量以下条件,再计算后就可以得到消噪性能:
由上述第2项减去第1项,可以得到被动隔音性能;第3项减去第2项,就可以得到单纯的主动降噪性能。
以下是测量结果:
图1
图1是被动隔音的效能。我们可以看到,的确是高频的隔音能力比较好,自2kHz 以上,能够有6dB 以上的衰减量,最高到7kHz有33dB的衰减量;不过被动隔音性能到了低频,它的效果就不好,甚至还略微增加音量。
图2
接着,图2是主动降噪性能,我们可以看到主动式噪音消除的确是低频降噪为最主要。以这只耳机来说,600Hz以下开始有2dB以上的衰减量,最高是在230Hz左右有-10dB衰减量。
图3
图3是实际开启ANC后的总消噪量,它显示了低频在230Hz大约有10dB 的降噪效果,而在6kHz有大约39dB的降噪效果。
作者: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03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yzw92 2020-12-21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