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9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上书的国家重点项目,一个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国家产业基地,一个号称总投资320亿元的深港合作项目,一个深圳“十一五”最被期待的LED全产业链工程这是深圳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世纪晶源”)光鲜的一面。
但在光鲜表面的背后,世纪晶源疑云重重在股权变更之初,缘何“白送”几亿巨资给几个深圳本土房地产开发公司?缘何在享尽了政府优惠补贴的7年之后,和获取了相当于半个深圳中心区的3.3平方公里土地、18宗地块的同时,及公司面临倒闭边缘,拖欠政府、银行巨额贷款一再展期的情况下,政府才进行第一次正式考察、才有专家质疑其项目的可行性?
2004年项目落地时,政企双方曾一致对外宣称项目投产后产值过100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年产值4000亿元,解决10万人就业。而今近7年时间过去了,世纪晶源年销售额不过1000万元,负债却高达33.97亿元,仅有的几十名员工的工资还一再拖欠。
世纪晶源到底是一家什么背景的公司,在过去7年间又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操作。《证券市场周刊》实地调查,在剥茧抽丝中,320亿元项目疑云最终浮出水面。
将被“破产清算”
4月初的深圳,潮湿阴沉。位于深圳光明新区核心区的世纪晶源公司大门紧锁,员工陆续离开工厂。此时,深圳市政府已启动对世纪晶源的破产清算程序。
公司东大门正对着的那栋圆形建筑一楼专门用于接待。隔着微尘的窗玻璃,融合东西方设计风格的接待布置依稀可见。据公司员工介绍,从建成后的几年间,接待了众多的贵宾,驻足于此享受咖啡光阴和人民大会堂款待礼仪的国内外银团和政府官要不计其数,而今却是人去楼空。
一位公司员工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为节省开支,世纪晶源和仅存的两家子公司深圳世纪晶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光子公司”)及深圳世纪晶源华芯有限公司(下称“华芯公司”)办公人员已集中搬迁至产业基地南区2层。
公司内部传闻四起,为支付月度开支,有说公司刚以60万元低价卖了一部接待专用宝马车,也有说南山高新南区块地已然作价转让。从2009年开始,多家子公司被陆续关闭停产,截至记者发稿前,仅光子公司和华芯公司两家尚存。
砍半的薪水,令打拼多年的公司高层也被迫离去,甚至对簿公堂。而大量裁员的同时,公司通过各种渠道继续招募专职财务和法务人员,以用来“应对银行账款和辞退员工过程中所衍生的劳资纠纷”,但却面临无人可招的尴尬。
在光明新区**办负责劳资纠纷的政府专员发牢*称,世纪晶源快成劳资纠纷专业户了,“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年总有那么几起。”
世纪晶源拖欠的不只是公司员工的薪水。2011年4月22日,是世纪晶源5.3亿元贷款一再展期的截止日期。
2011年春节前夕,多家供货商聚集在世纪晶源东大门口,打出“欠债还钱”的横幅。建设银行(601939,股吧)2亿元贷款更是应早在2010年5月24日到期。
2010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内部下发的《2010年第三季度拖欠金融机构贷款名单制裁企业名单》中,世纪晶源及其担保人高敬德的名字赫然在列。
更早些时间,2010年8月2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深圳规划国土委送达了《民事裁决书》,要求查封世纪晶源名下的两宗地块。
股权变更魅影
世纪晶源是一家被一串炫目数据支撑的公司:18宗地块,总占地面积3.3平方公里,投资总额高达320亿元,10万就业人口,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拉动相关产业年产值约4000亿元以上这是全部投产后,世纪晶源可以实现的数字。
作为一个被29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上书的国家重点项目,一个国家发改委获批的国家产业基地,一个号称总投资320亿元的深港合作,一个深圳“十一五”期间最被期待的LED全产业链工程项目,世纪晶源背负了太多的政治标签和战略意义。
世纪晶源如今的落败并无意外。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的众多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正是体制疏漏所滋生的权力寻租,令投资人和权力寻租两相迎合,彼此获益。这种情况下,资质、业务能力,甚至包括股权结构的审核,均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过场。
早在项目落地之初,即有多家房地产开发商的股权参与已有圈地寻租征兆。只是当时对外宣传粉饰和过度美化,让人未对这个巨额投资项目产生质疑。
在2004年深圳市政府和企业联合对外宣传的版本中,世纪晶源的成立颇具戏剧色彩:2004年10月,深圳高交会上,几位国际技术专家怀揣的一个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集成项目,该项目前景广阔,适用于超高频传输,可用来做超高速、超高频微波及光纤通讯器件,全彩LED及LD,涵盖照明、通讯、工业、军事、医疗、能源等各方面。因此,也成为了众多省市政府争夺的焦点,最终被深圳市政府高调引入。
接下来项目进展迅捷。2004年10月13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出《关于化合物半导体项目享受有关政策的函复》;2004年11月19日,深圳市政府主持召开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项目推进会议;2004年11月23日,世纪晶源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2005年1月12日,深圳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发起的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项目协调小组成立,“绿色通道”开启。
工商资料显示,世纪晶源成立之初的股东包括5家机构:深圳华力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力思”)20%、天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浩集团”)15%、亚太高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亚太高科”)40%、奥雷公司5%、中州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州科技”)20%。
表面上看,公司股权结构设计基本合理,有自称为香港财团的亚太高科加盟,也有以美国半导体顶尖专家团队技术背景为依托的奥雷公司的参与,而天浩集团则具有台资背景。
世纪晶源首次股权变更出现在5个月后,2005年4月,奥雷公司5%股权悉数出让。随后,引进了深圳联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联泰科技”)、深圳市华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宇投资”)和深圳市彩虹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彩虹创业”)等,世纪晶源股权再次发生变更。
其时,台湾地区的《商业周刊》报道了一篇题目为《四大证据直指:博达在大陆复活》的文章称,博达骗局阴影直指深圳世纪晶源。文章指出,世纪晶源或为博达在中国大陆的“借尸还魂”,并有可能是博达骗局的故伎重演。
这里所指的博达是一家于1991年成立的经营计算机外设产品的贸易公司,最初规模很小,资本额为500万新台币。1996年开始涉足砷化镓化合物生产领域,2000年12月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4年6月15日,博达无任何预警地宣布,因无法偿还于6月17日到期的公司债务29.8亿元新台币,而向台北土林地方法院申请重整。事件发生后,台湾证券管理部门对该公司进行财务调查,就此引发了由博达开始的一连串会计舞弊案的曝光。
但这篇文章并未对世纪晶源发展带来实质影响。经历了两次股权变更之后的世纪晶源,亦有意抹去台湾地区和美国投资人的背景,取而代之的是对公司投资人政治背景的凸显。
2005年4月-12月期间,世纪晶源的7家股东中,有全国政协委员3人,深圳市政协委员3人。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包括来自亚太高科的高敬德、中洲科技的黄光苗、华力思的梁志敏;深圳市政协委员则为来自彩虹创业的陈永第、联泰科技的黄柏霖和华宇投资的余伟业。除了政治身份外,上述股东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房地产开发商。
公开资料显示,中州科技是中州集团专门从事投资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作为深圳本土早期起家的房地产企业,中洲集团最早参与了深圳及周边城市诸多市政设施建设、高速公路、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其中就包括了深圳市政府南侧的中信城市广场等标志性建筑。
联泰科技隶属的联泰集团,亦是建筑行业施工起家,早在深圳特区创建之初即耕耘不辍,深圳最主要的两大干道深南大道和滨海大道建造工程即出自其手。
而彩虹创业隶属的彩虹精细成立于1995年,目前核心产品涉及建筑节能、环保功能涂料与辅料、绿色环保家居用品、环保节能汽车美容护理用品四大领域。华宇投资是彩虹精化(002256,股吧)的发起股东,目前持股比例为5.68%,而余伟业又是华宇投资实际控股人。
工商资料显示,2005年4月12日世纪晶源股权变更时,一家叫深圳市中州华宇实业有限公司悄然进驻华宇投资,受让48%股权。此后一路减持,于2006年3月26日退出这个日期同样是世纪晶源股权大面积抛售(2006年4月12日)前夕这仅是一种惊人的双重巧合?
无独有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梁志敏亦曾出任过华宇投资的法人代表。更为巧合的是,此人于2004年,出任华力思法定代表人和董事,并于2006年4月卸任。此外,华力思和华宇投资与房地产开发业务领域存有交集。
本刊记者了解到,亚太高科高敬德同时又是香港新恒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香港新恒基”)董事局主席和总经理,后者在香港和大陆内地涉足最多投资业务的亦是房地产开发,创立于1991年,并称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以中国大陆为主要投资方向的综合性跨国投资财团,直接控有总资产达600余亿港元。业务涉及投资管理与资本运营、城市服务于物业管理、交通与基础设施投资、能源与矿产资源、化合物半导体与光电子产业等领域。
香港新恒基公司官网介绍称,高敬德于上世纪90年代为东北地区经济开发担当先行者,为创建哈尔滨国家级经济计划开发区投入巨资,成为当地投资金额最大的港商。这其中应该包括直到今天还备受争议的S*ST北亚的股权投资和“东北第一高楼”S*ST北亚已于2007年停牌,而据媒体报道,号称100层的东北第一高楼历经7年之后几经易手并才建了6层之高,成为烂尾楼!
2005年4月,随着唯一一家具有高科技概念股东奥雷公司的抽身而退,某种仪式似乎已经完成,房地产开发商符号特征也变得更加凸显,但世纪晶源的股权变更却仍在继续。
2005年12月,中华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华贸易集团”)加入进来,受让了亚太高科手中17%的股权。
如果把这次股权转让看作正常的股权转让,那么接下来股权变更和深圳本地房地产开发股东的“集体出让”就多少显得有些意味深长。2005年4月,在股东位子上仅待了4个月的中华贸易集团选择退出。
中华贸易集团和作为其法定代表人的熊军,相当低调,网络上找不到任何相关的公开资料。能查到的相关资料中,对熊军的介绍,也相当简短,1977年生,拥有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等教育背景。
联泰黄伯霖与中州科技黄光苗同为广东汕头濠江人。据此前媒体报道,两人还在深长城(000042.SZ)以及王华元**案中有过隐形交集。而巧合的是,熊军亦于2005-2010年任职于深长城监事。而熊军在2004-2006年服务的另一家企业深圳市汇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成也是汕头人,该公司是一家股权投资类公司,主营地产及市政工程投资(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中华贸易集团短暂性的过场,联泰科技、华宇投资、中州科技和彩虹创业也陆续退出。至2006年4月,世纪晶源股权变更为:亚太高科82%、北京中金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下称“中金信投资”)、天浩集团15%。
工商资料显示,中金信投资法定代表人曹雪梅亦是服务香港新恒基多年的高层人士,曾任财务总监和副总裁。
本刊记者未能获悉上述几家深圳房地产开发企业走过场式的股权进出行为原由,但把这一事件放大到2005-2006年的大背景下,与此期间深圳房地产投资风起云涌,热潮轮起相比,上述几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集体退出多少显得反常。
而且,这些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的退出恰在世纪晶源计划拿地前夕。本刊记者获得的世纪晶源公司资料显示,在股权集体出让当月,世纪晶源拿下了第一批3宗地块,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世纪晶源拿下了总用地面积高达3.3平方公里的18宗地块。
就是在这样的拿地行动前夕,以中州科技、联泰科技为代表的6家本土房地产开发公司把土地资源拱手相让。彼时其总持股比例高达82%,香港新恒基公司旗下的亚太高科和天浩集团当时股权加起来也不过17%。
一位在内地从事项目投资的香港商人分析称:“商人天性使然,要么有更丰厚的价值利润作为交换,要么表明旧的利益团体在既获利益之后的一种抛盘行为,后者行为亦可视为新旧利益团体的预先约定。”
中华贸易集团短暂进出进一步增加了世纪晶源股权频繁变更的神秘感。涉及更多疑点的细节插曲是,在世纪晶源股权变更频仍的2005年间,拥有官商两栖雄厚背景的S*ST北亚原董事长刘贵亭也曾以董事身份短暂现身世纪晶源董事会,随着2006年4月大面积股权发生转让前夕,刘贵亭身影亦随之遁去,随后刘贵亭巨额贪污公款案爆发。
高敬德在后来一封写给深圳市政府的信件中,回顾了2006年4月股权交易行为,即“以溢价60%的代价”,从“深圳几家民营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手中”接手世纪晶源。高敬德还坦承,当时是在“中央相关部门和市府重要领导人的严重支持”的情况下完成上述股权交易。
尚难证实,溢价60%的股权交易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的,多家深圳本地房地产开发商短暂进出是否为此而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对它们而言,这是一个赚钱的买卖,而且几乎是零成本。一个例证是:这些深圳本地房地产开发商退出世纪晶源时,公司实收资本约为2亿元,公司注册资本金则为8亿元,而且这2亿元还是3个月前刚刚进来。
尤其是中华贸易集团,出场最晚却斩获最大,根据2006年3月注册资本金8亿元,溢价60%计算,不到4个月时间即获利8160万元!另外,华力思、中州科技、彩虹创业、联泰科技、华宇投资5家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分别获利7000万元、9000万元、2400万元、7000万元、4800万元。
这意味着在作为大股东的香港新恒基在世纪晶源项目推进上花费至少用去了3.86亿元。而在大面积股权交易的幕后,或许还潜伏着更深层次的某种交易行为,深圳本地房地产开发商的进出背后,或许存在着无形的推手,在世纪晶源项目整个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推手作用。
本刊记者曾向时任深圳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询问起当时批地的事,该负责人回忆称,一个项目一下子要这么多地,当时部门的人还查了谷歌,半导体LED需要这么多地才能发展么?他们不解,但批地是自上而下的命令。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接下来的几年间里,工业用地改为商业用地,变半导体项目为房地产开发就成了世纪晶源大股东们赤裸裸的目标诉求。
千万宠幸于一身
在世纪晶源接受政府最大限度优惠政策的多年后,这一“赚钱手法”一度被诸多同行所“效仿”。专家称,政府资源过多倾斜给一家公司所带来的后果已经显现。
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官方网站“招商项目”一栏中,对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的介绍文字显示,基地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以世纪晶源投资建设的十余个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项目为基础,吸纳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加盟,并带动相关光电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形成一个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生长和芯片制作为龙头,以封装和器件应用为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争取建设成为中国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的生产和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国家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位于深圳西部,东望观澜高尔夫,北依大岭山,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与深圳光明新区管委会大楼南北呼应,占尽了光明高新产业园区的黄金段位。
在深圳市宝安区政府与世纪晶源2004年年底签订的一份《建设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合作协议》中称,在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即后来的光明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供规划建设产业基地的土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土地按一次性整体规划。
协议称,世纪晶源投资30亿元投建该基地,总投资额150亿元,基地建成后,年产值过千亿,利税超百亿。世纪晶源并要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使其成为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居世界首位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同时重点引进住友、三菱、OSRAM等国际大公司。
事实上,直到2009年世纪晶源总公司子公司加起来的销售收入也不过1400万元,净利润为负1.11亿元。截至本刊记者发稿,产业基地所属地块依旧杂草丛生,未曾引进来过一家企业。
且不说世纪晶源称前后投资70多亿元是否属实。一位曾参与项目前期研发专家更想搞明白的是,这些投资“有多少来自其自有资金”? 一位曾作为项目推动小组的政府官员对本刊记者称,“可以这么说,项目早期发展是因为深圳市府和资金和优惠政策的推动。”高敬德在一封写给深圳市政府的信件中,也承认在项目投入方面,“市(深圳市)里给予了一定支持”。
上述官员称,深圳市政府当年为从其他竞争城市手里,把这一项目“争夺”过来,给出了相当大的优惠条件和资金扶持力度,坊间一度传闻政府给出了“几十亿”的金额。世纪晶源一位前高层称“几十亿”是误传,但政府补贴、专利补贴,以及名目众多的资金补助加起来,着实是个“不小的数目”。
在2007年的一次政府内部会议上,深圳市前市长许宗衡称要在世纪晶源这家公司身上“用足政策,力求更优”、“充分利用市政府已经出台的扶持高科技产业有关政策,同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企业更多更优惠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向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而同样是在某次内部政企协调会议上,世纪晶源申请费改税补贴时,政府给予的答复更显得意味深长:“市政府或发改局承诺的补贴全予以兑现”。
一位熟悉政府优惠政策的内部人士给记者罗列了深圳市政府在高科技、新能源项目中所涉及的政策补贴,项目能列入深圳新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可给予500万元支持,支持金额按项目派分,依次累加,项目越多,金额越高。
本刊记者获悉,相对应的2004-2005年间,在世纪晶源15个子公司尚未注册的情况下,所对应的15个产业项目就已申报并通过为深圳科技局通过为高科技创新项目。
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或工程实验室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自主创新新能源产品研发,给予最高800万元资助。而项目一旦列入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后,即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而在世纪晶源与政府的协议中,即要求深圳市政府还要对负责帮助世纪晶源申报该项目,争取国家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命名,纳入国家相关计划并争取国家制定针对化合物半导体的优惠政策。
世纪晶源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在深圳市政府的一再争取之后的2007年,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项目。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