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跑马圈地--专利者的游戏

2007-6-21 11:16 2682 5 5 分类: MCU/ 嵌入式

作者:周鑫 


发表时间:2005-11-09


怎么样,题目是不是太调侃了?我觉得也许有点,但本质上就是这样。


  专利纠纷在中国电子业内此起彼伏,似乎其中步步杀机,奥妙无穷;纵然许多厂商与设计者为此心惊胆战,如履薄冰,但抽象地讲,题目已经是对专利和知识产权问题的一种概括。


  专利是游戏,是背离了其诞生初衷的竞争手段


  ——“专利”这个词产生的出发点原本是为了保护并鼓励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使得技术的发明者能够在一定的年限内垄断地使用其持有的技术,以此鼓励技术持有者不断地加大投资,发展其技术。但是今天,如果许多人仍然认为专利法是为了上述目的而存在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当今的专利及专利行为的意义已经远远背离了其诞生之始的善意初衷,成了企业之间争斗的利器,甚至成了扼杀技术创新应用的黑手。


  专利是陷阱,是信息时代的新圈地运动


  ——何出此言呢?举个例子:当某国的某项新标准出台时,聪明的企业就会考虑这一标准将会达到什么目的,会有哪些相应技术出现,当他们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之后,这家狡猾的公司就会带着这些奇妙的想法马上申请专利。他们不会考虑这些想法如何通过技术实现,也不去过多地考虑究竟最后是否能够实现,总之,他要申请这项专利。当专利申请成功后,好了,如果今后真的有人生产了符合我今天所描述的产品或应用的话,我就有理由起诉你——因为我当初的点子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由此看出,专利并不一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发明,它需要的仅仅是一种趋势性的预测和对其准确地描述,这在专利法中称为“实施例”。换言之,只要有人事先设好了这样的埋伏,今后就可能会有人落入这个陷阱——到时候中埋伏的人不得不向下圈套的人交上一笔保护费,以求活命。


  这样的陷阱你也挖,我也挖,电子业界慢慢变得危机四伏。专利的申请,俨然成了信息时代的新圈地运动。然而麻烦的是,今天的大多数专利陷阱都已由国际上的大企业事先布置停当,随着中国本土生产能力和设计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本土公司纷纷中招。


  若干年前日本在专利上吃的苦头仿佛就是中国当前情况的一场彩排。当时其技术开始高速增长,但国内尚没有成熟的律师和专利代理人,专利技巧拙劣,企业也舍不得为此花钱。其许多原创技术都曾由于专利技巧不到位而被合法“窃取”甚至拱手送人,而这些企业与此同时也受到欧美领先企业的专利打压,曾经苦不堪言。


  现在,日本的专利水平已今非昔比,堪与美国平起平坐——这一点在他们的专利申请书上可见一斑——日本的专利申请书从10年前的七八页长发展到了今天的四五十页长,而且全部用英文撰写。专利申请书更加专业;其定义广泛且描述准确;用英文书写为转化为各语言版本降低了翻译费用,这都是专利技巧逐渐成熟的表现。


  日本企业从曾经时常光顾陷阱的猎物变成今天广设埋伏的猎手,花费了无数的金钱和将近10年的时间,而今天的中国企业,是否可以在日本前车之鉴下仅用一半的学费或五年的时间就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呢?


  让人不安的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专利策略实施。我这里所谓的“真正意义”指的是以“市场和竞争为驱动力的专利行为”,而非“以技术为驱动力的专利行为”。这有什么区别呢?国内企业里的知识产权经理会筛选来自其工程师的新技术,并决定哪些技术更有可能实现,而后会对其进行专利申请。而在国际企业中,是将专利权完全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或竞争力,只要是今后有可能出现的技术或应用都会被申请专利,他们并不关心这种技术如何甚至能否实现。


  另外,虽然国内企业的专利意识在快速加强,但在申请专利时往往只重视数量,却不重质量。一个好的专利需要一位律师花费一二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写得面面俱到、无懈可击,而低成本或低质量的专利申请书非但不能保护你的知识产权,反而会使你更快遭到合法的抄袭——你的竞争对手会因为你的专利受到启发,然后巧妙的钻空子,找到你专利中的薄弱环节,或是偷梁换柱,或是移花接木,将你的构思简单修改,助其产品迅速上市。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