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析Intel HEX文件格式
1 Intel HEX文件是由一行行符合Intel HEX文件格式的文本所构成的ASCII文本文件。在Intel HEX文件中,每一行包含一个HEX记录。这些记录由对应机器语言码和/或常量数据的十六进制编码数字组成。 Intel HEX文件通常用于传输将被存于ROM或者EPROM中的程序和数据。大多数EPROM编程器或模拟器使用Intel HEX文件。
2 HEX记录格式。Intel HEX由任意数量的十六进制记录组成。每个记录包含5个域, 它们按以下格式排列[:LLAAAATT[DD…]CC]。每一组字母对应一个不同的域, 每一个字母对应一个十六进制编码的数字。每一个域由至少两个十六进制编码数字组成, 它们构成一个字节,像下面描述的例子:
(1):每个Intel HEX记录都由冒号开头。
(2) LL 是数据长度域,它代表记录当中数据字节(DD)的数量。
(3) AAAA 是地址域,它代表记录当中数据的起始地址。
(4) TT 是代表HEX记录类型的域,它可能是以下数据当中的一个:
a. 00 – 数据记录(看下面第3点)
b. 01 – 文件结束记录
c. 02 – 扩展段地址记录(看下面第5点)
d. 04 – 扩展线性地址记录(看下面第4点)
(5) DD… 是数据域,它两个字符代表一个字节的数据。一个记录可以有许多数据字节,记录当中数据字节的数量必须和数据长度域(ll)中指定的数字相符。
(6) CC 是校验和域,它表示这个记录的校验和。校验和的计算是通过将记录当中所有十六进制编码数字对的值相加,以256为模进行以下补足。也就是说LLAAAATT[DD…]CC一共的校验和永远为0。如下面的例子:
: 0300000002005E9D
cc=0x01+NOT((0x03+0x00+0x00+0x00+0x02+0x00+0x5E)%0x100)=0x01+0x9C=0×9D
3 数据记录格式。Intel HEX文件由任意数量以回车换行符结束的数据记录组成.数据记录外观如下[:10246200464C5549442050524F46494C4500464C33],其中:
a. 10 是这个记录当中数据字节的数量。
b. 2462 是数据将被下载到存储器当中的地址。
c. 00 是记录类型(数据记录)。
d. 464C…464C是数据。
e. 33 是这个记录的校验和的补足码。
4 扩展线性地址记录(HEX386)格式。扩展线性地址记录也叫作32位地址记录或HEX386记录。这些记录包含数据地址的高16位。扩展线性地址记录总是有两个数据字节,外观如下:02000004FFFFFC],其中:
a. 02 是这个记录当中数据字节的数量。
b. 0000 是地址域,对于扩展线性地址记录,这个域总是0000。
c. 04 是记录类型 04(扩展线性地址记录)。
d. FFFF 是地址的高16位。
e. FC 是这个记录的校验和的补足码。
f. 当一个扩展线性地址记录被读取,存储于数据域的扩展线性地址被保存,它被应用于从Intel HEX文件读取来的随后的记录。线性地址保持有效,直到它被另外一个扩展地址(扩展段或者扩展线性地址)记录所改变。
g. 通过把记录当中的地址域与被移位(16位)的来自扩展线性地址记录的地址数据相加获得数据记录的绝对存储器地址。以下的例子演示了这个过程:
i. 来自数据记录地址域的地址 2462
ii. 扩展线性地址记录的数据域 FFFF0000
iii. 绝对存储器地址 FFFF2462
5 扩展段地址记录(HEX86)。扩展段地址记录也叫HEX86记录,它包括4-19位数据地址段。扩展段地址记录总是有两个数据字节,外观如下:[: 020000021200EA],其中:
a. 02 是记录当中数据字节的数量。
b. 0000 是地址域,对于扩展段地址记录,这个域总是0000。
c. 02 是记录类型 02(扩展段地址记录)。
d. 1200 是地址段。
e. FC 是这个记录的校验和的补足码。
f. 当一个扩展线性地址记录被读取,存储于数据域的扩展线性地址被保存,它被应用于从Intel HEX文件读取来的随后的记录。线性地址保持有效,直到它被另外一个扩展地址(扩展段或者扩展线性地址)记录所改变。
g. 通过把记录当中的地址域与被移位(16位)的来自扩展线性地址记录的地址数据相加获得数据记录的绝对存储器地址。以下的例子演示了这个过程:
i. 来自数据记录地址域的地址 2462
ii. 扩展线性地址记录的数据域 FFFF0
iii. 绝对存储器地址 102452
6 程序的实现过程,程序的实现过程需要读取两次文件,第一次读取文件主要是读得文件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也即可以知道HEX文件中的数据是从那个(低)地址到那个(高)地址的的数据,在这一次可以顺便检验文件中字符的合法性和文件的合法性,为下一次读取文件做好准备。第二次读取主要是转换的过程,你可以先定义一个字节数组(数组的大小为最大地址减最小地址)或者创建一个文件(文件的大小为最大地址减最小地址)然后把数组或者文件写入0xFF(由于0x00在单片机中是有用字节)。然后开始从头读文件,读得一行分析一行并写入数组或文件。注意读得的地址减去第一次得到的最小地址即是在文件或者数组的地址。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wuqiubin/archive/2008/01/18/2052159.aspx
最近在写一个编程器,遇到hex格式文件转换为bin格式文件的问题,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对该格式有了了解。所以在此介绍一下hex格式,并将自己的程序思路写下来,供大家探讨一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Intel HEX文件是记录文本行的ASCII文本文件,在Intel HEX文件中,每一行是一个HEX记录,由十六进制数组成的机器码或者数据常量。Intel HEX文件经常被用于将程序或数据传输存储到ROM、EPROM,大多数编程器和模拟器使用Intel HEX文件。
很多编译器的支持生成HEX格式的烧录文件,尤其是Keil c。但是编程器能够下载的往往是BIN格式,因此HEX转BIN是每个编程器都必须支持的功能。
HEX格式文件以行为单位,每行由“:”(0x<?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a)开始,以回车键结束(0x0d,0x0a)。行内的数据都是由两个字符表示一个16进制字节,比如”01”就表示数0x01;”0a”,就表示0x0a。对于16位的地址,则高位在前低位在后,比如地址0x010a,在HEX格式文件中就表示为字符串”010a”。下面为HEX文件中的一行:
:10000000FF0462FF051EFF0A93FF0572FF0A93FFBC
“:”表示一行的开始。
“:”后的第1,2个字符“10”表示本行包含的数据的长度,这里就是0x10即16个。
第3,4,5,6个字符“0000”表示数据存储的起始地址,这里表示从0x0000地址开始存储16个数据,其中高位地址在前,低位地址在后。
第7,8个字符“00”表示数据的类型。该类型总共有以下几种:
00 ----数据记录
01 ----文件结束记录
02 ----扩展段地址记录
04 ----扩展线性地址记录
这里就是0x00即为普通数据记录。
自后的32个字符就是本行包含的数据,每两个字符表示一个字节数据,总共有16个字节数据跟行首的记录的长度相一致。
最后两个字符表示校验码。
每个HEX格式的最后一行都是固定为:
:00000001FF
以上的信息其实就足够进行HEX转BIN格式的程序的编写。首先我们只处理数据类型为0x00及0x01的情况。0x02表示对应的存储地址超过了64K,由于我的编程器只针对64K以下的单片机,因此在次不处理,0x04也是如此。
我的编程思路是从文件中一个一个读出字符,根据“:”判断一行的开始,然后每两个字符转换成一个字节,并解释其对应的意义。然后将数据从该行中剥离出来保存到缓冲区中,并最终输出到文件中。
具体程序如下,该程序在VC2005下采用控制台项目编译,需要在release下编译,在debug模式中会提示一个dll文件无法找到,这可能是VC自身的错误。
// hextobin.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
#i nclude "stdafx.h"
#i nclude <malloc.h>
#i nclude <memory.h>
typedef unsigned char BYTE;
//将两个字符转化为一个字节量
void CharToByte(char* pChar,BYTE* pByte)
{
char h,l;
h=pChar[0];//高位
l=pChar[1];//低位
if(l>='0'&&l<='9')
l=l-'0';
else if(l>='a' && l<='f')
l=l-'a'+0xa;
else if(l>='A' && l<='F')
l=l-'A'+0xa;
if(h>='0'&&h<='9')
h=h-'0';
else if(h>='a' && h<='f')
h=h-'a'+0xa;
else if(h>='A' &&h <='F')
h=h-'A'+0xa;
*pByte=(BYTE)h*16+l;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char fileName[100];
char data[2];
BYTE *outBuf;
FILE *myFile;
int len;
int i;
BYTE adressHigh;
BYTE adressLow;
BYTE dataLen;
BYTE dataType;
BYTE byteData;
int totalLen;
totalLen = 0;
len = 0;
adressHigh = 0;
adressLow = 0;
dataLen = 0;
dataType = 0;
printf("请输入HEX格式文件名:");
scanf_s("%s",fileName);
printf("\n");
if (fopen_s(&myFile,fileName,"r") != 0)
{
printf("打开文件%s失败!",fileName);
}
//将文件长度计算出来用于申请存储数据的缓冲区
while (!feof(myFile))
{
++len;
fgetc(myFile);
}
rewind(myFile);
//因为是每两个字符表示一个字节,所以最大的数据个数要少于文件字符个数的一半
outBuf = (BYTE*)malloc(len/2);
memset(outBuf,0xff,len/2);
while (!feof(myFile))
{
//:号表示一行的开始
if (fgetc(myFile) == ':')
{
//一行的头两个字符表示该行包含的数据长度
data[0] = fgetc(myFile);
data[1] = fgetc(myFile);
CharToByte(data,&dataLen);
//一行的第、个字符表示数据存储起始地址的高位
data[0] = fgetc(myFile);
data[1] = fgetc(myFile);
CharToByte(data,&adressHigh);
//一行的第、个字符表示数据存储起始地址的低位
data[0] = fgetc(myFile);
data[1] = fgetc(myFile);
CharToByte(data,&adressLow);
//一行的第、个字符表示数据类型
data[0] = fgetc(myFile);
data[1] = fgetc(myFile);
CharToByte(data,&dataType);
//当数据类型为时,表示本行包含的是普通数据记录
if (dataType == 0x00)
{
for (i=0;i<dataLen;i++)
{
data[0] = fgetc(myFile);
data[1] = fgetc(myFile);
CharToByte(data,&byteData);
outBuf[adressHigh*256+adressLow+i] = byteData;
}
totalLen += dataLen;
}
//当数据类型为时,表示到了最后一行
if (dataType == 0x01)
{
printf("文件结束记录!");
}
//当数据类型为时,表示本行包含的是扩展段地址记录
if (dataType == 0x02)
{
printf("不支持扩展段地址记录!");
return 0;
}
//当数据类型为时,表示本行包含的是扩展线性地址记录
if (dataType == 0x04)
{
printf("不支持扩展线性地址记录!");
return 0;
}
}
}
fclose(myFile);
printf("请输入保存的BIN格式文件名:");
scanf_s("%s",fileName);
if (fopen_s(&myFile,fileName,"w") != 0)
{
printf("打开文件%s失败!",fileName);
}
for (i=0;i<totalLen;i++)
{
fputc(outBuf,myFile);
}
return 0;
}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