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并不完全清晰这项调查的具体统计方法及调查方式,也无法检验排名是否科学。但重要的是,这项调查的主要研究对象———“创新能力”,却是所有希望获得长期经济增长的国家无法绕过的门槛。早在1912年,奥地利学者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首次提出“创新”概念。他指出: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打破经济静止均衡状态、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并划时代地提出了创新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的论断。此后,研究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联的理论不断被修订和完善。
在上面提及的研究报告中,中国的邻居日本和韩国的创新能力排名位居前列。这两个国家原是“技术拿来主义”的典型。日本经历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失去的十年”,其痛定思痛的表现之一,即是于1995年11月和1996年6月先后公布了两个指导性的综合战略方针———《科学技术基本法》和《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强调“科技创新立国”,开展尖端科技的研究开发。2002年,日本研发经费已占GDP的3.12%,位居世界第一位,从而使其经济走上了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韩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将“科技立国”的重点转向形成独立自主的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韩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开发主体,国家承担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研究和战略储备技术开发,产学研结合和有健全法律保障的国家创新体系。即使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依然加大了研发投入,到2004年,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已居世界第二位。
创新能力的培育需要更长期的投资。但一旦拥有,将会带来极高的经济收益以及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例子就在我们眼前。2008年第104届广交会已经闭幕,从现在的交易统计结果来看,尽管交易总量回落,但拥有自主品牌、自主设计、专利技术的产品以及填补国际市场空白的创新产品的企业却独领风骚。这些企业掌握了成交和定价的主动权,显示了较强的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
经济危机总要过去,日子还得继续。在我们强烈关注应付经济危机的短期政策之时,是不是也应该对危机之后的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政策予以更冷静的思考呢?
作者:黄荣斌· (广东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