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市售的Type-C 耳机、DAC玲琅满目,我的设备能兼容吗?

2023-2-16 16:58 1605 7 7 分类: 测试测量
Type-C Audio的崛起

智能型手机集合了上网、通讯、观影、听音乐等办公娱乐功能于一身的携带型产品,每支手机上标配一个3.5mm耳机孔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近几年,每家手机厂商却都陆续取消了3.5mm耳机孔,这是为什么呢?

OPPO是第一只取消3.5mm耳机孔的手机,于2014年推出的R5,采用USB Micro B转3.5mm Dongle的方式来取代3.5mm耳机孔,主要是为了设计出更薄的手机,这台手机厚度仅4.85mm,成为时下最薄的智能型手机。而Vivo也随后推出机身厚度4.75mm的X5 Max ,同时也保留3.5mm耳机孔。

在讨论该不该取消3.5mm耳机孔时,2016年由Apple发表的iPhone 7宣布取消3.5mm耳机孔,为整个手机市场做了结论取消了3.5mm耳机孔后,除了可以将手机做得更轻薄外,剩余的空间可塞入更大容量的电池,延长手机的待机时间等。而USB Type-C的出现,达到了一个连接孔可拥有多种用途,不但可减少Host端的连接孔数量,还可将高解析的音频DAC芯片外置成为一个独立的选购商品,降低手机成本。于是其他厂商也陆续跟进,开始着手取消智能型手机产品上的3.5mm耳机孔。

关于USB DAC与市场趋势

您了解DAC芯片是什么吗?为什么3.5mm耳机孔与DAC有关系呢?

DAC(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人类能够聆听的模拟信号的设备。对于精度的需求,高阶与低阶的DAC可以有数倍的成本差异。

具备3.5mm耳机孔的手机,皆需要DAC来将数字音乐转换成模拟音频才能透过耳机聆听,而手机内建的DAC芯片通常不会放太高的成本,有些甚至直接与手机CPU整合在一起,所以对耳机有特别爱好的人都很清楚,使用高阶耳机连接手机的3.5mm是绝对无法达到该耳机的细腻音质。

因手机厂商逐渐取消3.5mm并统一改为USB Type-C单一接口,造就Type-C Audio的市场崛起,DAC透过UDA规范设计成一个独立的USB Type-C产品,并依照用户的需求,规划出各种高低等级的DAC产品如下:

DAC类:

消费者可以依照自己手边耳机的等级,选择相对应、适合的DAC产品,即可在手机上享受细腻的音质。

耳机内建DAC类:

由于大多数爱好者的手上仍拥有许多3.5mm的高阶耳机,因此现阶段Type-C转3.5mm的产品是主流,而内建DAC的Type-C耳机目前在售价与表现上不成正比,因为只兼容Type-C、无法向下兼容,难被市场接受,厂商也多半往无线耳机的方向发展,因此这类产品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

自从手机上的连接口逐渐由USB micro B转换成Type-C后,Type-C的高带宽与扩充性,一孔多用的功能逐渐成为手机生产厂商的目标,保留耳机3.5mm输出孔的手机比例逐年降低。由下表可看出每年以5%左右的比例逐渐减少,由此预测,到2025年时,保留3.5mm的手机将会低于市占的50%。

(保留3.5mm手机占比)

  1. 对手机厂商来说:移除5mm可以缩小手机体积、塞入更大电池、更可以逐步将DAC成本cost down。
  2. 对音乐供货商来说:由于Type-C DAC产品可提供高于44kHz/16bit以上音质输出,音乐供货商开始在无损市场上崭露头角,如:Apple Music, Tidal, Spotify, Qobuz, Tencent Music, NetEase, YouTube Music, Amazon Music, Deezer, Yandex等。
  3. 对消费者来说:可依需求选择高音质Type-C DAC产品,不再需要使用手机仅44kHz/16bit的5mm输出。
实际案例不良分析:
  • SUT侦测不到Type-C 耳机
  • SUT连接Type-C 转3.5mm DAC后,电量迅速减少
  • SUT 连接EC270 Dongle(Type-C公转3.5mm +Type-C母)并连接充电器后,SUT充电电流仅0.35A
  • SUT 连接Type-C 耳机后透过Skype通话没有声音(播放音乐正常)
  • SUT 连接连接Type-C 转3.5mm DAC后无法切换至最高支持格式2ch 24bits 192kHz(仅2ch 16bits 44.1kHz)
  • SUT 连接Type-C 耳机后无法使用耳机上的控制按键切换上下曲
测试规划与方向建议

由于Type-C DAC产品越来越多,因此与手机或其他Host的兼容性是必须经过测试兼容性验证才能让消费者有信心购买、使用,百佳泰基于长期累积的测试经验提出厂商可就以下的测试方向对产品质量测试进行规划。

☑ Compatibility Test

  • Device detection
  • Plug and Play Test
  • Dongle Test (C to 3.5mm)
  • Dongle Test (C to Multi Devices)

☑ Function Test

  • Microphone Function Test
  • Control button Test
  • Voice Assistants Test
  • Streaming Service Test
  • Hi-Res Audio Format Test
  • Sim card Phone Call Test
  • Calling by LINE, Wechat, Skype, etc.… Test

☑ Power Management Test

  • Charging/Discharging
  • Power consumption

作者: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03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7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