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这个话题,主要的还是从我以前的经历说起。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挺想做些事情的,遇到一位师兄,当时在为一家生产燃料电池企业设计喷涂催化剂的自动设备。他也是挺有想法的一个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买了一台雕刻机,把内部的控制电路板拆掉,买了一块很便宜的PCI插槽的电机控制板(成都的一家公司,买NI和国外的其他公司的产品,光控制板都要1W多)。找了另一位师兄,把原来在C里面的调用的dll文件重新封装了一下,在LABVIEW里面运用(其实是轨迹控制+几个IO口控制)。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他发现运动控制的工业设备市场是蛮有需求的。这家企业有着2台以上点胶机的需求,因此这个故事也就开始了。我参与到这个事情,是接受了他的邀请,并且也约了另外一个同学参与这个事情,并且在其中向父母借了一些钱参与到前期的过程中。在定位过程中,做了不少的事情,主要结合的还是运动控制+视觉检测两方面的内容。最终由于人员的分歧,导致一半的人员脱离了这个事情,但是这个公司还在运作,我也时常保持关注,在学校的招聘论坛中还能看到他们的启示。
从中,我了解到的有不少的东西:
1.想全新设计一个东西并不是学校内就可以学到的
在开始的时候,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设计机械方面的装置。外壳,传动机构(三轴系统),装配,不仅花钱花时间而且小问题不断。联想到和我联系的岩兄也有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50W做一套EPS,我觉得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2.做系统集成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由于国内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在未经严格实验检验或者说未经优化就已经发布了,那么最终在系统应用这一环节就必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以上述的例子为例,电机控制板+步进电机驱动器+单轴传动系统都是外购的,在实际应用中,出现某个系统信号在输出,但是电机不转的情况发生,最终确定下来是驱动器的问题一样。
没有合格的供应产品,几乎很难在这些基础上完成一些有价值的应用。或者说,如果想要降低风险,就必须购买国外的产品,大大增加了成本,使得某些企业只能靠高售价,赚取本身的人工集成的钱过活。
3.未来的竞争
我以前所接触的,几乎都是定制的工业化自动设备或是检测设备。在这个领域里面,存活着大量的小企业。我以前一直在想,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加入到这个行业里去,并且始终保持着不大的规模。其实细究一下,在赚取较高的利润的同时,这些小企业要承担着较高的维护和保修的风险,由于订单数量较小并且重复性不高,又有着专门的调试要求。
其实回想一下,当时就业的时候,一心想着从事硬件工程师的工作,未必不就是想着从底端做起,把质量控制和功能设计结合在一起。学习了很多东西,使得自己更相信团队化的协作,更相信基于实验的设计。对于汽车电子产品和汽车的质量了解,使我对工业控制和测试测量行业的替代产品的未来充满疑虑:表面的低成本下,蕴含着高的维护成本和并不高的利润,甚至是较长的回款周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未来的质量化的需求,也会使得国内并不是创业者的乐园。在此,祝福师兄的团队!祝福特权,希望能走出一条路来。
朱玉龙 2011-8-3 14:02
用户303918 2011-8-3 13:50
飞言走笔 2011-7-28 08:29
用户361191 2011-7-27 22:42
用户235812 2011-7-27 22:26
jcqi2004_546163687 2011-7-27 22:24
用户406878 2010-12-1 19:24
用户1398249 2010-9-16 09:41
朱玉龙 2010-9-15 15:09
dwwzl 2010-9-15 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