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之前,有点儿纠结瓶颈的事情,不过随着一段时间的长考,我倒是试着给自己找一条可能突破瓶颈的路,在这里聊聊。
2014年伊始,公司的新CEO上台,这已经是我工作四年里面公司的第三任CEO了,中国区的CEO也换了2次。2013年的某天,当时大老板在中国这边探讨女性的职业历程的时候,我内心还充满疑问,女人也可以做到整个工程的最大的头,而且还是从HR部门转悠了一圈。有些事情,你根本想不通也没办法去想通。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系列的改革,人事和结构变动。
以上这段也是我过年之后的一些想法,你一旦毕业选择去做R&D,选择技术方面的工程师职位,在外企/民企/国企,无一例外,你只能做到专业,并在一个方面能够累积起足够的知识,并有能力解决大部分人没办法解决的问题。这是生存之道,也是生存的基础。所以,将自己的大脑训练的更为睿智,将一部分的内容从脑中移出来,但是能快速的寻找答案是非常重要的。
我个人在印象笔记里面,思考的结构如图:
执行力:采用基本分类的方式,将所需要去完成的事务,以下述方法分类和执行,这方面可参考的材料较多,不详谈。
当下工作:当前职位下的工作内容,分为公司需要我完成的,和自己想要去拓展的两部分。
动力:家庭的方方面面的事务和家庭财富管理。
欢乐:个人的爱好以及健康状态。
素质:从广义上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提升。
常识:非专业之外的其他知识和常识。
重点谈谈专业的部分。以上的这部分,是我对于知识结构的思考,考虑角度如下:
1)解决信息的来源问题,考虑输入,从新能源汽车的考虑角度来说,以下的知识来源是需要去借鉴的(EPRI、EERE、NREL、AABC、SAE)
2)行业信息的汇总,从大的企业的情况变革,以及整个行业的趋势,比如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向,Fuel Cell与纯电动的竞争,是工程师需要去了解的
3)新能源汽车:这是我一次职业上面的投资,认为汽车电气化的趋势是迟早的。在这个方面,某个点上需要具体展开,如电池管理之中,我初步的分了以下的内容【522.电池管理 1. 设计需求2. 软件需求3. 设计案例4. 温度检测5. 电压采集6. 电池均衡7. 电池算法8. 短路检测9. 绝缘检测10. 高压互锁11. 高压检测12. BDU设计】,在每个环节上面,对比不同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累积自己对单个方向的深度和广度。在专业知识层面上,我现在也觉得,必须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才有可能在未来的设计之中有更多的选择,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在各种选择之中找到最适合的方案。
4)汽车电子开发:我偏向于喜欢Electronics的种种,越做越知道,我以前了解的车身电子和充电机,是整个业界的入门级。所以基于安全和基于系统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我对此有了种种新的认知。以前公司的开发的手段,是基于车身电子而言的,在其他门类种,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此项门类,虽然不是工作的焦点,也是我很愿意去积累的。退一步说,万一新能源汽车失败了,传统汽车也要造吧,未来也可能是混饭吃的内容。
5)此类,是横跨其他部门,如采购、质量、维修以及制造对汽车整体的要求,工程从来不是独立的,收集各方面对于做出“好车”的完整定义,对工程师而言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克服的一项。
6)职业发展规划:我个人觉得,工程师不能太挑职位,所以很多时候经历多一些,都是好事。不过面对企业对个人的定位,和个人对自己的定位,需要一份长期的动态的跟踪,单独拉出来,也是可以战略的对比自己在职业方面的发展。
文本附录:
500_专业知识库
1. 500.专业知识架构
1. 501_信息知识来源:用来存放所有的输入相关材料。
2. 502_专业知识体系
3. 503_汽车法规标准
2. 510.行业综合信息
1. 511_汽车产业总体
2. 512_汽车技术方向
3. 513_新能源汽车产业
3. 520.新能源汽车
1. 521.电池系统
1. 522.电池管理
2. 523.核心部件
1. 524.电机
2. 525.充电机
3. 526.DC-DC
4. 530.汽车电子开发
1. 531.汽车电子概览
2. 532.汽车电子硬件
3. 533.汽车电子软件
4. 534.汽车电子测试
5. 535.汽车电子系统
5. 540.汽车行业特性
1. 541.安全
2. 542.质量
3. 543.可靠
4. 544.耐久
6. 590.职业规划
用户851426 2014-8-14 21:33
用户1220911 2014-8-14 10:52
用户1731878 2014-3-18 12:53
644398774_263592779 2014-3-12 16:27
用户593939 2014-3-11 22:47
用户1275742 2014-3-8 11:02
残弈悟恩 2014-3-8 02:34
朱玉龙 2014-3-7 16:55
用户432600 2014-3-7 13:21
用户3809340 2014-3-6 11:52
觉得这样的系统分类法分析寻找自己技术“升级”是会有很大用处的。而我跟人对于工程师循序渐进提升路径的一个归纳是:遇到技术或产品开发已经达到“天花板”附近时,针对现有技术领域向回转身弄通一点原理,然后回头用现有开发方法或架构甚至一点新的架构,去“提升”实现“原有功能”,做通了,您自身就提升了。
而您这样去做每次的成果,虽然也许国外已经有了,但是您在一定程度上从原理上的设计,一定也是对于性能或性价比的新贡献,例如可以在您所在国内公司里逐步设计开发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我以上的建议其实有个核心思想,那就是要想做有用的提升,要通过实践来提升,而不是通过选几本新书认为是行业发展必须、又以中国学校的方式(背书)去学习。这样的提升才是真正有用的提升,不仅对于个人有用,对于您的企业和市场,都是有用的。
而至于广大工程师离开“规范”规定的方法或路径去找原理,似乎比较艰难,但也不一定完全不可行:毕竟做项目多了,“不会写也会遍”,甚至融会贯通。有人说匠人做深了也是可以成为大师的。。。这是可行的进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