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谷歌重金32亿美金,收购NEST,一家智能家居公司,主要产品是一个温控器,引发行业震动。毫无疑问,不管你是否认同,2015年智能家居的概念也开始在国内兴起,并且如星火燎原一般在行业蹿红,互联网业界对之嗤之以鼻,认为概念大于实际;而房地产界则奉为上宾,似乎是为了延续“互联网思维”,不弄个TED演讲,再造一个“科技样板间”,就没办法卖房子一般。
一将功成万骨枯,镁光灯追逐下的光鲜亮丽背后,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并不新鲜的行业与产业结合?
智能家居成为风口猪 然后就被营销泡沫化了
千禧年之前的最后一年,科学家们还在担忧千年虫可能对世界带来的危害,当年的80后们刚刚开始互联网的启蒙教育,门户网站还在担忧如何赚钱,电商网站的投资风潮来临,丝毫没有感受到乍暖还寒的2000年互联网泡沫所带来的结局。
位于房地产和互联网两大风口的智能家居,也正面临这样的怪现象:智能家居的概念提出来很久,智能控制设备早在高端住宅用的就很多,比如安防、照明、自动门窗、温度调节等。由于并未高度普及,智能家居设备一度成为“高端”、“高价”的代名词,直到“万物互联”的概念到来,互联网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强心针。
首先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宣布进军智能家居领域,小米、腾讯、360、乐视等均宣布智能家居项目启动,万科、银城、仁恒、正荣、金地、华远、华润、方兴等开发企业也都大张旗鼓宣布了智能家居项目应用到项目的信息。
奇怪的现象出来了:
首先是,传统的智能家居公司缺席了这场大戏,而宣布合作的互联网公司并未推出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统,仅仅推出了类似空气净化器、音箱、空气监测器、智能插座等零星产品,这显得单薄。开发商们合作的项目样板间也都极少能看到实物照片,能看到实物照片的不少设备,还是其他智能家居公司的产品。
似乎开发商选择合作的侧重点并不在乎智能家居系统深度植入,不管是演讲秀、发布会、论坛等,更像是营销手法,而合作的楼盘大多偏远,或者在当地口碑不佳,而互联网公司则与开发商完成了双赢:媒体的连篇累牍报道,借助一些地产名人,业界的关注自然不少。
当下的互联网智能家居领域,很有当年泡沫来临的势头,概念包装都很好,但产品呢?
技术标准较多 智能家居神功非一日而成
互联网公司提出的智能家居系统,几乎都是一夜之间,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个领域存在很多年,包含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仍旧在做尝试。
目前智能家居所能用到的技术主要有:Z-Wave、ZigBee、AllSeen、homekit、wifi,其中,homekit是苹果公司刚提出的技术,还在试验阶段,市场有少量兼容产品,蓝牙和NFC则属于Allseen范畴,但是都距离较短,wifi产品则比较常见,但是也是最容易被黑客破解,安全性较差,Z-Wave则只为智能家居而定义,它使用的是868/915MHz, 是非开放频段,但是实际应用来看带宽仅有9.6K,支持的节点也较少,实际应用不超过200个节点,目前可靠的技术,并且已经形成规范的协议当中,ZigBee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国家电网、医疗等领域已经应用多年,最关键支持的节点较多,理论节点支持65536个,哪怕是一个小区的智能互联也成为可能。
从技术分类上来看,Z-Wave、ZigBee、wifi 是无线技术,而AllSeen、homekit 这些是平台型的协议,他们并没有规定死底层是一定要使用哪种无线技术。已经公开的信息显示,360选择自己建设开放平台,而小米公司的智能家居设备采用的就是ZigBee,ZigBee的好处显而易见:安全,世界上尚未有黑客破解案例,另外稳定、低功耗,一节电池可以用数年!
那么问题来了,众多互联网公司在此之前几乎都是软件开发为主的公司,小米也仅要依靠硬件工厂代工,没有多年的技术研发基础,而智能家居的系统虽然在未来有众多与互联网融合的应用,比如大数据、云服务,借此引发“万物互联”时代到来,没有核心的规范性技术研发基础,互联网公司想靠与开发商的概念来发展,有点头重脚轻!
智能家居专利之争 互联网公司永远的痛
近期,小米公司就深受专利的困扰,由于专利尚未获得批准就被公关部门拿来大肆宣传,被工商部门重罚,一时间被传为笑谈,从智能家居的角度,互联网公司申请的专利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产品的发明专利,还有一类是新型实用专利,相比产品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一般通过代办公司,数千元就能提交申请,通过率也比较高,所以知道其中猫腻的互联网公司就钻了这个空子,动辄数百上千的专利数量,更多的是后者,而非产品专利。
根据媒体报道,从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5月28日,在智能家居操作系统领域,全球申请人共提交了896件专利申请,其中,中国申请人共提交了122件。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谷歌共提交了28件专利申请;苹果共提交了46件专利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有些著名的智能家居企业专利数量甚至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专利有多重要?如果没有专利,苹果公司恐怕永远蜗居在车库,不能成为现在这家伟大的科技公司。而三星、苹果、谷歌等国际公司之间的专利之争,经常上演诉讼和商业大战。
由此可见,当下的互联网公司,在核心技术端并未形成自己的优势,更多的还是长袖善舞于营销和包装,没有技术专利支撑,靠零星的智能家居产品,显然不能完成对概念当中的智能家居的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的智能家居领域反而是传统技术公司给予了惊喜:从国家知识产局的数据显示,122件国内申请人的专利中,一家名为物联传感的中国公司获得了41项技术专利,另外200多件实用新型专利,这个数字超越了所有互联网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专利之和。从物联传感公司官网查询到的信息显示:这家公司也是国际ZigBee联盟的董事成员,这个殊荣全球仅有12席,包括飞利浦、德州仪器、施耐德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跨国世界500强公司,在国内包括华为、小米等公司,都仅仅是这个联盟的成员单位。
这也就意味着,在智能家居领域,国内竟然有一家企业正在参与主流技术规范的制定,并且有较高的话语权。
概念回归实际 房地产与智能家居的路在何方?
从功能上来看,基础智能家居系统包括家庭灯光控制、电动窗帘、音乐系统、语音提示、安防报警、手机远程控制、家电控制、可视对讲、视频切换等等,这些功能其实多年前已经实现,甚至还能做到更多,比如车库车位锁定、园林浇灌等等,总结下来,产品线齐全,能一站式提供全面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拥有智能家居的多个高价值专利技术。
智能家居样板间绝对不是引进几个路由器、电灯泡就能万事大吉的:从硬件上来看,智能家居所涉及的硬件还包含很多感应器、控制开关,结合不同的场景设置所需要的感应器和控制器,在各个节点之间实现关联。显然,路由器、电灯泡并不能满足这个级别需求。
互联网带给智能家居的有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对于房地产的物业后市场的功能,也会发生有趣的变化,衍伸出针对互联网服务的专属商业模式也有包括本地化O2O等商业模式,这个模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于开发企业而言,如果是做长久打算,后期的投入和运营才是核心,硬件的支持,把房子卖掉才是第一步。
但现在,众多的开发商的选择还是盲从于营销,而钻营于短时间的利益,面对未来的布局还显得不够,实际上互联网与智能家居的结合带来的化学反应,并不仅仅是房地产项目的去化,长远来看,对于资本价值的提升帮助更大。
回归到本源,对于房地产而言,产品是决定公司未来的核心,同理,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也是一样,互联网泡沫随时可能破灭,是时候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智能家居策略了!
用户1764035 2016-3-9 11:29
用户3809340 2016-3-9 09:26
难得原因,还是这个“家居”中的项目太多了,系统太多了,用户需求太多且矫情。目前的人类技术加设计理念都还没达到。所以要等比较久了。自己降基本层做好?那个又不是咱们强项,一个智能手机仅仅是单机上二维屏幕上的体验,不是至今也完完全全是跟随的么。
东莞元宝代理Microchip长电二三极管 2016-3-9 08:22
用户1012514 2014-10-21 09:52
用户1012514 2014-10-21 09:52
edi_506606469 2014-10-17 15:17
用户1012514 2014-10-16 14:11
用户671910 2014-10-16 13:41
tiandz034_943685319 2014-10-15 14:06
edi_506606469 2014-10-15 10:26