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样的河流,企业之与市场也一样,因为市场总在变化。金融海啸的冲击正在考验实体经济的耐性,整个电子产业的市场环境也因此波动起伏。现金流状况良好的公司也许要庆幸之前的保守政策使得他们更有应对危机的底气,同时,他们也认为只有现金充足才能在一个市场低谷的时候投入研发和并购资源,而这会是一个提高投资效率的时机。一个理所当然的设想是:小公司将不可避免成为此轮海啸的牺牲品。相对于大公司,他们的资金规模和技术储备的抗压弹性似乎不足以应付这次全球市场的波动,事实果真如此吗?
主观经验往往造成误导,比如有关“技术过剩”的疑虑。我们认为,不是因为宏观经济遇冷让技术显得过剩,而是新技术和新市场之间出现了真空。我们也注意到,越是规模有限、市场向下的时候,这种真空越能体现出其机遇和价值,而这,可能正合那些中小企业的胃口,依赖那些大公司所没有的灵活性,他们也许更为容易地跻身于这些真空的市场寻找到发展的机遇。此外,规模同市场波动之间既是“递增”关系,也是“递减”的关系,所以,我们也同样听到一些中小设计公司表示,在大家都糟糕的时候,小公司不见得比大公司更糟糕。
糟不糟糕,当然不只是规模大小决定的。硅谷那些半导体公司在此轮市场波动中同样会出现包括人员方面的波动,对中国而言,不妨乐观期待一个由此而来的蝴蝶效应——技术和人才的流入。同样,对中国IC设计公司规模将在此轮危机中缩小的担忧也可能因为同样的理由而逆变为“一些新的设计公司将陆续成立” 。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们走访了十几家规模和产品各不相同的公司,希望在2009年的开端,为大家提供一个真实的而非主观经验的反馈,看一看,企业都如何评价他们在2008年的业绩,哪些产品线实现了增长?促进其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相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哪些产品的发展前景被看好?产业正在进行哪些技术跟进和升级?2009年,是否存在一些新的增长点?根据目前的经济环境,这些公司对今年宏观市场的预期又是什么?借助这些观察,我们也希望弄清楚,在市场紧缩的2009年,危险和机遇到底在引发哪些效应?
感兴趣的欢迎到此延伸阅读:http://article.ednchina.com/Commu/20081230110410.htm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