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计算通信移动平台 MID和CMC谁说了算?

2008-2-18 16:05 6033 10 10 分类: MCU/ 嵌入式

iPhone的成功为大屏幕的智能手机进行网页浏览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旁证,也为计算通信移动平台的融合设备提供了一个样板。谁也不会怀疑集成移动计算和移动通信的设备将一统便携式设备的天下,而这一天离大家都不远。


但有关处理器的争论还是出现了:何种架构终将成为这场盛宴的主导者?是CISC还是RSIC?是一直把持PC处理器老大地位的Intel?还是在手机处理器领域呼风唤雨左右逢源的ARM?最终主导市场的设备是Intel推动的概念平台MID?还是ARM最近提出的新概念平台CMC?


MID平台的演进


的确,MID的前身UMPC提出之初遭到的质疑远大于肯定:大体积、笨重、大功耗、终端价格昂贵(高过一般的NB)。ARM公司首席运营官Tudor Brown在最近一次有关UMPC和CMC系统定义之不同的阐述中,重申了他对UMPC这些问题的疑虑,并且又增加了一点:UMPC无法做到24小时待机,这对便携式设备应用而言是致命的缺点。


Intel当然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否则他们就不会推出一个LPAI(Low Power on Intel Architecture)计划了,因为最关键的问题正是功耗——他们并不担心性能的问题。简单说,LPAI计划把Intel针对便携式设备的处理器功耗降低到0.5-3W左右(不包含芯片组功耗),Intel不久前推出的Stealey A110处理器至少让他们在功耗的问题上不再讳言。


为了改变UMPC在人们眼里的印象,Intel推出了他们的MID概念平台,你可以把它看作是UMPC的改良升级版。为了降低被人垢病的“价格”,Stealey A110处理器支持Linux操作系统,MID平台采用的是精简版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以及更小的4至6英寸触摸屏(800x480/1024x600分辨率),核心动力则来自于600-800MHz的Stealey双核心处理器,但仍会提供WiFi、蓝牙和3G HSDPA功能。


英特尔对MID平台系列做了三个划分:Stay in Touch(保持联络),Be Entertained(娱乐)和Access Info & Locate(访问信息及定位)。我对此的理解是她正在应用和性能之间设立平衡。


CMC平台的杀手锏


显然,没有比功耗更能体现ARM的优势了,快速启动和能够24小时待机始终是便携式设备的基本要求,这也是CMC能够看到的杀手锏。MID平台的确在快速启动上前进了一大步——冷启动时间为20秒,从休眠模式恢复到工作状态需要10秒,从待机模式恢复则需要5秒——但还是比目前的手持设备要长一点;而在功耗上,目前X86架构的MID平台在不断追求高性能的同时还无法让系统功耗降低到便携式设备的要求,这大概是它的一个死穴——便携式产品对性能的要求不会高于对功耗的要求,而CMC在这一点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我相信ARM和Intel都在取长补短,提高性能降低功耗,而Tudor Brown的看法同样现实:X86要想把功耗降到ARM的水平还有一定困难,毕竟ARM的简单架构在功耗上有先天的优势。正因如此,CMC更符合随时连线的需求,成本也比MID更低,更接近目前的手机,能提供24小时的连续待机时间。Tudor Brown相信,如果计算通信移动设备市场被大家接受,那CMC应该也将比MID便宜。此外,ARM雄心勃勃的多核计划也让那些在ARM和Intel性能比较上摇摆的怀疑者多了一份放心,对于ARM用户而言,Cortex-A9已经开了个好头。


终极PK的关键


即使不考虑价格和性能的因素——它们都可以视为可变因素——有一样事实也不能忽略:迄今为止的便携式设备产业链资源更多的是集中在RSIC架构端。我相信,当两种架构向同一系统发展时,商业模式和技术生态环境才是终极PK的关键。


ARM正是这么做的:Tudor Brown宣称他们的商业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厂商提供相关芯片并分享这一机遇带来的回报。数字IP可标准化的授权模式被ARM发挥到了一个沸点,这是模拟IP无法做到的(因为需要根据不同的制程、工艺、系统电压等作不同的设计,模拟IP需要提供服务,只能是一种订制化非标准的模式)。


Tudor称全球200多家基于ARM核的处理器公司可以共同推动CMC市场的发展,而Intel依然是寡头经营——唯一的处理器供应商,所有的参与者都只能是处理器采购者而不是供应商。Tudor想强调的是:Intel在发展MID之初就不可避免地站在了包括TI在内的200多家处理器公司的竞争面上——也许手机市场的发展已经验证了哪种模式更富于吸引力,


关于技术生态环境,有一个说法似乎有利于x86阵营——全球PC用户广泛,熟悉X86平台开发的软件工程师众多。的确,表面上是这样,但ARM支持基于PC平台的交叉编译,客观上,ARM让X86平台为自己作嫁衣裳。其实,CSIC和RSIC架构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演进,二者互相渗透,Tudor Brown并不担心二者在未来的竞争,坚信比X86简单的ARM始终是小体积芯片的首选。并且,几年前,已经有人在不同的硬件架构上实现了X86的指令集,而Intel也在不断简化他们的架构。


的确,没有谁会低估软件对设备远景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不同架构下的软件开发都在各自领域把硬件系统推向了新的高点。我不能断言这些软件开发商对“何种架构平台主导未来设备”有着怎样的话语权,但不难理解“用户体验”永远是主导市场的终级标准,CSIC和RSIC,哪个将主导融合设备?也许,软件开发商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另一个有关技术生态环境的关注点在于“技术联盟”,在这点上,Intel和ARM都有各自的远见。我也注意到Tudor Brown有关“不要把眼光停留在技术竞争上,合作资源才是关键”的观点,我对此的解读是:CMC的发展关键不是同MID的技术攀比,而是将受惠于ARM Connected Community。


争论还在继续,尽管计算通信移动设备还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去年全球10亿台手机中,智能手机的比重仅为5-10%,虽然这一市场还在增长,但一段时间内这个格局不会改变。有有关融合设备平台的争论在我看来,其真实焦点在于:未来的融合设备是从PC端演进还是手机端演进。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1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