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语境下学习英语,很多人都以失败告终,我之所以能成为上世纪**十年代与世界对话的人,很大原因在于我有一种对自己的“死嗑精神”。死嗑是一种坚持、是一种执著,是一种梦想支撑下的与惰性、胆怯、放弃等等人性弱点的较量。
我之所以在很年轻时就有这种死嗑精神,是因为我幸运地遇到了“中国人的第一次英语革命”,幸运地不断遇到“高人”(高标准、高要求、高品质),知道自己的差距,信奉“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是出路”,于是在“终身学习”中乐此不疲。
《那些年,我磕破的英语单词本》
——我所经历的“中国人的第一次英语革命”
学英语初动力——如听天书,不愿做“英语世界”的文盲
作为**后第一批高考录取的大学生,当我们还沉浸在“天之骄子”般的荣誉和喜悦中时,进入大学的第一堂“天书课”让我着实有了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自己无知的惶恐。那是进入大学后方华灿教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大课,所谓大课,是六个班集中在一起上,那堂大课人数超过二百,方教授讲的全部是英语。由于之前停课闹革命,我们这批大学生国文基础都差得一塌糊涂,更不用提英语了。而这样的课按说应该是在大三大四才开,经历了**“文荒”饱受知识压抑的教授们也是迫不及待地想教我们。
方教授见到第一批久违了的学生们,压抑了多年的他像丰富的油田找到喷头出现井喷式喷发,他直接用英语讲了两节课,这九十分钟我几乎一句也听不懂。当时我懵了,感觉自己像在听天书,强大的求知欲被知识的魅力所唤醒,我不甘心做“英语世界”的文盲,那种摆脱无知的欲望使我开始拼命地学英语,最原始的目的就是像方教授那样用英语讲课。我相信和我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不在少数,我们那堂课的学生二百多人中,现在有五十多人在国外,为中国石油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出国要考托福,分数都要在550分以上,以当时“英语零起步”的水平,能有这么多石油学子分布在世界各地,方教授的第一堂“天书课”功不可没。
(我的老师方华灿教授——图片来自网络)
学英语笨功夫——下苦力,方本磨圆补笨拙
(依旧清晰可见的红色标记,但有的字迹却已模糊不清)
(被磨圆、磨烂的英语单词本)
(那个年代用来记英语单词的本子)
我学英语达到了什么程度?就像饥饿的人见到了一桌子丰盛的晚餐,真是“饿补”啊!然而,记忆英语单词却是我的软肋:别人十遍便可铭记于心的单词,我百遍千遍也未必可以背下来。只好一个一个单词的标记,一遍背不下来的画一条“横杠”,两遍、三遍背不下来的画“三角”,多遍仍旧背不下来的画“红三角”,“红三角”的个数总是很多,如此长期坚持,英语笔记越来越多,这些英语单词本边角慢慢磨损,方的变成圆的了,好的变成烂的了。
为学习当“学霸”——练听力,霸占单位电视机
(80年代的记忆——图片来自网络)
大学毕业到单位后,我的英语学习延续到单位,甚至为学习我还当起了“学霸”。“此学霸”而非现在年轻后生的“彼学霸”,我所指学霸是为了练习英语,提高听力水平,一直“霸占”着英语时间段的电视。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研究所里只有一台公共电视机,为了跟电视机学习英语讲座《Follow me》,我总是在别人还休息时,已占下电视等着英语讲座,别人也就不好意思跟我抢频道了。那时我甚至连走路、排队买饭的时间都在默背英语单词,搞得好像全世界都知道我在学英语似的。这样近乎疯狂的学习,让我变成别人眼中的“怪人”,但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无足轻重,醉心于学海中的我无暇顾及他人异样的眼光。
打开世界之窗——从翻译到对话各国政要
(我与美国前总统卡特)
(我在提问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
(在欧洲创新大会上演讲)
由于一直坚持学外语,在单位我经常担当业余翻译,有时还带团出国。最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我迷上并投入太阳能事业之后,英语会成为我与世界沟通无极限的有利工具。我可以用英语对话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国务卿鲍威尔,用英语在联合国讲坛上介绍中国太阳能推广模式,用英语在全球创新大会上传递来自中国的声音……这一切似乎始料未及,有时你没有理由的坚持一样东西,最初得不到回报,但有一天它会开花结果,惊羡了别人,最重要的是感动了自己。这么多年的英语功底,不但使我能用英语与人无障碍地沟通交流,更是学会了一种新的思想方法,新的逻辑思维。
学习是人的第一需求
为什么我要一直坚持学习?因为学习是人的第一需求。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有求知欲,人要上进,昨天和前天不一样,今天和昨天又不同。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反过来才对,只有学到老、才能活到老,没有学习没有思考的人本质是行尸走肉。
一个爱学习的老板带动的是一个爱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我同样希望我们团队的人及我所能影响到的人,“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停,生命止”,生命的价值在于永不停歇地吸取知识,在于坚韧不拔的追求真理,在于锲而不舍地扩展厚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就是我们有品质的人生所孜孜追求的。
附:
背景资料1
注:(方华灿,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学科领域的开创者,1930年3月生,1952年8月毕业于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机械系。历任清华大学石油系教师,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副主任、主任,曾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曾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了“石油钻井机械”、“海洋石油钻采装备与结构”、“机械振动学”等课程11门;开展了“海上结构物的安全与可靠性研究”等10余项课题的科研,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10项,专利2项;共发表论文约200篇,其中在国外刊物上发表40多篇,SCI和EI收录近30篇;培养出研究生近40名;出版了《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理论基础》、《海洋石油钢结构的疲劳寿命》、《冰区海上结构物的可靠性分析》、《Mechanism Design》、《Design of Mechanical Elements》、等著作14部;曾建立了用于海洋石油工程的“模糊概率断裂力学”新学科分支,并于1999年出版了专著《模糊概率断裂力学》。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津贴。)
背景资料2
《Follow Me》:中国人的第一次英语革命
http://edu.qq.com/a/20090904/000128.htm
用户699292 2014-12-19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